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6 人口与城市
一、单选题
(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4.(2020·全国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5.(2019·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6.(2018·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3.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1.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上海、北京在2010—202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说明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在下降;广州、深圳在2010—202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也增加,但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数量少于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数量,说明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比较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四个城市近10年来总人口均在增加。A正确,故答案为:A。
2.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但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我国的一线城市,是我国的超级特大城市。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超级特大城市城市等级较高,城市规模较大。但超级特大城市不一定有相似的空间形态、趋同的主导产业和一致的功能定位。D正确,故答案为:D。
3.据上题大分析可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中心城市以外地区人口比重上升,总人口规模在增大。因此城市规划应该引导人口在这些城区以外地区集聚。B正确,故答案为:B。
4.【答案】(1)D
(2)C
(3)B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答案为:C。(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但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现象,如下表。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答案】(1)C
(2)B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集中在25—35岁之间,属于劳动力;非欧盟籍男女性人口比例差别较小;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图中男女热包括数量差别不大。C符合题意。(2)由(1)可知非欧盟籍人口集中在25-35岁之间,增加了劳动力人口数量,提高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减小了老年人口比重,因此缓解了老龄化进程;材料中并未体现人口数量关系;人口变化短期内变化不会使收入和消费骤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较低,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2)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6.【答案】(1)C
(2)D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曲线都在增加且差值变化不大,说明此区域有稳定的人口迁出,故A错;结合常住人口数值判读为重庆市,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迁出,人口老龄化加快,B错;但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C对;户籍人口增加但曲线斜率变化不大,说明人口增长速率不明显。答案C。
(2)从资料可以看出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数为3300万左右,且存在明显的外迁现象,其它直辖市人口不足2000万,且都为人口纯迁入省区,故重庆最适合。故选D。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及变化的特点。
【技巧点播】本题考查了人口的组成及变化,要结合常住人口曲线和户籍人口的曲线综合分析。在做这类题是一定要注意所处的区域以及产生的相关地理事项的分析,并且搞明白增加数量和速率增加的关系。
(2)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
【总结归纳】地理统计图的准确判读对地理知识的解读和和阐述至关重要,现归纳如下:
①读图名,地理的图名往往在题干里而不在图的下面;
②关注图中或者图周边的图例,有的需要注意指向标;
③看横纵坐标及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及所选取的单位及数值比例;
④结合图形变化,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总结图形变化或者发展的规律。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某地直辖市人口变化,可以推断出可能为沪、津、渝四个直辖市里面的一个; ②从近十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此区域人口变化的时间短。
地图信息 从户籍人口曲线和常住人口曲线,可以推断出当地人口一直在增加;从差值不变,可以判断出本区域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从户籍人口曲线的数量3000万左右,可以推断出重庆市。
1 / 1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6 人口与城市
一、单选题
(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答案】1.A
2.D
3.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1.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上海、北京在2010—202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说明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在下降;广州、深圳在2010—202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也增加,但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数量少于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数量,说明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比较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四个城市近10年来总人口均在增加。A正确,故答案为:A。
2.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但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我国的一线城市,是我国的超级特大城市。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超级特大城市城市等级较高,城市规模较大。但超级特大城市不一定有相似的空间形态、趋同的主导产业和一致的功能定位。D正确,故答案为:D。
3.据上题大分析可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中心城市以外地区人口比重上升,总人口规模在增大。因此城市规划应该引导人口在这些城区以外地区集聚。B正确,故答案为:B。
4.(2020·全国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答案为:C。(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但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现象,如下表。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2019·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1)C
(2)B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集中在25—35岁之间,属于劳动力;非欧盟籍男女性人口比例差别较小;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图中男女热包括数量差别不大。C符合题意。(2)由(1)可知非欧盟籍人口集中在25-35岁之间,增加了劳动力人口数量,提高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减小了老年人口比重,因此缓解了老龄化进程;材料中并未体现人口数量关系;人口变化短期内变化不会使收入和消费骤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较低,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2)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6.(2018·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1)C
(2)D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曲线都在增加且差值变化不大,说明此区域有稳定的人口迁出,故A错;结合常住人口数值判读为重庆市,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迁出,人口老龄化加快,B错;但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C对;户籍人口增加但曲线斜率变化不大,说明人口增长速率不明显。答案C。
(2)从资料可以看出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数为3300万左右,且存在明显的外迁现象,其它直辖市人口不足2000万,且都为人口纯迁入省区,故重庆最适合。故选D。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及变化的特点。
【技巧点播】本题考查了人口的组成及变化,要结合常住人口曲线和户籍人口的曲线综合分析。在做这类题是一定要注意所处的区域以及产生的相关地理事项的分析,并且搞明白增加数量和速率增加的关系。
(2)本题以某直辖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变化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人口统计图的数值。
【总结归纳】地理统计图的准确判读对地理知识的解读和和阐述至关重要,现归纳如下:
①读图名,地理的图名往往在题干里而不在图的下面;
②关注图中或者图周边的图例,有的需要注意指向标;
③看横纵坐标及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及所选取的单位及数值比例;
④结合图形变化,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总结图形变化或者发展的规律。
关键信息
获取信息 材料信息 ①从材料某地直辖市人口变化,可以推断出可能为沪、津、渝四个直辖市里面的一个; ②从近十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此区域人口变化的时间短。
地图信息 从户籍人口曲线和常住人口曲线,可以推断出当地人口一直在增加;从差值不变,可以判断出本区域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从户籍人口曲线的数量3000万左右,可以推断出重庆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