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06:19:08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一段“他们
刻意摆脱欲望的束缚”可知选项“不经意间”理解错误。B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二、三段。C项,正确。
见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诗人以全部的身心应对山水”“在自然山水中灌注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情感和哲
思”等句。D项,正确。见材料二末段。“山水空间意象和境界”由整合材料二第一、二段相关信息
而来。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项,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一段说“艺术家··和
一般观照态度形成一种距离”,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完全没有“诗意”,“只会用实用、功利的眼光看
世界”。B项,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艺术之远是对自然距离的超越,是一种心灵之远、境界之远,并
没有说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C项,无中生有。“打破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于文无据。D项,
正确。如材料一引用皎然的话,材料二引用刘勰的话。材料二开头引用世人的话“诗是无形画,画是
有形诗”就是对文末“中国画家强调画中有诗、诗画同源”的阐释。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能力。依据材料二可知,“有诗人自己在内”指的是中
国山水诗所表现的山水空间是诗人自身存在的体悟性形象呈现。A项,非写景,是运用典故抒发伤逝
之情,与“中国山水诗”无关,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中国山水诗‘有诗人自己在内’”这一观点。B项,诗
人通过写景,表现其孤独的心境。C项,诗人通过写景,表现其悲凉的心境。D项,诗人通过写景,表
现其闲适的心境。
4.【答案】①首先阐释中国艺术中的“远”的属性:②然后将中国艺术中的“远”与西方的“距离说”进
行对比,以论述前者的特色;③最后对“远”与“返”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
点给3分,写出三点给4分。各点中,必须点明“属性”“对比”“辩证分析”才能给分。)
5.【答案】①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性的感知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②从视觉上看,
画中以大量的空白营造了一种渺远的意境,使作品充满了静寂、萧条、寒冷的气氛。③从心灵上看,在
茫茫天地间独钓寒江,让人体会到的是马远和柳宗元一样的无法排遣的孤独内心。(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不需展开。)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错误。由原文“如今外面的架子
虽未甚倒”和引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知,冷子兴认为贾府虽已衰败,但在表面上还能够维持某
种繁华的假象。B项,错误。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有她性格敏感谨慎的原因。C项,错误。
“几名轿夫”应是“小厮”。D项,正确。见文本三“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
他。’”等句。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水方滋”是指诗人开始从自然山水的空间恤存在转向对山水本身的空间性之美的欣赏。胸渊明是魏音
高一语文
时潮一位重要的山水田因诗人,他创作了大量山水阳因诗歌。其中很多诗都表达了自己对山水国国的
满分:150分考流时间:150分钟
由表的热爱和希望桶身于山水国同的强烈愿望。从《饮酒》(结庐在人境)这着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
明正是在自然山水的空间性存在中体悟着一种人存在的境界。正是周为此,诗中的山水空问里现给我
注意事项:
们的是一种意境,人的心灵境界通过自然山水景物的物境来呈现。诗中的山水景物空同通过心灵的燕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映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看似是在描绘山中景物,而其实是每种景物都有我之情志的选驻。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愿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这种对山水空间的感知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使我们感觉讲中山水田国不是孤立的
3.请按照题序在各愿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愿无效。
存在,而是好像有人进胜到里面。而这些正是一种远式的空间性感知方式。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雅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有诗人自己在内”说明了中国山水诗所表现的山水空河是诗人自身存在的体悟性形象呈现。这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彩象有力地说明了中国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空间性审美欣骨侧重于自身存在的身心体悟,同时也直接作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
用于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性建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画家强调画中有诗、诗画同源的一个重要原国。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摘编自徐学凡《“远”一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研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一:
A.中国艺术家以诗意的眼光观照世间万物,在不经意间和俗世形成了一种“远“的距离。
“运"是一种距离,包括时空两个方面。中国艺术中蛋调“远”,但具有一些不同于自然距高的属性。
B.中国艺术的“远”并非是将人拉到影不可及之所,而是即远即近,展示一种生命美感。
艺术之远是对自然距高的超越,如唐诗僧酿然所流:“非谓森森春水、杏杏春山,乃意中之远。”这是一种
C,中国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倾注着自身的内在情志,是作者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映射。
心灵之远、境界之远,是艺末家精心枸筑的第二时空一虚灵时空。在这虚灵时空中,包含着艺术家的
D.中国山水诗所呈现的山水空间意象和境界,对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性建构起直接作用。
多方面距离感受。艺末家不以一搬的目光看世界,而以诗意的目完抚感万物,和一般观照态度形成一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距高。他们到意摆脱狱望的束缚,要通入生埃不到的高古悠远之所在,从而和俗世形成一种距离。艺术
A艺术家以诗意的目光抚慰万物,和一般观照态度不同,普通人只会用实用、功利的眼光看世界。
中远的境界空灵液远,平和冲融,飘飘渺渺又从从客客,相对于具体的存在又是一种距离。同时,艺术境
B.材料一认为,中国艺术中的“远”是一种心灵之远境界之远,所以它是对自然距离的超越。
界之远迷蒙不定,若有若无,相对于清所也是一种距离。艺术中运的境界的极政是要遁入空、虚、无、玄、
C.山水诗的兴起是当时人的自觉、山水自觉的一个重要表现,打破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
道之中,在无限之中展现有限的根本距离。中国艺术在远的距离中演化了、空灵了、迷蒙了、飘渺了。中
D.两则材料都采用引用论证,如材料二首句引用世人的话指出中国艺术“诗画同源”这一特征。
国艺术中远的距离是途离恍地的眼,是若有若无的心,是从容自适的人生态度,是不为世系的高世情怀。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中国山水诗“有诗人自己在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中国艺术中远的距离说,不同于西方近代美学中布洛所提出的“距离说”,布洛的距离说主要是一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种审美态度论和审美本质论,而中国远的距高说,共有更广泛的内容,它以生命为中心,通过距离来展开
B.众鸟高飞尽,弧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生命,微满生,在距离中净化生命,提升性灵,最终归于字宙的大生命,并在距离中展示生命的无上美
C.风急天高猿喷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推(鸟鸣涧》)
远之必远,远而不返,空其远也,如断线风筝,无根飘裤,通入绝对的空虚寂寞之中。远而曰返,即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调生命的回环往复。返中有远,故有高致;远中有返,故能落实。远之于返,故能不粘不滞。远造成了一
个较大的心灵空间,在这空同中自由地展开性灵跃迁活动;运又创造了一个静寂的世界,使人们能在空
5.《寒江独约图》(见下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请依据“画面解说词”,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山
寂处见流行,流行中见空寂。无往不复,复返共道,这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艺术理论的一貫
水画远式空间性“的感知角度列举对此画的赏析要点。(6分)
思想。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材料二:
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世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一说。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中山水
空间意蓝对中国山水画的空问建构与表现很有意义。中国诗人以全部的身心应对山水,以审美的情怀
体悟味道。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中的山水表现不是自然风光美的客碗描述,而是在自然山
水中灌注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情感和哲思。因此,诗歌中的自然山水就是一种他含情意的山水空间意象。
中国诗歌一开始就是基于言志抒情的功能产生的。山水诗兴起于魏晋时期,这是魏晋时期人的自
【画面解说词】此画取唐人诗喜—“弧舟蓑控翁,独钓寒江雪”。画中,一叶扁舟上,一位渔翁静坐
觉、山水自觉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刘部在(文心雕龙》中就曾说:“山水方满…此近世之所竞也。”“山
船头垂的,除了船周国有两三条微藏的波纹外,其余全是空白。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百宾
000000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