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多种多样的动物 第八节 鸟类
2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学科:生物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8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协调收集内容和准备发言。
3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介绍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本节的鸟类是前面内容的延伸,重要通过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这个活动展开,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义,体现了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从家鸽扩展到整个鸟类,最后介绍了鸟类的多样性,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转变。
4学情分析
4.1 现有的知识结构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生物课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储备了一定量的生物学知识,形成并提高了必须的学习能力。教师依托此基础,可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的图片和文字,并有意识的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图文资料,课堂上大胆展示交流,以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锻炼能力。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虽有接触,恐难深入。爱鸟护鸟的思想可能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所以可通过具体人物事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2 心理特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探究,又要为学生能在自由自在的探究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教学时,应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目标
5.1 知识与技能
(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3)概述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5.2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完成“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的活动;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形成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优秀品质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体验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关注我国的珍稀鸟类资源,养成自觉的爱鸟护鸟的行为习惯。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6重点难点
6.1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探究,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征。
6.2 教学难点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7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观察,感知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根据飞行耗能大的事实结合呼吸作用进行分析了解鸟类在生理上是怎样适应飞行生活的,逐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观点“鸟类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8教学准备
8.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广告纸飞机,厚纸板飞机,鸟类的标本1个\组,鸟类的骨头(头骨、长骨、胸骨)若干,猪的肋骨若干,鸟类的正羽和绒羽若干,角质喙1个\组,铁盘1个\组,烧杯2个,饱和食盐水500ml,镊子1把等
8.2 导学案 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重在目标解读、方法指导、习惯培养,让学生有法可依、有题可练。
9教学过程
9.1 第一学时
9.1.1情景设置 导入
设置“探究设计”的环节,思考两张不同材质的纸(广告纸、硬纸板)如何折出可以让纸飞起来的形状。
飞机的制造是研究鸟类如何能飞翔中得到启示的。
我们都知道鸟是会飞的,那它为什么能飞 是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呢 由此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鸟类》。
9.1.2教学活动
活动1【测试】练习
1.下列哪项不是鸟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特点( )。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B.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2.鸟排便频繁的原因是( )。
A.食量大 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肠短,不能长时间储存粪便
3.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 )
A.四肢 B.胸骨 C.胸肌 D.羽毛
4.家鸽飞行时,牵动两翼的肌肉主要着生在( )
A.后肢 B.脊椎骨 C.颈部 D.胸骨
5.双重呼吸指的是( )
A只在呼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B只在吸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C吸气和呼气时,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吸气和呼气时,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6.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
(2)前肢变成了 ,胸部有很突出的 ,其两侧有发达的 ,牵动两翼飞行。
(3)直肠 ,粪便可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利于飞行。
(4)飞行时体内产生的热量,通过体内的 经呼吸作用,散失到体外,保持体温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