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5 16:03: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嘶哑/撕毁 艾青/自怨自艾
B.喉咙/物候 林间/亲密无间
C.黎明/淋漓屏障/屏气凝神
D.汹涌/踊跃 蜚声/流言蜚语
【答案】D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sī,ài/yì;B项,hòu/hóu,jiān/jiàn;C项,lí,píng/bǐng;D项,yǒng,fēi。
故答案为:D
【点评】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作为“诗歌”的宾语出现,是排比句,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温柔”“黎明”“深沉”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D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D.有误。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据此即可判断出朗读的语气。
3.下列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采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深沉的爱及为祖国美好明天献身的强烈愿望。
B.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黎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C.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是感情的升华。诗歌第二节的一问一答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腔。
D.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者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这种寓情于形象的写法,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B项,“河流”“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4.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富于凝重、深沉的风格。下列属于这类诗歌的一项是(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光的赞歌》
C.《刈草的孩子》 D.《鱼化石》
【答案】A
【知识点】感悟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创作于1937年,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B项和D项写于诗人“归来”之后。C项,《刈草的孩子》写于1940年,体现的是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下面句子中,朗读重音和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B.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D.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
B.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答案】D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用词不当,“驰骋”改为“奔跑”;B搭配不当,“态度”改为“水平”;C语序不当,应改为“毕节的秋天”。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看关键词语的正误或搭配关系。A用词不当;B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⑤③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我爱这土地
【解析】【分析】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①句交代时间地点,引出话题;④从高处写鸟雀的声音;②接着视线平移,转到风中的小甲虫;⑥视线转到树叶和果实;③视线向下,描写树丛中的露珠;⑤细节描写果皮。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⑥③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几句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准1、2句和最后一句是关键。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_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_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B.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C.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散 D.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我爱这土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 ”,“花”搭配“绽放”,“ 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斑斓”搭配“闪烁”,“ 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 ”,“墨香”搭配“飘散”,“ 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 ”,“音符音乐”搭配“跳动”,故选D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句子意思来分析,仔细体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可以从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前后搭配关系、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仔细辨析选出正确的词语。
9.下列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为了借鸟歌唱的内容更好地抒情。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比喻
【解析】【分析】D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理解错误。诗中的“我”指诗人自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感情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10.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我爱这土地
【解析】【分析】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D项朗读节奏划分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现代诗句子节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划分。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①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辨别修辞方法】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方法的诗句。
①比喻:   。
②拟人:   。
(2)【理解词语含义】“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3)【体会诗歌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比较探究】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答案】(1)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4)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象征;比喻
【解析】【分析】(1)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①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把“性格”比喻成“微风下的湖水”突出平静的性格特点;②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抚爱”运用拟人,赋予海浪人的性格。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中国人温柔敦厚而又顽强勇敢的性格,有柔有刚,具体地传达出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
(3)《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表现在:中国山川壮丽、文化悠久、沃土广阔、物产富饶;中国人美丽敦厚、勇敢顽强、思想解放;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一步步迈向繁荣昌盛。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等方面来表现。第二小节从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两个方面来表现。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感情。
(4)两首诗意象特点的不同:《我爱这土地》:“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中国的土地》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故答案为:(1)①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②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4)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点评】(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体会象征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中国的土地》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抒发了诗人表达了诗人对中国的热爱,,对中国人民敦厚、顽强勇敢的精神的敬佩,对中国人民丰收和复兴的喜爱.。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两首诗的内容、主旨,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我爱这土地》中除了表达爱国之情外,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的赞扬等情感。《中国的土地》中更侧重于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土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匀和而不腻;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有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枝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间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治黄四十年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掺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近的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竞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工程师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无须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答案】(1)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3)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4)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
【解析】【分析】(1)内容上,该段中“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强调黄河口土质的“原本我以为”的特点。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此外,由第③段中“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可知,“以为的”与“现实的”形成对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综上,分点作答即可。
(2)第①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联系语境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第②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词语本义及语境进行赏析。“腾出”是升到空中的意思,联系语句中的“惊起”,可知该词写出了珍鸟因受惊吓而飞速离开的情态;“飘落”是飘着降落下来的意思,写出了珍鸟飞落在谷地里的情态,表现了珍鸟的轻盈。综合运用这两个极富动态的词语,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情趣和生机。
(3)作答时,应先阅读相关段落,即⑧一 段。作者的心情由“苦”变成了“愉快”,应是现实情境有了变化。作答时,抓住“民族苦难”已过去、现在的“治黄成绩”以及“新洲远景”的期望分析作答即可。
