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21— 202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逾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演进大致经历了由笔记小说到志人志怪小说,再到话本小说,最
后到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章回小说在形
式体制上最大的特点是分章分回叙事,故称为“章回小说”。
宋元时期的说话人据以讲唱的底本,也就是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 元末
明初时期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讲史小说,使章回小
说初具规模。这些小说分卷分节,每节有单句回目。至明嘉靖、万历间,章回小说更加成
熟。这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是分卷分节,而是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双
句,通常一般每回开头有“话说”、结尾有“且听下回分解”等固定的形式。清代以后,章回
小说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回目也更讲究对仗和创意。这种具有很强中华民族特色的形式,
也使得章回小说更加成为中国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
章回小说的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因此结构安排上一般都体现了首尾照应、完整精妙
的特点。如《三国演义》的开头一句奠定了故事的结构框架— 分、合。然后以四十回为
界,形成四十一四十一四十的结构,以此结构表明了作者的历史循环观和历史虚无观。
《红楼梦》的结构为天界一僧一道因对无用之石头的感慨将其幻化为玉,游历人间富贵温
柔之乡,最后皈依佛门,实现了欲望一无欲的佛家回归,也完成了无用一有用一无为的道
家回归。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是章回小说的特殊结构形式。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
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每回多以对偶的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的内容。
其回目形式成熟的标志是清初毛宗岗修改《三国演义》时,对小说内容改动很少,但对回目
却大刀阔斧,把原不对仗的回目一律改为对仗的两句。这以后,长篇小说回目采用两句对
仗的形式,直至《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传统章回小说在一回的末尾往往有“不知……,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结束语,而下回
高一语文第1页 (共 10页) (2022.07)
的回首常以“话说”之类的套语来承接上固 这种说书套语的使用有利于回末与回首之间
过渡性的加强,将全书各回紧密衔接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另外,章回小说文中也会使
用一些程式化套语来引出表达的主体内容。最常用的两类为用于提起话題的“常言(道)
……”或“自古(違)……”,用于概括上文的“正是……”或“有诗为证...…”。
章回小说的形式与结构虽然存在明显的.模式化特征,但是在不同的作品中.,小说的形
式与结构模式又不尽相同。在语言描绘s情节叙述以及人物刻画的具体操作中,不同的作
品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弥足珍贵,能够体现出小说作者的艺术g 心。
章回小说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使其在形式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超越了话本小
说。作为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章回小说终于能够与中国的诗词曲賦并肩而行,走向自
己独立文体发展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康凯《试探章回小说的形式与结构体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它在形式体制上最大的特点是分章分回叙
事。
B 章回小说回目在明代发展成双句,回目成熟的标志是毛宗岗修定的《三国演义》回
目。
C. 章回小说分章叙事,每回的故事都是独立成篇,因此要分回标目来概括每回的内容。
D. 章回小说中的每一则套语既有利于回末与回首过渡,又能提起话题,还能概括上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以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演进史引出话题,并对章回小说进行了概念界定。
B 第二段概括介绍了章回小说发展的雏形、初具规模、更为成熟和完善这几个阶段。
C. 文中具体介绍了章回小说在结构安排、回目体例和程式化套语这些形式方面的特
点。
D. 文中重点论述了章回小说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人们全面、辩证地认识章回小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红楼梦》“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等回目看,清代章回小说的回
目很讲究创意。
B. 章回小说中回末、回首的说书套语有利于各回的紧密衔接,也表明章回小说和宋元
话本有传承关系。
C. 《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章回小说的篇幅较长,结构安排上一般都有首尾照应、完整
精妙的特点。
D 章回小说能超越话本小说,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根源于章回小说形式上具有
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 题。
材料一:
高一语文第2 页 (共 10页) (2022.07)
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离间陷害之
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命运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
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酋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
所固有故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
之温婉,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
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
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第八十一回),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
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則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
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交故,行于其间哉?
