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6 07: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
课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 型 复习课
对课标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求同存异的方针
学习 目标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首次、正式)、倡导者、内容、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周恩来的贡献、万隆精神。
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主备定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导入新课。 认知学习目标。 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解析课本。 4、答疑解难。 5、问题探究、拓展深化。 6、课堂小结、知识整合。 一、导入:基础检测,幻灯片出示前一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 二、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点难点。 三、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首次、正式)、倡导者、内容、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周恩来的贡献、万隆精神。 指导学生展示补充完善知识体系; 肯定学生的成果,及时点拨、指导。 拓展提升: 设置情景,给出材料,组织学生进一步分析: 求同存异中的“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2、新中国成立之初(四五十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小组讨论学案的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运用板书强化记忆。 幻灯片出示习题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对基础知识形成认知。 生:1、快速阅读教材,完成本课知识体系的构建。 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 答案,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理清知识脉络,并加以记忆 学生5分钟强化记忆。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1、“同”指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 愿望相同:都要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 面临问题相同:都面临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的问题。 “异”指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可以走不同的建设道路。 2、取得的外交成就: (1)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美帝的孤立封锁政策,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1954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的安全。 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代表展示讲解 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