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下图所示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2.据《清史稿》记载:“二十年夏,日侵朝……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该史料记载的是哪一战役的情景 ( )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 )
A.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C.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D.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
A.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5.《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以下对这一危机的准确表述是 ( )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面临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侵略
C.晚清政府更加昏庸腐朽
D.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6.1899年,美国向英、俄、法、德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主张列强在华商业机会均等,1900年又增加了“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 )
A.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B.扩大美国在华权益
C.促进中美外交发展
D.引发瓜分中国狂潮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耻辱之约】
第2条 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之权及该地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国有物永远让予日本。
第4条 中国支付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第6条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指出“耻辱之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败因揭秘】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在鸭绿江上(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的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远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1.右面是1894年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出版的时事配图。图中,一个矮小的日本武士挑战全身披挂的中国巨人,一个英国人躲在木墙后观看这场战斗。该图表明当时英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是 ( )
A.弱化日本,认为中国必胜
B.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C.严守中立,保护自身利益
D.密切关注,害怕受到攻击
2.《泰晤士报》记者和英国《旗帜》《黑与白》两报的记者都发回了令世界震惊的旅顺屠杀事件的报道。面对世界舆论,日本政府积极拉拢和利用国际媒体,为自己辩护。在这个关键时刻,清政府及驻欧美各国大使,对旅顺屠城事件竟然采取沉默态度。这体现了 ( )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国际舆论坚持维护事件真相
C.日本政府国际影响力较大
D.帝国主义国家未插手该事件
答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材知识·必会】
1894 左宝贵 邓世昌 旅顺 北洋舰队 马关条约 李鸿章 台湾 2亿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 门户开放
【基础巩固·必练】
1.C 2.C 3.D 4.D
5.D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在中国争相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就是反映中国当时局势的作品。
6.B
7.(1)《马关条约》。第6条。
(2)清政府的腐败。
【思维进阶·选练】
1.B
2.A 旅顺屠杀事件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日本政府积极拉拢和利用国际媒体,为自己辩护的关键时刻,清政府及驻欧美各国大使,对旅顺屠城事件竟然采取沉默态度,这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