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
之悲剧也。
(摘编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材料二: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关于女性问题写得最重最深刻的一部书。元春虽然贵为贵
妃,回家省亲时却“只管呜咽对泣”,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她所作灯谜的
谜底是爆竹,是一响即散之物,可见元春短命,则其悲惨可知。迎春則嫁了中山狼,被折磨
而死。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一去不复返。惜春则是出家为尼。黛玉的结局,“泪尽天亡”。
宝钗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湘云、李纨则是守寡。此外,如妙玉的遭劫、秦可卿的悬梁、王
熙凤的被休、尤二姐的吞金、尤三姐的饮剑、金钏的跳井、鸳鸯的自誓、袭人的另嫁、晴雯冤
死、司棋被逐、香菱受夏金桂的折磨酿成干血之症……总之,《红楼梦》里的这些年轻女子,
个个都是悲剧结局,而且这些悲剧,都是封建婚姻或因为爱情而酿成的悲剧。中国的封建
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男权社会,一 直是男尊女卑,这是不可动摇的封建传统。但曹雪芹
在《红楼梦》里,却一反其道,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男子“浊
臭逼人”。这是强烈的反传统的呼声,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妇女命运的强烈呼号,更是对封
建婚姻制度所酿成的罪恶的集中揭露。
(摘编自冯其庸《解读〈红楼梦> )
材料三:
大家都承认《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学者有不
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
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
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
什么是曹雪芹的审美理想?这要联系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的
核心是一个“情”字。汤显祖讲的“情”,和古人讲的“情”,内涵有所不同。它包含有突破封
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他写了《牡丹亭》,塑造了 一个“有情人”的典
型— 杜丽娘。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
高一语文第 3 页 (共 10页) (2022.07)
%
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芽自己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
“大旨谈情”。曹雪芹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的世界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林黛玉的两句诗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有情
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贾宝玉被贾政一
顿毒打,差一点打死,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
芳官出家……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交响曲的音调
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冷月莽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
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意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国维认为,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造成的悲剧,其感人远甚
于由极恶之人离间陷害和由于盲目的命运形成的悲剧。
B. 冯其庸认为,《红楼梦》是写女性问瘈最重最深刻的古典小说,曹雪芹在书里反对封
建传统,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妇女命运的关注。
C. 叶朗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贵族之家的衰亡
悲剧,也不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D. 叶朗认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受汤显祖的探刻影响,两人的美学思想的核心都是
“情”字,都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5. 根据材料内容和《红楼梦》原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宝玉、林黛玉两人“木石离”的结局,有林黛玉个性孤僻的原因,也有王夫人、王熙
