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八下 复习学案二 天气与气候
【 课 型 】复习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或某国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或某国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重点)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重、难点)
【教学模式】“复习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示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多媒体展示常见天气符号,你还知多少?天气是指 ,它是 ,我们经常用 、 、 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气候是指 ,和天气相比,它具有 。 观察与思考——常见天气符号1.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天气气候时间长短短 长 稳定性多变,不稳定 变化不大,较稳定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污染物_的数量有关,用_污染指数__来表示。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 越大 。3.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同时导入复习课。
承转过渡 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相同吗?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气温的日较差是指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8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2 月。南半球相反。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3.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 、 雪 、 冰雹 等,统称为降水,主要形式是 降雨 。4.通常用各月 各月降水量柱状 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5.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赤道热,降水多:两极寒,降水难。回归线,分两边;少西岸,多东岸。中纬度,居内部;距海远,气候干。6.世界气候类型:组成要素主要是 和 。(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 平原、 盆地 群岛等)终年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非洲和南美洲,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最广)终年高温,分 、 两季热带季风气候 半岛、 半岛终年高温,分 、 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大陆 和 岸(非洲 最广)终年 (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 夏季 冬季 地中海气候 沿岸最典型冬季 ,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中纬度地区的大陆 冬季 ,夏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地区的大陆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最广终年 ,气温和降水年变化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和 面积广大)冬季 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第二步: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第三步: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气温与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水平分布低纬气温 高,向高纬气温低。纬度因素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夏季陆地气温 高,海洋气温低 。海陆因素垂直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 ℃。地形因素 地 区降水量多少影响因素赤道多纬度 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陆地东岸降水多海陆位置 因素陆地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 地形 因素背风坡,降水少认识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3)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寒带气候苔原气候 大陆和 大陆的北部边缘 冰原气候 大陆和 洋上的部分岛屿终年 ,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中低纬度地区的 地区终年 7.根据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写出对应的气候类型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4_____、5______6_________、7_________ 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用对比法来学习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分布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从图中提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科学方法。利用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学生从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以表格的形式使重点知识条理、清晰,学生容易识记掌握从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承转过渡 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及气象灾害的影响,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反过来也会对气候也有影响。(自主学习—人类活动与气候)
合作探究点拨归纳 畅谈收获——引导学生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掌握所学的要点 梳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知识与理解两方形成了认知体系,这样不仅构建了学习方法体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秋高气爽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
A.12点 B.14点 C.13点 D.11点
4.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洋影响增大
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D.各地降水量减少
5.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D.温带地区降水多
读右图分析完成6~8题 6.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7.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 )
A.全年高温多南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8.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
A.地中海沿岸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河流域 D.澳大利亚中部
9.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气候寒冷。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二、综合题
10.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气候主要通过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反映其特点。
(2)甲图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气候多分布于中纬地区的大陆________(东/西)岸,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乙气候多分布于中纬地区的大陆____________(东/西)岸,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影响乙类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下表中某地部分气候资料,完成各题:
(1)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该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该地位于南北半球的 ,判断理由是 。
(3)写出该地的气候类型 。
【教学反思】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能充分地体现新“课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学过程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主要起创设情境和组织、引导与点拨的作用。
本课的不足之处:因学生基础较差;复习内容掌握不够透彻,组织教学没能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