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6 05: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习目标:
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噪声与乐音
乐声 噪声
区别 概念 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如音乐家演奏乐器的声音 听起来刺耳的声音,如各种机器发出的声音
产生原因 物体按一定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 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环保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波形图
联系 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却属于噪声,例如,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乐音妨碍了他人的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与噪声的危害
声音 声音的强弱/dB 听觉效果(感受)
0 引起听觉
树叶微动 10 极静
轻声交谈 20~30 安静
正常说话 40~50 正常
大声呼喊 70~80 较吵
汽车喇叭 90 很响
载重汽车 100~110 震耳
飞机起飞 120~130 疼痛难忍
3.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加一些消声装置,如摩托车清声器、手枪消声器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使居民区远离有噪声的工厂,或门窗背向工厂,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高噪环境下工作时要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噪头盔等。
例题讲解: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有些地区临时采取网上授课的方式。同学们利用手机或电脑与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气体振动产生的
B.按手机音量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听到手机播放的讲课声音是超声波
D.同学们正在上课时电脑上广告弹窗的声音属于噪声
【解答】解: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不是由气体振动产生,故A错误。
B、按音量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B错误。
C、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同学们听到手机播放的讲课声音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
D、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同学们正在听课,广告弹出的声音干扰了学生学习,为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课堂传出的小提琴声
B.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图书馆看书时从操场传来的体育老师口令声
D.做体操时学校播放广播体操音乐
【解答】解:A、音乐课堂传出的小提琴声,是同学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雄辩有力的演讲声,是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图书馆看书时从操场传来的体育老师口令声,影响了人们读书,属于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做体操时学校播放广播体操音乐,是同学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用Hz(赫兹)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
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解答】解:A、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故A错误;
B、喇叭发声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发声体正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4.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
当前噪声:70分贝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动顿率
【解答】解:由显示屏上的数据(70分贝)可知,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选:A。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解答】解: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增大声音的响度,可能损伤听力,故B正确;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
D、声呐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故D错误。
故选:D。
6.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解答】解:
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8.8dB,若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解答】解: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8.2021年9月18日在“9 18”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读作35    (填单位),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要求带单位)以上的声音对人耳有损伤。
【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城区步行街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等级;
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其符号是dB,即该装置显示35,读作35分贝(dB),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
90分贝以上的声音对人耳有损伤。
故答案为:信息;响度;分贝;变大;90分贝。
9.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器,它   (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图甲所显示的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右边   图最有可能是此时声音波形图(选填“乙”或“丙”)。
【解答】解:(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2)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当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大;
(3)由乙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
丙图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且振幅小,有可能是附近有重型汽车驶过。
故答案为:不能;分贝;变大;丙。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0.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
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在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声音的 分贝数 30dB~ 40dB 超过50dB 70dB以上 90dB以上
人的 感觉 理想的 安静环境 影响睡眠 和休息 影响正常的 学习和生活 影响听力,并引起多种疾病
【解答】解:这是噪声监控仪;
从图中可以看出噪声已达到90dB,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并引起多种疾病。
具体措施:机动车严禁在市区高声鸣笛;在道路两旁植树;安装隔声板;临近路旁生活的居民在车辆高峰期应关闭门窗;戴上防噪声的耳塞等。
四、材料阅读题
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吃掉”声音
有“吃”声音的东西吗?
找一只正在计时的小闹钟,让它刚好闹铃的时候,用小棉被把它包上,我们会发现,它的闹铃声被大大地减小,甚至听不到,响声被“吃”掉了吧?
其实,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毯、棉絮、混凝土、吸声砖等材料都具有“吃掉”声音的能力,是吸声材料。当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材料,就不难发现,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质地十分松软,带有大量小孔,当声波一旦传到吸声材料上时,就会引起小孔隙里的空气和细小纤维的振动,由于互相之间的摩擦和阻碍等原因,声音所带的能量就转化成为热能,声音就被“吃掉”了,如果把吸声材料安装在房间的内表面上,或在室内悬挂一些吸声的吸声体,房间的噪声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另外,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除了使用吸声材料可以“吃”掉声音外,还可以有很多方法“吃掉”声音。请你多到外面走走,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人类用来设计成“吃”掉声音的材料或操作。
(1)室内安装了吸声材料,会使室内的声音的    减小,从而起到“吃”掉声音的目的,这属于减弱噪声的    途径(选填序号“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传播”或“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    图。
(3)在医院中有一些利用声音为我们健康服务的例子,如通过B超来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解答】解:
(1)室内安装了吸声材料,会使室内的声音的响度减小,从而起到“吃”掉声音的目的;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阻断噪声传播。
(2)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丁图,因为丁的波形杂乱无章。
(3)通过B超来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1)响度;②阻断噪声传播。(2)丁。(3)信息;
12.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上述结论。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Hz到2×105hz 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
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故选A。
(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
(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CBAD。
故答案为:(1)超声波;(2)A;(3)是;(4)振动;液体;(5)C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