凤和袭人等蛇蝎之人忌黛玉之才的陷害。
B. 王熙凤有持家之才,结局仍被休,这与其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致。
C. 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是贾府四春之首,她认为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认
识到造成悲剧的根源是封建最高统治者。
D. 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是“太虚幻境”在凡世的化身,是“清净女儿
之境”,是寄托曹雪芹理想的世界。
6. 对《红楼梦》的悲剧特性,三则材料分别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题。
脖子上的安娜
【俄】契诃夫
新婚夫妇没有举行欢乐的结婚舞会和晚餐,没有安排音乐和跳舞,却到二百俄里以外
去朝圣了,一个 5 2岁的文官跟一个刚满1 8岁的姑娘结婚。阿列克谢伊奇是一个循规蹈
高一语文第4 页 & 共 10页) (2022.07)
矩的人,其所以想出到修道院去旅行一趟,是特意要让年轻的妻子安娜知道:就连在婚姻
中,他也是把宗教和道德放在第一位的。
火车开了,阿列克谢伊奇在年轻的妻子对面坐下来。他是个申等身材的文官,相当丰
满,保养得很好,留着长长的络腮胡子,却没留上髭。他那剃得光光、轮廓鲜明的圆下巴看
上去像是脚后跟。“现在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来了,”他微笑着说,“五年前柯索罗托夫
接受二等安娜勋章,去向大人道谢1的时候,大人说他有了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当时柯索罗
托夫的太太,一个爱吵架的轻佻女人,刚刚回到他家里来。我希望等我接受二等安娜勋章
的时候……。”
他那双小眼睛微笑着。他那胖身子只要微微一动,就会吓安娜一跳,让她觉得又可怕
又恶心。她跟一个阔人结婚了,他在银行里有十万卢布的存款,还有一处可以租赁出去的
祖传庄园。可是她仍旧没有钱,她的结婚礼服是除账缝制的。
她正在回想这些事,突然听到了从窗口传进来的音乐声,还有嘈杂的说话声。原来火
车在一个小车站上停住了。军乐声从高高的桦树和白杨后面,从浸沉在月光中的消夏别
墅那边传来。不少人正在车站月台上溜达散步。这当中有个人是所有消夏别墅的房东,
是个大富翁,姓阿尔狄诺夫。他又高又胖,眼睛暴突。
她走出去,站在两个车厢中间的小平台上,让月光照着她,好让大家都看见她漂亮的
新衣服和新帽子,她发现阿尔狄诺夫正瞧着她,便卖弄风情地眯细眼睛,大声说起法语
来。阿尔狄诺夫这个远近闻名的风流男子、放浪汉那么贪婪而好奇地盯着她,她也突然感
到快活起来。等到火丰开动,她所认识的军官们向她行军礼告别,她一面走回车室,一面
觉得方才在那小车站上好像已经得到保证:不管怎样,她将来一定会幸福的。
这对新婚夫妇在修道院里待了两天,便回城里来了,他们住在公家的房子里。吃午饭
时,阿列克谢伊奇吃得很多也说得很多,谈政治,谈任命、调职、褒奖,又说他把宗教和道德
看得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要紧。安娜听着他讲话,心里害怕,吃不下去,通常总是饿着肚
子从桌旁站起来。
可是他送给安娜镯子、戒指、胸针,他常常打开她锁着的五屉柜,查看一下那些东西还
在不在。
一年一度的冬季舞会定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贵族俱乐部举行。每天傍晚打完牌以
后,阿列克谢伊奇总是很兴奋,跟那些官太太们交头接耳,担心地打量安娜。最后,一 天晚
上,夜深了,他在安娜面前站定,说:
“你应当做一件跳舞衣服。听明白没有?”他给了她一百卢布。
在动身去参加舞会的半个钟头以前,阿列克谢伊奇一见她的美丽和那身新作的轻飘
衣服的灿烂夺目,不由得着了迷:“我已经使得你幸福了,那么今天你也可以办点事来使我
幸福一下,我请求你想法跟大人的太太拉拢一下!看在上帝的分上,求你办一办!有她
出力,我就能谋到高级陈报官的位子!”
他们到了贵族俱乐部,安娜挽着丈夫的胳臂走上楼去,耳朵听着音乐声,眼睛看着大
镜子里她全身给许多灯光照着的影子,心头不由得涌上来一股欢乐,就跟那回在月夜下在
高一语文第 5 页 (共 10页) (2022.07)
小车站上4 样感到了幸福的预死a 她螯着自信的心情骄傲地走着,这还是她生平第一回
觉着自己阔绰‘自由,就连丈夫在身旁,她也不觉着难为情,因为她跨进俱乐却门口的时
候,已经本錐地猜到:老 丈 夫 在 身 旁 不 但 也不会使她减色,反而会给她添上一种男人
十分喜欢的、搔得人心痒的神秘意味。她热烈而痴迷地跳华尔兹舞,然后跳波利卡舞,再
后跳卡德里尔舞,从这.个舞伴手上飞到另一个舞伴手上,给音乐声和嘈杂声闹得迷迷糊
糊,讲起话# 俄国话里夹几句法国话,发出娇滴滴的声调,弓丨得男子纷纷艳羡,她兴奋得透
不出气二…
安娜舍七送回家去a 她带着醉意,jUi子里满是新印象,往床上一躺,立刻睡着了……
当 天 下 点 多 钟 ,女仆来叫醒她,说阿尔狄诺夫先生来拜访了。她赶快穿好衣服,
走进客厅。阿尔狄诺夫走后不久,大人就来了,他带着甜蜜蜜的莱容瞧她,像是在咀嚼什
么东西似的舔着嘴唇,吻她的小手,请求她准许他以后再来拜访,然后告辞走了。她呢,站
在客厅中央,又吃惊又迷惑,不相信她的生活这么快就起了变化。这当儿她丈夫阿列克谢
伊奇走进来了...现在他站在她面前也现出殫种巴结的、谄笑的、奴才般的低声下气神情
了,这样的神情在他遇见权贵和名人的时候她常在他脸上看见。她又是快活,又是气愤,
又是轻蔑,而且相信自己无论说什么话也没关系,就咬清每个字的字音说:
“滚开,蠢货!”
