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右面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
A.清政府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
B.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
C.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D.鸦片贸易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此内容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
A.英国人和法国人 B.英国人和美国人
C.美国人和俄国人 D.英国人和日本人
5.《沙俄侵华史》中写道:“沙俄就是用自己的血手,写下了侵华的罪恶史。沙俄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沙俄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材料中的“权益最广”是指 ( )
A.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 B.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得的赔款最多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6.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变法通议》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在清军和英法武装力量的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
A.八旗兵腐朽不堪 B.太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D.清军与英法武装力量的联合进攻
8.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下列属于“李鸿章之识”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力主预备立宪,实现政治改良
C.投身洋务运动,力求强兵富国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9.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总局设于上海,分局设于天津、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新加坡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我国 ( )
A.军事工业发展到了海外 B.近代化的民用工业发展
C.交通运输业发展领先世界 D.走上了富强道路
10.1895年3月,湘军将领魏光焘率部抗击进犯牛庄(辽宁省境内)的敌军,三换坐骑,浴血奋战,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英雄气概。材料中的“敌军”是指 (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11.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在华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在华办厂数目(个) 800 1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赔款白银4.5亿两给列强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12.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3.1898年,一位旅居中国的传教士在北京传教,他最有可能遇到的是 ( )
A.八国旗帜插满整个紫禁城
B.李鸿章忙于签订《辛丑条约》
C.康有为醉心于自己的变法
D.公车上书
14.孙中山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说:“庚子年发生义和团……(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枕藉,还是前赴后继……经过那次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美联军 D.联合国军
15.下列选项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的是 ( )
A.《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将时间轴补充完整。(6分)
A. 年 B. 战争 C. 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与“资本输出”和“洋人的朝廷”对应的条约。(6分)
①与“资本输出”对应的条约是: 。
②与“洋人的朝廷”对应的条约是: 。
(3)请为时间轴确定一个研究主题。(3分)
材料二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从材料二所示两位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作简要介绍,并思考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分)
17.(19分)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进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材料二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你是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表现。(6分)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你认为哪些人物的思想主张对戊戌变法起了指导或动员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4分)
(4)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作为爱国青年,你会怎么做 (3分)
18.(15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铮铮铁骨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材料二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的某历史事件发生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凶狠残暴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
材料四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材料一中为了“狠狠地教训它”,英国的举动是什么 结果怎么样 (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3分)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日本的野蛮罪行。材料三反映的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分)
(4)材料四中瓦德西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最终结果如何 (4分)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非选择题
16.(1)
(2)
(3)
(4)
17.(1)
(2)
(3)
(4)
18.(1)
(2)
(3)
(4)
教师详解详析
自我综合评价(一)
1.C 2.A 3.B 4.A
5.B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选B。
6.B 7.D 8.C
9.B [解析]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国内外设立分局,“承运漕粮兼揽商货”,反映了我国近代化的民用工业的发展。
10.C 11.C
12.B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促使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日本曾经与清政府一样,面临民族危机,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近代强国。因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想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13.C 14.B 15.B
16.(1)1840 甲午中日 八国联军侵华
(2)①《马关条约》 ②《辛丑条约》
(3)主题:列强的侵略(或民族危机的加剧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示例: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他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共同品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抗争精神(或者不怕牺牲,舍生卫国)。(言之成理即可)
17.(1)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领导力量: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洋务运动主张维护封建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戊戌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4)传播民主思想,敢于同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18.(1)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取得胜利,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向中国内地延伸,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同时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