(4)作答时,首先明确这里的“沉”不单指重量上的;然后阅读全文,结合“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地理上的广阔”“历史的重负”“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等语句不难分析出黄河口的土“好沉”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⑵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⑶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⑷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点评】⑴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1)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2)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⑶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抓住关键句即可作答。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刘杨同学在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有两处语病,请帮他修改。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围。②能否弘扬诗歌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③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④此次活动使我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
【答案】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知识点】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②句,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③句,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中心”或把“围绕”改为“以”。
故答案为: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14.《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写法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内涵丰富(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②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答案】【参考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微写作(片断写作);我爱这土地;象征
【解析】【分析】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故答案为: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和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象征高雅纯洁、爱情;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15.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了开展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
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③   ;
④   。
(2)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 推荐理由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答案】(1)举办诗歌朗诵大会;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2)①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的象征。③当我们面对人生低谷或遭遇坎坷时,这首诗可以使我们充满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知识点】活动设计;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分析】(1)常见的主题活动有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等。选择两个以“诗歌”为主题来拟写即可。
(2)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可从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故答案为:⑴举办诗歌朗诵大会;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⑵①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的象征。③当我们面对人生低谷或遭遇坎坷时,这首诗可以使我们充满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以“诗歌”为主要内容,设计适合在班级开展的活动,并以与示例相同的格式为活动命名即可。如可设计:朗读喜欢的诗歌,创作自己的诗歌等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诗歌推荐语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应交代所推荐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诗歌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可从主旨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16.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60字左右)
(2)微信公众号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公众号,请你仿照例子再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   
栏目三:   
(3)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颁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请你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答案】(1)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诗海漫步;仰望星空
(3)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知识点】表述题;活动设计;我爱这土地;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诗集有《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
(2)做本题时从三个方面设计活动:一是围绕活动的目的和主题设计,二是设计的活动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设计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比如:诗海漫步;仰望星空;光的赞歌;黎明太阳等等。
(3)大笔写意,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故答案为:(1)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①诗海漫步;②仰望星空;
(3)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人物“推荐诗歌”的推荐语。答题时应注意,挑选艾青诗歌的名篇,背诵出精彩句段,点明诗歌主旨和思想感情,充满感情渲染气氛。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本题考查设计公众号栏目。答题时应注意, 设计栏目和艾青诗歌内容生平经历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解答时应有整体意识。为活动确定主题,可选角度较多,主题一定要明确、醒目,语言表达准确。
(3)本题考查拟写人物颁奖词。答题时应注意,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17.《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深深的爱。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班上将出一期展示69年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展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黑板报,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搜集了三则材料,准备从其中选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你认为应该选哪两则?为什么?请你再结合自己所选的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为这个栏目拟一个合适的名称。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连续三年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困境,我国科技人员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终于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材料二: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中国仅用了10年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
材料三:1965年,在各种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当时的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会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请你为本期黑板报写几句寄语,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用上“自强不息”“义不容辞”两个词语)
【答案】(1)示例一:一,三;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克服困难、不靠外援,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内容。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铸就辉煌。
示例二:一,二;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在核武器研究中,我国科技取得的超凡成就。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赶超大国。
(2)69个春夏秋冬,祖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为祖国的辉煌成绩而骄傲!作为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用我们的刻苦勤奋,创造荣光,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我爱这土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一、二空,题干要求从其中三则材料中选出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并说明原因。首先要读懂三则材料的内容,找出它们中共性的东西。如可选一则和三则,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介绍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克服困难、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内容。三空,栏目名称要概括材料的内容,用语简洁凝练。如“自强不息”即可概括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领域攻坚克难、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事迹。
⑵内容要求是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并且要用上“自强不息”“义不容辞”两个词语。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不要脱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主题,在组织语言时要言简意赅。可运用整句,可使用一定的修辞,可具有警句的风格。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一,三;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克服困难、不靠外援,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内容。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铸就辉煌。
示例二:一,二;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在核武器研究中,我国科技取得的超凡成就。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赶超大国。