从这时候起,安娜再也没有一个空闲的日子了,因为她时而参加野餐,时而出去游玩,
时而演出。她每天都要到夜半以后才回家,在客厅地板上睡一觉,过后却又动人地告诉大
家说她怎样在花丛底下睡觉,她需要很多的钱,她不再怕阿列克谢伊奇了,花他的钱就跟
花自己的一样。
到复活节,阿列克谢伊奇领到了二等安娜勋章。他去道谢的时候,大人放下报纸,看
着自己的白手和粉红色的指甲,说:“现在你有安娜了,挂在你的脖子上。”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安娜在“小车站”的表现引起了大富翁的注意,她觉得“她将来一定会幸福”,这为下
她在贵族俱乐部冬季舞会上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埋下了伏笔。
B. ij、说善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官员的丑态,如写阿列克谢伊奇“剃得光光、轮廓鲜明的圆
下巴看上去像是脚后跟”,大人“像在咀嚼什么东西似地舔着嘴唇”。
C. 小说讲述了出身下层的18岁姑娘安娜嫁给了 5 2岁的老文官,丈夫的吝啬、粗俗使
她婚后生活窘迫,最终她凭借美貌和自信步人上流社会的故事。
D.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而《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以第一人称转述为主,二者叙述角
度不同,但阿列克谢伊奇和别里科夫都是病态社会制度的产物。
8. 小说以“脖子上的安娜”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9. 契诃夫在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来达到讽刺的效果,请举出三个例子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
高一语文第 6 页 (共 10页) (2022.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上作飞山宫。庚子,特进魏征上疏,以为:“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
患,穷奢极欲,使百姓困穷,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返正,宜思隋之0 f 失,我
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4 必至,难
得易失,可不念哉!”二月甲子,上行幸洛阳宫,有被谴者。魏征谏曰:“殆非行幸之本意也。
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卞海内叛之。此陛下所亲见,奈何欲$ 之乎!”上
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夏四月,己卯,魏4 上疏,以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岂取之
易而守之难乎 盖以殷忧则竭诚以尽下,安逸则骄恣而轻物;尽下则胡越同心,轻物则六
亲离德,虽震之以威怒,亦皆貌从而心不服故也。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
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壅$ 则思
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兼是十思,而4 贤任
能,固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以代百司之任哉!”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为:“陛下
欲善之志不及于普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
约,亲忠远佞,行畴普之恭俭。”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
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 ”魏征珥先王惟恐不闻其
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
是也。”皆劳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
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B. 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
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C. 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
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D. 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
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宜思隋之所以失”与“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所
以”含义不同。
B. “故海内叛之”与“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故”
字含义相同。
c.“奈何欲效之乎”与“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D. “防壅蔽则思延纳”与“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两句中的“蔽”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营造飞山宫,魏征上疏反对,以隋炀帝穷奢极欲,最终民穷国亡、身死人手为
高一语文第 7 页 (共 10页) (2〇22.〇7)
例,希望唐太宗深思,不要以乱代乱。
B. 唐太宗出行到洛阳宫,有人受到责罚,魏征就劝谏唐太宗不要忘记巡幸各地的本
意,要汲取隋炀帝的教训,使唐太宗警醒。
C. 魏征认为君主若能做到知足、知止、谦降等十思,并选贤任能,就可以无为而治,不
必使自己劳神苦体,代臣下管理事务。 .
D. 唐太宗认为自己常游猎是为了武备,也没有烦扰百姓;但听了魏征的谏言,非常
认可,就慰劳赏赐了魏征并送他回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2) 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约,亲忠远侫,行畴昔之恭俭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痒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贬任柳州刺史,第二年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
江陵,柳宗元写本诗送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诗人以“零落残魂”表明自己饱经贬谪的折磨,又要与堂弟宗一分别,更觉形单
影只,内心苦涅,潸然泪下。
B. 颔联“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概括了诗人遭贬的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长,
