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时间轴所示活动共同体现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而不断奋斗。下列探索活动与其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
A B C D
2.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挽袖、提笔、呐喊。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是 (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3.这一作品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该作品是一篇 ( )
A.白话小说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名人传记
4.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学家唐德刚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下列属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的文章是 ( )
A.《敬告青年》 B.《狂人日记》
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
5.《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材料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了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C.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D.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6.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其发展初期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两场运动都 ( )
A.倡导民主共和 B.主张文学改良
C.提出打倒孔教 D.促进思想启蒙
7.1895年公车上书和1919年五四运动相比较,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 )
A.爱国救亡运动的性质 B.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C.反帝反封建的程度 D.领导阶级的差异
8.1919年6月5日,五四运动进入新的斗争阶段。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北京学生集体罢课 B.全国学生罢课声援
C.多地工人相继罢工 D.各地商人纷纷罢市
9.“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后人将之归结为五四精神。那么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 ( )
A.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B.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C.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D.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10.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获悉后,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知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举行集会,决定5月4日在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上述材料反映的运动 ( )
A.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B.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始终是主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最终目标得到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11.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已散见于一些刊物中。1919年以后,各地发表的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进步刊物达200多种。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
A.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B.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受社会变革影响广泛传播 D.实现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2.下面是2021年3月24日,中宣部公开发布的某庆祝活动标识,该庆祝活动是 ( )
A.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B.新文化运动爆发100周年
C.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
D.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3.烟雨楼旁有条红船。习近平总书记曾伫立船旁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这段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14.历史建筑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城市的凝固记忆。作为历史文化与灵魂的代表,下图所示建筑共同见证了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爆发
15.某事件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该事件是 (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所示刊物的创办者是谁 它的创办有什么意义 (4分)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中国“一切的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我们应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事件 (6分)
材料三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李大钊
(4)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指的是什么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迎接“这种潮流”的 (6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离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和会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
材料二 实际上,五四运动之所以首先是一次学生运动,或者说青年的运动,就是因为所有的社会因素最后都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成为新文化作用于社会力量的枢纽所在,有了这个枢纽,新文化的影响才迅速达到商界、工团,并渐次及于农村社会。
——邓秉元《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的不公平对待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请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五四精神。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4分)
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很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材料三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请你举出一例加以证明。(5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 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4分)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非选择题
16.(1)
(2)
(3)
(4)
17.(1)
(2)
(3)
18.(1)
(2)
(3)
(4)
教师详解详析
自我综合评价(三)
1.D 2.D 3.A 4.C
5.B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对青年的影响。由“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可知,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6.D [解析] 谭嗣同、严复、梁启超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促进了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D符合题意。
7.C 8.C 9.C 10.C 11.C 12.D
13.A 14.A 15.D
16.(1)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2)民主和科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报刊,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7.(1)列强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2)史实说明:①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③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下,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逐渐普及开来,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宣传。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等。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8.(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级条件,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中共二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