⑵69个春夏秋冬,祖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为祖国的辉煌成绩而骄傲!作为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用我们的刻苦勤奋,创造荣光,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活动设计。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中心词“自力更生”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寄语。答题时应注意,围绕“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报效国家”等关键词拟写,表达要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效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嘶哑/撕毁 艾青/自怨自艾
B.喉咙/物候 林间/亲密无间
C.黎明/淋漓屏障/屏气凝神
D.汹涌/踊跃 蜚声/流言蜚语
2.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作为“诗歌”的宾语出现,是排比句,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温柔”“黎明”“深沉”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下列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采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深沉的爱及为祖国美好明天献身的强烈愿望。
B.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黎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C.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是感情的升华。诗歌第二节的一问一答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腔。
D.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者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这种寓情于形象的写法,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4.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富于凝重、深沉的风格。下列属于这类诗歌的一项是(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光的赞歌》
C.《刈草的孩子》 D.《鱼化石》
5.下面句子中,朗读重音和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B.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D.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
B.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②④⑥⑤③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_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_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B.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C.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散 D.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9.下列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为了借鸟歌唱的内容更好地抒情。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10.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①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辨别修辞方法】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方法的诗句。
①比喻:   。
②拟人:   。
(2)【理解词语含义】“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3)【体会诗歌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比较探究】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土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匀和而不腻;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不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有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枝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间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治黄四十年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掺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近的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竞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工程师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无须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对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刘杨同学在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有两处语病,请帮他修改。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围。②能否弘扬诗歌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事。③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学习。④此次活动使我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
14.《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写法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内涵丰富(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②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15.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了开展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
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③   ;
④   。
(2)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 推荐理由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16.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60字左右)
(2)微信公众号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公众号,请你仿照例子再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   
栏目三:   
(3)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颁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请你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17.《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深深的爱。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班上将出一期展示69年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展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黑板报,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搜集了三则材料,准备从其中选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你认为应该选哪两则?为什么?请你再结合自己所选的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为这个栏目拟一个合适的名称。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连续三年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困境,我国科技人员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终于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材料二: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中国仅用了10年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
材料三:1965年,在各种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当时的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会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请你为本期黑板报写几句寄语,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用上“自强不息”“义不容辞”两个词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sī,ài/yì;B项,hòu/hóu,jiān/jiàn;C项,lí,píng/bǐng;D项,yǒng,fēi。
故答案为:D
【点评】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答案】D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D.有误。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据此即可判断出朗读的语气。
3.【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
【解析】【分析】B项,“河流”“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感悟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创作于1937年,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B项和D项写于诗人“归来”之后。C项,《刈草的孩子》写于1940年,体现的是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6.【答案】D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用词不当,“驰骋”改为“奔跑”;B搭配不当,“态度”改为“水平”;C语序不当,应改为“毕节的秋天”。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看关键词语的正误或搭配关系。A用词不当;B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
7.【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我爱这土地
【解析】【分析】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①句交代时间地点,引出话题;④从高处写鸟雀的声音;②接着视线平移,转到风中的小甲虫;⑥视线转到树叶和果实;③视线向下,描写树丛中的露珠;⑤细节描写果皮。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⑥③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几句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找准1、2句和最后一句是关键。
8.【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我爱这土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 ”,“花”搭配“绽放”,“ 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斑斓”搭配“闪烁”,“ 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 ”,“墨香”搭配“飘散”,“ 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 ”,“音符音乐”搭配“跳动”,故选D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句子意思来分析,仔细体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可以从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前后搭配关系、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仔细辨析选出正确的词语。
9.【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比喻
【解析】【分析】D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理解错误。诗中的“我”指诗人自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感情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10.【答案】D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我爱这土地