表现出作者的悲愤不平。
C. 尾联写诗人虽身在荆门郢地朦胧烟树中,处境不好,但内心依然怀有希望,寄托着.
渴望重归朝廷的相思梦。
D. 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诗人在首联以“黯然”表明心境,颔联以
数字渲染了自己的处境。
15. 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古人常用“落木”表情达意,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落木无边江不尽”化用了杜甫《登
高》中“ ,_______ 两句。
(2)杜 牧《阿房宫赋》中“_____ _ ,________ ,’两句,斥责秦朝统治者搜刮百姓时毫无限
度,挥霍浪费时毫不怜惜。
高一语文第8 页 (共 10页) (2022.07)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虽然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借此讽劝北宋王
朝统治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2 0分)
(―)语言表达运用I (本题共3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
马克思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確域,都有
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_______ 为 _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
命运,马克思_______ 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马克思给我
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
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马
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_______ 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
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政治力量,
( )。在旧中国_______ 的时代,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勇担民族复兴历
史重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
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
17.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C.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D.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浅尝辄止 义无反顾 雨后春笋 风雨如晦
B. 浮光掠影 义无反顾 星罗棋布 风雨交加
C. 浮光掠影 奋不顾身 星罗棋布 风雨如晦_
辽 浅 尝 辄 止 奋 不 顾 身 雨后春笋 风雨交加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5 分)
(二)语言表达运用H (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21题。
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① . 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不同的,只是儒道关
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 一 般而言,道家比较偏重于哲学问
题,② ,强调顺应自然,超越世俗;儒家偏重于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
系问题,强调人格完善,责任担当。
高一语文第9 页 (共 10页) (2022.07)
儒家虽然侧重讲“人道”,但道家侧重讲“天道”,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
然通达。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追求儒家理想,兼济天
下,锐意进取;璧________,独善其身,淡泊名利。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儒家虽然侧重讲“人道”,道家侧重讲“天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
超然通达。
B. 虽然儒家侧重讲“人道”,道家侧重讲“天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
超然通达。
C. 虽然儒家侧重讲“人道”,道家侧重讲“天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
超然通达的心态。
D. 虽然儒家侧重讲“人道”,但道家侧重讲“天道”,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
超然通达的心态。 '
21.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四、作文(6 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 0分)
2016年完成自己首次飞天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说:“希望能够再上一次太
空,把祖国荣耀写满太空;还有个大目标就是我们所有航天人一起努力,把我们国家建设
成为航天强国。”
2022年 6 月 5 日,陈冬带领神舟十四号乘组再上太空,他说:“神舟十四号系统更加
复杂,设备成倍增加,任务确实很艰难。但我准备好了,包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强大的心
理状态。现在我又要担任指令长,不光我自己要做好,还要带领我们整个团队做好。中国
太空家园将在我们的手中被真正建成,我们感觉到很幸福。我们是经历者、参与者,加入
航天大队的初心,就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去出征太空,为栽人航天事业去奉献一
生。”
兴华中学要举行以“传承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演讲赛,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写一篇演讲
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主题,切合场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10页 (共1〇页) (2022.07)洛阳市2021一202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参考答案:B
(A项"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说法错误,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作为
中国古典文学更上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C项“每回的故事都是独立成篇"说法不当,
且前后强加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是"每回故事相对独立”。D项"每一则套语既·又
…还…”曲解文意,夸大作用。原文说的是回末、回首的说书套语“有利于回末与回
首之间过菠性的加强”!文中一些程式化套语常用的有两类,分别用于“提起话题”或
“概括上文”)
2.参考答案:D
(D项“重点论述了登回小说的优点和不足”说法铅误。文中对章回小说的缺点仅有“章
回小说的形式与结构虽然存在明显的模式化特征”一句情过,没有重点论述)
3.参考答案:D
(D项“根源于章回小说形式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原因分析不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参考容案:
(C:项“但《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贵族之家的衰亡悲剧,也不是贾花玉,林黛玉的爱情悲
刷”现解错误,材料三第一段说的是“《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
家族)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制”)
5.参考答案:D
(入项“也有王夫人,王熙风和袭人等蛇蝎之人忌黛玉之才的陷害“不符文意,材料一中
王国维认为“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战”,且材料一只提到王熙风“忌
黛玉之才“的陷害。B项“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
风一梦湿”这一判词说的是探春,王熙风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靠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酸事更哀”。C项“认识到造成悲刚的根源是封建最高统治者“
理解错误,明显拔高元春的思想认识,脱离时代背景。且造成悲刚的根源是封建制度、
封建思想道德)
6.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悲刚是由刚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
得不然者造成的(或:《红楼梦》的悲刚是普通之人物·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
境遇为之的),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②材料二中冯其庸认为,《红楼梦》的悲脚是女性的悲剖,是时建婚姻制度(或:男权社
会)造成的悲脚:
③材料三中叶朗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者以”情”为棱心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割
高一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