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蜘蛛》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20 21: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版六年级下:《蜘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预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图片欣赏,导入示题
1、复习引入:学生观图,教师谈话由蜘蛛网导入新课。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深入学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从多角度抓住事物特点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从多角度抓住事物特点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思考问题)。
1、教师出示自学指导(一)1、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一边画图一边讲述:蜘蛛是怎样结网的?蜘蛛结成一张网需要什么条件?再想一想,作者能这样细致、具体地写出蜘蛛的结网过程,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自学,试回答问题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感悟。
“蜘蛛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三天后,这个网就完成了。”
1、蜘蛛结网的两个条件:(1)一定距离的檐头;(2)一定的时间。
2、作者能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
第二次先学后教(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师出示自学指导(二)2、边读边思考:写蛛蛛捉几种飞虫?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要分两段?蜘蛛分别用什么方法捉这些飞虫的?6分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感悟。
1、令我惊异的是,那只蜘蛛当时立即冲出,不到一分钟,就织成了包围俘虏的罗网,仅一会儿功夫,苍蝇的双翅就停止了扇动。
2、当发现自己制伏不了对手,它就立刻主动上去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放走了这个强大的敌人。
当堂训练:请你从蜘蛛的特点、结网技能、斗敌经过这三部分中任选其一,进行复述,可以加入自己话语。
课堂检测:回顾全文,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2、作者能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生动介绍它的外貌或某一生活习性。下节课交流
1、语文练习册相对应的内容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生动介绍它的外貌或某一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以读促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通过阅读文章就是要学习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方法,文章的修辞手法。所以在课堂检测环节,我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上。通过学生汇报交流的方法,学习作者从多角度抓住事物特点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以此来促进写作的进行,为今后写小动物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