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初音七上 2.2.2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初音七上 2.2.2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7-06 05: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波尔卡舞曲音乐及相关文化感兴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结合图形谱,引导学生画旋律线熟悉作品,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情绪。(2)通过用击掌和拍腿的方式来模仿打击乐器在乐曲中的表现。
3、知识与技能:(1)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它的曲式结构,能够感受、体验各个音乐主题的情绪及其所表现的内容。(2)能够模仿定音鼓和大镲在乐曲中表现 “雷鸣”和“电闪”的音响效果。(3)初步了解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和波尔卡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能够感受、体验各个音乐主题的情绪及其所表现的内容。
2、能够模仿定音鼓和大镲在乐曲中表现 “雷鸣”和“电闪”的音响效果。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模仿定音鼓和大镲在乐曲中的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聆听几段有趣的声音,猜猜这些是什么声音?
多媒体分别播放:风声、雨声、雷声
2、引出课题。
师:风声、雨声、雷声,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那作曲家又是如何将这些声音呈现在音乐作品中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欣赏由管弦乐合奏的《雷鸣电闪波尔卡》,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雷鸣电闪波尔卡》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这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1825~1899)人称“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 http: / / baike. / view / 3836.htm )著名的作曲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蓝色多瑙河 ( http: / / baike. / view / 1566673.htm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雷鸣电闪波尔卡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7674.htm )》等。
3、初听《雷鸣电闪波尔卡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7674.htm )》,整体感知音乐。
问题:(1)乐曲留给你总的印象是怎样的?它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可以从它的速度、力度、情绪方面来感受)
(2)乐曲中“雷鸣”和“电闪”分别是用哪种打击乐器来表现的?
(3)你认为乐曲一共有几个音乐主题?
(播放音乐,逐一解决问题)
明确:(1)速度:快的;力度:强的;情绪:欢快、热烈。这首乐曲,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跳舞。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但是舞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全然不顾外面的风雨交加,依然沉浸在欢乐的舞蹈之中。
(2)乐曲中“雷鸣”和“电闪”分别是采用定音鼓和大镲来表现的。
(3)一共有4个音乐主题。
4、多媒体出示图形谱,复听乐曲。
问题:(1)这首乐曲中,a、b、c、d 4个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要求: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
明确: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
A B A
引子—(a-b)—(c-d-c)—(a-b)—尾声
5、分段欣赏:
聆听引子:
问题:乐曲的一开始出现了哪种自然现象?
明确:雷声。
师: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雷声,这就预示着天气并不怎么好,那舞会能正常进行吗?
聆听A段a主题:
(1)请大家聆听A段的a主题,听完后告诉老师,这一主题的情绪是怎样的?雷电出现的位置主要是在句头还是句尾?
出示图形谱,要求: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2)、结合图形谱分析旋律的特点。
讨论:这一主题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用拍腿的方式来模仿定音鼓表现雷声的音响效果。
聆听A段b主题:
(1)、听音乐,找寻节奏。
要求:伴随音乐轻轻地试着拍击节奏。
(2)、这一主题的情绪和速度有变化吗?
(3)、用击掌的方式来模仿大镲表现“闪电”的音响效果。
聆听B段c主题:
要求:结合图形谱,边听边划旋律线。
(1)、问题:这一主题你听到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觉得暴风雨来了吗?
(2)、用“wu”来模唱C主题。
(3)用击掌和拍腿的形式分别来模仿大镲和定音鼓在乐曲中表现“闪电”和“雷声”的音响效果。
聆听B段d主题:
师:暴风雨都来了,那舞厅里面的人们是继续跳舞呢还是散场了呢?请大家聆听。
要求:结合图形谱,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
(1)、问题:这一主题的情绪是怎样的?人们是继续跳舞呢还是散场了呢?
明确:情绪: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的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聆听尾声:
小结:乐曲的最后是在欢快的高潮中结束的。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完整地模仿定音鼓和大镲在乐曲中表现“雷声”和“闪电”的音响效果。
三、课堂小结:
1、巩固乐曲的相关知识。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体裁属于______;演奏形式是______;乐曲分__个部分;表现了____和_____的形象;其作者是_____(名字、国家)。
2、今天,我们欣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7674.htm )》,让我们感受到了波尔卡音乐带来的快乐。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接触更多的波尔卡音乐。
板书:
《雷鸣电闪波尔卡》
管弦乐
约翰·施特劳斯
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
A B A
引子—(a-b)—(c-d-c)—(a-b)—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