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 )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小林有一张商务印书馆的纪念邮票,如果要参加邮票主题展,它最适合的展区是( )
A.“变法图强”区
B.“富国强兵”区
C.“文化革新”区
D.“抗击侵略”区
3.歌曲传唱时代精神,镌刻激荡人心的力量。以下歌曲的共同点是 ( )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 《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
A.体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诞生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
C.反映出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D.激发了广大民众团结抗战的斗志
4.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巴金—《家》
B.老舍—《骆驼祥子》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丁玲—《暴风骤雨》
5.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这里所说的文化娱乐方式是 ( )
A.听京戏 B.玩电脑
C.读报纸 D.看电影
6.阅读材料,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振九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位在书法、教育、学术、文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振九参加洛阳县县试,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称,也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
(1)李振九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写出图(a)《申报》的历史地位。图(b)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3)请依次写出图(c)至图(e)所示作品的作者。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从这些文学艺术家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式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以下表述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填“A”;与材料意思不符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填“B”;没有涉及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填“C”。
(1)清政府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近代实用人才。 ( )
(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 )
(3)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是培养官僚士绅的一项重要内容。 ( )
(4)维新派开设的新式学堂主要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等知识。 ( )
(5)甲午战争后,新式学堂的学习内容有所变化。 ( )
答案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材知识·必会】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1905 科举制度 申报 商务印书馆 新华书店 鲁迅 徐悲鸿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基础巩固·必练】
1.A 2.C 3.D 4.D 5.D
6.(1)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商务印书馆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鲁迅,聂耳和田汉,冼星海。不怕困难,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关心国家命运等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思维进阶·选练】
(1)A (2)C (3)B (4)B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