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5 20: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1934年10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份部署红军长征行动的文件。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
B.为了扩充根据地范围
C.进一步扩大反“围剿”战果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革命道路漫长而艰难,革命前途不容乐观
D.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3.为弘扬长征精神,小红同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这个故事讲的是 (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4.1936年,《大公报》临时通讯员范长江在《松潘战争之前后》中写道:“中央红军的主力,亦由中国的东南转移到西北的陕北上来。”这一报道表明 (  )
A.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B.“左”的军事路线已经被清除
C.红军主力即将完成战略转移
D.中央红军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5.《红色足迹》特种邮票首发式在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张家界市刘家坪举行,两位90多岁的老红军彭俊明、张海清共同启动《红色足迹》特种邮票的首发。下列展示的四枚邮票中,见证了长征胜利的是 (  )
    A.井冈山      B.瑞金 
    C.遵义       D.会宁
6.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这一崇高理想,激励着红军战士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坚信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这说明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是 (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坚定的理想信念
C.正确的战略战术 D.强大的物质保障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示意图中的填空。
材料三 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用一年的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3)材料三中共产党员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个“伟绩”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伟绩”为什么具有传奇性。
弘扬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作家莫尔伍德:长征是一次解放……解除了人们心理上的桎梏,使人们的思想从古老的狭隘的乡土观念中解放出来……揭示出民族精神遗产之博大。
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长征不仅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还孕育了伟大的民间文学。
美国记者斯诺: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以上是外国友人从不同的视角对长征作出的评价,请你从中概括出长征在哪些领域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材知识·必会】
1934 1936 第五次反“围剿” 遵义 金沙江 会宁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转危为安 1935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 生死攸关
【基础巩固·必练】
1.D 2.B 3.D 4.C 5.D 6.B 
7.(1)党内“左”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3)长征。长征历时长、规模大、行程远、环境险恶、战斗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思维进阶·选练】
思想(精神)领域、文学领域、军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