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 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 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6-20 20: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态变化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 )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 “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用常用温度计和体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铜球掉︿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氧气是固态 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4.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5、.雕塑艺术家为塑造城市名人陆羽的铜像,需要把铜水灌入模具中。下面图2的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铜像成型过程的曲线是………………………………………( )
6.在室内,用热风吹一支蘸了酒精的温度计,它的示数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7.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B、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 ( )
A、稍后沸腾 B、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
C、同时沸腾 D、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9.夏天,谭柯同学从冰箱里端出一碗结有一半冰的水放在桌上,过一会儿,他发现碗中的冰块只剩下一点点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碗内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了 B、碗内冰和水的温度都没变
C、碗内冰的温度升高了,水的温度没变 D、碗内水的温度降低了,冰的温度没变
10.冬天,在脸上拣些油脂就能保护皮肤,这是因为( )
A. 使皮肤不直接被风吹,防止干裂
B.使皮肤不直接接触冷空气,防止冻坏
C. 尽量减少皮肤水分蒸发,防止干裂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下降
C.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它的温度都将维持不变
D.只有晶体在某物态变化过程中,无论吸收的热量多少都能维持温度不变,直到物态 变化结束
1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液体蒸发时不需要吸热,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D、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而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13.房间内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准确的,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插在敞口玻璃瓶中的酒精里,它们的示数都为18℃,那么该房间的实际温度 ( )
A、低于18℃ B、等于18℃ C、高于18℃ D、无法确定
14.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B、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15. 夏天,用棉被盖住冰棍,冰棍不易熔化,这是因为 ( )
A、冰棍的冷气不容易传到棉被外
B、棉被外的温度不容易传给冰棍
C、棉被外的热不容易传给冰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
1、温度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4、固体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_______。蜂蜡是一种非晶体物质,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___(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___
6、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侵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 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从哪一面吹来,试说明原理,并举出一个相同原理的例子。答: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________得快,从手臂上吸收的________多,手臂的这一面感到凉,风就从这一面吹来.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小水珠,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
8、日常生活炸麻花用油,煮铰子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不同。
9、化雪时比下雪冷是因为___________,水蒸气烫伤人比沸水烫伤人会更严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1、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声,并看到水面冒出“白气”。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
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将 。(选填“大”或“小)
1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沸点/℃ 沸点/℃
水银 -38.8 357
酒精 -117 78.5
水 0 100
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左下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瓶口,用冷水浇瓶底,如右上图则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一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当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显示2℃;当插入1标准大气压沸水时,显示98℃。当他插入某液体中,显示26℃,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每空1分,共22分)
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6分)
(1)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分别是:甲0~100℃;乙-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_温度计最适合.
(3)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依次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稍后,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
E、取出温度计
F、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读取示数
(4)如图3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 )
图3
2、初二(2)班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7分)
时间/min …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据上表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0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4)、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1所示。则图中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从图像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 由此可判断当地的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沸腾 时吸收_________热量。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图像。(5分)
⑴.该物质是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处于BC过程中,该物质仍需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⑵.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
⑶CD过程中,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填“气”“液”“固”)
4、初二(9)班同学们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响度的仪器)分别测量水的温度、旁边声音的响度。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4分)
时间/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 75 81 86 91 94 97 98 98 98 96 98
响度/dB 43.3 46.2 52.8 54.1 55.1 54.3 52.6 52.6 52.6 52.6
(1)记录表格中有个数据肯定有误,这个数据是第___min中_____(填“温度”或“响度”)。
(2)从实验数据可知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_℃;温度为________℃时,水的响度最大。
(3)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通过实验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四、探究题(共6分)
1、为了探究热水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和保温性能完全相同的热水瓶(容积均为2L),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他们在7个热水瓶中装入不同水量但初温相同的热水,经过相同时间,测量各个热水瓶中的水温,并根据所得数据经计算绘出图27所示的图像。
(1)该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盛水量、初温和_____________。
(2)由图像可知,本次实验中保温瓶的盛水量为_____________L时,保温效果最好。
2、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5年8月的一天晚上(当时气温20℃左右),厦门市一辆运送液化石油气的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车上气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急剧汽化。消防队员在施救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泄漏孔附近潮湿的棉纱结了冰。于是消防队员用潮湿的棉纱堵住泄漏孔,不一会儿棉纱居然也结了冰堵住了泄漏孔。
看了这则报道后,小王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应不高于0℃;而小王的母亲则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仍然为20℃左右。
(1)根据上述报道中描述的现象,你认为_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这样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解释为什么堵泄漏孔的棉纱会结冰?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