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型 新授课
对应课标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 目标 1. 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其大致经过。
教学过程设计(主备初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1、导入新课。 认知学习目标。 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解析课本。 答疑解难。 课堂小结、知识整合。 当堂检测 回顾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有关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电子书,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2. 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经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和标志性意义。 5.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那令人振奋的场面,然后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群里面交流,尽量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以备在班级钉钉群内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边回顾本课基本内容边多媒体出示本课思维导图,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快速记忆最基本的知识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几道选择题,简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快速回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有关内容。 读学习目标 1、按老师要求,认真阅读电子课本,依据上面的提纲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时间、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在教材空白处做标注)。 2、阅读教材2--3页两段文字内容,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 3.根据视频和所给材料及问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组内研讨,形成答案,班级内交流。 4.对照课件整理笔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各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 答案,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理清知识脉络,并加以记忆。 快速读题,把答案在钉钉班级群内发送。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