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一位人士写自传时,叙述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他具有双重党员身份的依据是 ( )
A.中共一大决定 B.中共二大决定
C.中共三大决定 D.中共党纲规定
2.“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 )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让国民党加入共产党
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3.下表呈现了黄埔军校几期学生入学和毕业时间。按常规,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但20世纪20年代黄埔军校学制不按常规进行。这反映了当时 ( )
黄埔军校第一期生 1924年5月5日入校, 11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二期生 1924年8月1日入校,1925年9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三期生 1924年12月12日入校,1926年1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四期生 1925年10月入校, 1926年1月毕业
…… ……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军队素质大幅提升
C.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D.军官教育流于形式
4.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部队北上,并被称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
A.李宗仁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5.右面是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 )
A.中共武装反抗美蒋新军阀 B.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
6.《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写道:“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材料中“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指 (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黄埔军校的创建
C.北洋军阀的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7.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1)材料一中的“军校”指什么学校 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 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帮派头子举行一系列秘密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的哪一行动最终使国共合作破裂。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
【追昔抚今来反思】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请根据以下图示信息,以“伟人孙中山”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文中至少包含图示所反映的五个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以及对孙中山的评价;史实准确无误,语言清晰流畅,150字左右)
答案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材知识·必会】
1923 中共三大 国民党 1924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 黄埔 孙中山 周恩来 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 广州国民 吴佩孚 张作霖 汀泗桥 叶挺 长江流域 四一二 1927 4 张学良
【基础巩固·必练】
1.C
2.C 依据题干信息“中山不死,国共求同”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C项正确。
3.C 据图表和所学可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创立黄埔军校主要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越来越多,所以黄埔军校的学制大大缩短,这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
4.B
5.C 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农民阶级号召“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体现了农民阶级配合革命军的北伐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
6.D
7.(1)黄埔军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或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
(2)北伐军正确的作战方针;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力量遭到极大的损失,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思维进阶·选练】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1905年,他建立中国同盟会,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他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综上,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