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重庆市 中国近代史 试卷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2分)(2022·重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2.(2分)(2022·重庆)有学者认为,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派( )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3.(2分)(2020·重庆)揭示历史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选项 原因 结果
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C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A.A B.B C.C D.D
4.(2分)(2020·重庆)赣南虽然山多,但山间溪谷多冲积成局部平原,颇宜于耕种。瑞金就是一个“种一年吃三年的好地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下列革命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形成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5.(2分)(2020·重庆)某校将以“百年历程”为题筹办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图片展。下列对中共中央在下图所示会址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解说,正确的是( )
A.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6.(2分)(2020·重庆)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www.21-cn-jy.com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分)(2020·重庆)因果关系是历史发展重要的内在联系之一。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割据的局面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8.(2分)(2022·重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重庆大轰炸”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持续了6年又10个月
B.1940年8月19日至20日,304架次日本飞机向重庆投弹900多枚
C.大轰炸造成重庆直接伤亡人口32829人,其中死亡16376人
D.大轰炸次数之多,历时之长,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惨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罕见
9.(2分)(2020·重庆)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图片所示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10.(2分)(2021·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后,与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广交朋友。这是为了( ) 21·世纪*教育网
A.组织工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确立重庆的金融中心地位
11.(2分)(2020·重庆)从全国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军总兵力的78%-94%,其中1937年末为88%,1938年末为94%,1939年末为83%,1940年末为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中国仍然抗击着日本总兵力的34%—69%。这表明中国战场( )
A.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B.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C.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D.最早结束二战的战事
12.(2分)(2022·重庆)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13.(2分)(2020·重庆)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 www-2-1-cnjy-com
A.《新蜀报》 B.《友声》
C.《新华日报》 D.《巴声》
二、问答题(共1题;共15分)
14.(15分)(2020·重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1-c-n-j-y
(1)(5分)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其原因是什么?
21*cnjy*com
(2)(5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革命文化的核心内容。历史上哪次大会开始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有何历史意义?
(3)(5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是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请指出小岗村农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影响。
【来源:21cnj*y.co*m】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5分)
15.(15分)(2022·重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为己任是儒家的传统思想观念,这一观念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有了新发展和新实践,范仲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官时,政绩斐然,宠辱不惊,他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他们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血脉早已深深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据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赵龙《忧乐系天下:范仲淹》整编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红岩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1)(5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对,“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观念新发展的贡献,并归纳这一贡献的影响。
21教育网
(2)(5分)材料二所示的三位历史人物。生活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的历史时期,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体现其图中所示豪言壮语的例事迹。
【出处:21教育名师】
(3)(5分)红岩精神中的“浩然革命正气”,其核心是指共产党人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坚持真理,坚守正义,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请结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或你所了解的一例史事加以说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15分)(2021·重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新的思想武器去拯救中国。“五四”后,他们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工人夜校,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先进的中国人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一部分工人也提高了阶级觉悟。21*cnjy*com
——据张小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论析》等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在中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打击敌人……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就是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国情……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艰辛探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十大关系》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成果……使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摘编自霍豫《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特征和启示》
请回答:
(1)(5分)材料一中“新的思想武器”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后先进的中国人宣传该思想产生的影响。”
【版权所有:21教育】
(2)(5分)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的原因。
(3)(5分)根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绩。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7.(15分)(2022·重庆)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某中学以”致青春”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树理想·勇攀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任务二【逐湖流·探新路】
以下为扬老师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为同学们整理的资料卡。
任务三【担使命·创未来】
(1)(5分)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与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集中体现了这一理想的光辉著作。
21·cn·jy·com
(2)(5分)根据材料卡,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探究得出他能够作出献的原因。
(3)(5分)综上,作为新时代青年,谈谈你的认识。
四、综合题(共2题;共25分)
18.(15分)(2020·重庆)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当时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5分)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的著名故役。这一战役的胜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5分)“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已经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促使中国经济自1978年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19.(10分)(2020·重庆)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请将下列图例内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对应的图例栏内的横线上。
A.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方向
B.南昌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行动方向
(2)(5分)仔细观察地图,指出上述图例所示路线所反映的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五、论述题(共1题;共5分)
20.(5分)(2022·重庆)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对鸦片战争的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故A符合题意。
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 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 "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项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D 项正确;
A 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维新变法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 B 项: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面战场的抗战;西安事变;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不符合史实;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不符合史实;
C.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上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不断扩大,后来以瑞金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赣南、闽西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C. 湘赣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c·n·j·y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牢记基础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不符合题意;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的是遵义会议的会址,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判断出这是遵义会议,之后依据对遵义会议的意义的准确记忆来回答。
6.【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在与外国的交往中才体现的,这里没有出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细心辨别比对题脂,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对国际主义精神的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 北魏孝文帝改革—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割据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不符合史实;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要注意理解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 ABC 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选项 D 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9.【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将领张自忠指挥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10.【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局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国民党中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和进步的爱国人士耐心工作,争取他们对我党的支持;同在重庆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共商国家大事,获得他们的支持,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A. 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军大部分的兵力,这说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不符合题意;
D. 最早结束二战的战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材料,抓住关键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题干“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故B符合题意;
题干中的时间是1912年到1919年,与洋务运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故C不符合题意;
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新蜀报》,不符合题意;
B.《友声》,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巴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答案】(1)他编著了《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2)会议:中共七大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全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表现: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影响: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种建立在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七大;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其原因是 他编著了《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 开始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全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小岗村农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具体表现: 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影响: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种建立在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故答案为:(1) 他编著了《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2) 会议:中共七大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全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 表现:1978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影响: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种建立在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来回答,注意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难度不大。
15.【答案】(1)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后人宠辱不惊为国为民。
(2)林则徐,虎门销烟,不计个人得失,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3)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智斗勇的地下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牺牲了很多好同志,但这些牺牲的同志均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这就是红岩精神。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范仲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官时,政绩斐然,宠辱不惊,他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可知,范仲淹对“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观念新发展的贡献是他身体力行并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这一贡献的影响是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他们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血脉早已深深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后人宠辱不惊为国为民。
(2)材料二所示的三位历史人物,生活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的历史时期。选择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他不计个人得失,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红岩精神中的“浩然革命正气”,其核心是指共产党人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坚持真理,坚守正义,勇于斗争,勇于牺牲,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结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智斗勇的地下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牺牲了很多好同志,但这些牺牲的同志均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这就是红岩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反抗外来侵略、红岩精神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6.【答案】(1)思想:马克思主义。影响: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思想感情向工人阶级转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2)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指导。
(3)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提升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
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武装割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中共十九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新的思想武器去拯救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新的思想武器”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后先进的中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思想感情向工人阶级转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在中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打击敌人……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点 放在敌后农村,就是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的原因有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指导。
(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国情……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艰辛探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十大关系》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成果…使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绩有取得了一系列 理论成果;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提升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婴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7.【答案】(1)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著作:《共产党宣言》。
(2)实践上,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论上,总结斗争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原因: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实践;在革命斗争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对革命斗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3)认识:树立远大理想;顺应时代潮流;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等。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可知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表达了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集中体现了这一理想的光辉著作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根据资料卡片可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实践上,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论上,总结斗争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能够作出贡献的原因是由于毛泽东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实践;在革命斗争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对革命斗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如:树立远大理想;顺应时代潮流;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等。
【点评】 本题考查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贡献。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8.【答案】(1)时间:1921年;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会议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的胜利,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促使中国经济自1978年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故答案为:(1) 时间:1921年;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回答。
19.【答案】(1)上:B;下:A。
(2)向农村进军等。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位于江西南昌,位置在地图的上分,秋收起义是在湖南一带,位于地图的中部,南昌的下方,故A在下方,B在上方;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起义最初都在大城市,最后都到了农村,这就是中国革命的道路由城市转向农村;
故答案为:(1) 上:B;下:A。
(2) 向农村进军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地图的掌握,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这是关键,如果看不懂地图,回答起来会很困难;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最后的发展方向来回答,也可以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回答。
20.【答案】选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阐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苦奋斗,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说明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找到相关联的内容提炼主题。如都找与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内容,如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可提炼主题为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阐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苦奋斗,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运动过程漫长,道路曲折。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但不代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1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6.0(22.4%)
主观题(占比) 90.0(77.6%)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65.0%)
主观题(占比) 7(3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问答题 1(5.0%) 15.0(12.9%)
材料分析题 3(15.0%) 45.0(38.8%)
综合题 2(10.0%) 25.0(21.6%)
论述题 1(5.0%) 5.0(4.3%)
单选题 13(65.0%) 26.0(22.4%)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5.0%)
2 容易 (15.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0(12.9%) 16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5.0(30.2%) 16,18,20
3 正面战场的抗战 6.0(5.2%) 3,8,9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5.0(12.9%) 16
5 红军长征 2.0(1.7%) 6
6 林则徐禁烟运动 15.0(12.9%) 15
7 邓小平理论 15.0(12.9%) 16
8 遵义会议 7.0(6.0%) 5,20
9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0(3.4%) 10,11
10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0(1.7%) 7
11 洋务运动 2.0(1.7%) 2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7.0(40.5%) 3,14,16,18
13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0(1.7%) 13
14 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5.0(4.3%) 20
15 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15.0(12.9%) 14
16 百团大战 15.0(12.9%) 18
17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0(1.7%) 1
18 全国工人运动 2.0(1.7%) 3
19 “四个全面” 15.0(12.9%) 16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4.3%) 20
21 科学发展观 15.0(12.9%) 16
22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25.0(21.6%) 17,19
23 工农武装割据 32.0(27.6%) 4,16,17
24 世界贸易组织 2.0(1.7%) 7
25 中共七大 15.0(12.9%) 14
26 中共十九大 15.0(12.9%) 16
27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7%) 12
2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0(12.9%) 14
29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0(1.7%) 7
30 西安事变 4.0(3.4%) 3,7
31 南昌起义 10.0(8.6%) 19
32 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20.0(17.2%) 17,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