【解析】【分析】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D项朗读节奏划分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现代诗句子节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划分。
11.【答案】(1)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4)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象征;比喻
【解析】【分析】(1)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①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把“性格”比喻成“微风下的湖水”突出平静的性格特点;②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抚爱”运用拟人,赋予海浪人的性格。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中国人温柔敦厚而又顽强勇敢的性格,有柔有刚,具体地传达出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
(3)《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表现在:中国山川壮丽、文化悠久、沃土广阔、物产富饶;中国人美丽敦厚、勇敢顽强、思想解放;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一步步迈向繁荣昌盛。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等方面来表现。第二小节从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两个方面来表现。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感情。
(4)两首诗意象特点的不同:《我爱这土地》:“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中国的土地》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故答案为:(1)①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②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4)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点评】(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体会象征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中国的土地》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抒发了诗人表达了诗人对中国的热爱,,对中国人民敦厚、顽强勇敢的精神的敬佩,对中国人民丰收和复兴的喜爱.。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两首诗的内容、主旨,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我爱这土地》中除了表达爱国之情外,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的赞扬等情感。《中国的土地》中更侧重于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12.【答案】(1)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3)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4)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
【解析】【分析】(1)内容上,该段中“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强调黄河口土质的“原本我以为”的特点。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此外,由第③段中“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可知,“以为的”与“现实的”形成对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综上,分点作答即可。
(2)第①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联系语境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第②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词语本义及语境进行赏析。“腾出”是升到空中的意思,联系语句中的“惊起”,可知该词写出了珍鸟因受惊吓而飞速离开的情态;“飘落”是飘着降落下来的意思,写出了珍鸟飞落在谷地里的情态,表现了珍鸟的轻盈。综合运用这两个极富动态的词语,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情趣和生机。
(3)作答时,应先阅读相关段落,即⑧一 段。作者的心情由“苦”变成了“愉快”,应是现实情境有了变化。作答时,抓住“民族苦难”已过去、现在的“治黄成绩”以及“新洲远景”的期望分析作答即可。
(4)作答时,首先明确这里的“沉”不单指重量上的;然后阅读全文,结合“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地理上的广阔”“历史的重负”“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等语句不难分析出黄河口的土“好沉”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⑵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②“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⑶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⑷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点评】⑴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技巧:(1)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2)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⑶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抓住关键句即可作答。
13.【答案】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知识点】句式杂糅;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②句,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③句,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中心”或把“围绕”改为“以”。
故答案为:第②句,删去“能否”。第③句,将“围绕诗歌文化为中心”改为“以诗歌文化为中心”或删去“为中心”。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14.【答案】【参考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微写作(片断写作);我爱这土地;象征
【解析】【分析】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故答案为: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吗?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和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象征高雅纯洁、爱情;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15.【答案】(1)举办诗歌朗诵大会;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2)①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的象征。③当我们面对人生低谷或遭遇坎坷时,这首诗可以使我们充满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知识点】活动设计;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分析】(1)常见的主题活动有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等。选择两个以“诗歌”为主题来拟写即可。
(2)首先应交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可从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故答案为:⑴举办诗歌朗诵大会;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⑵①全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也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的象征。③当我们面对人生低谷或遭遇坎坷时,这首诗可以使我们充满昂扬奋发的乐观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以“诗歌”为主要内容,设计适合在班级开展的活动,并以与示例相同的格式为活动命名即可。如可设计:朗读喜欢的诗歌,创作自己的诗歌等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诗歌推荐语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应交代所推荐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诗歌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可从主旨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16.【答案】(1)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诗海漫步;仰望星空
(3)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知识点】表述题;活动设计;我爱这土地;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诗集有《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
(2)做本题时从三个方面设计活动:一是围绕活动的目的和主题设计,二是设计的活动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设计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比如:诗海漫步;仰望星空;光的赞歌;黎明太阳等等。
(3)大笔写意,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故答案为:(1)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①诗海漫步;②仰望星空;
(3)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人物“推荐诗歌”的推荐语。答题时应注意,挑选艾青诗歌的名篇,背诵出精彩句段,点明诗歌主旨和思想感情,充满感情渲染气氛。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本题考查设计公众号栏目。答题时应注意, 设计栏目和艾青诗歌内容生平经历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解答时应有整体意识。为活动确定主题,可选角度较多,主题一定要明确、醒目,语言表达准确。
(3)本题考查拟写人物颁奖词。答题时应注意,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17.【答案】(1)示例一:一,三;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克服困难、不靠外援,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内容。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铸就辉煌。
示例二:一,二;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在核武器研究中,我国科技取得的超凡成就。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赶超大国。
(2)69个春夏秋冬,祖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为祖国的辉煌成绩而骄傲!作为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用我们的刻苦勤奋,创造荣光,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我爱这土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一、二空,题干要求从其中三则材料中选出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并说明原因。首先要读懂三则材料的内容,找出它们中共性的东西。如可选一则和三则,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介绍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克服困难、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内容。三空,栏目名称要概括材料的内容,用语简洁凝练。如“自强不息”即可概括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领域攻坚克难、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事迹。
⑵内容要求是号召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并且要用上“自强不息”“义不容辞”两个词语。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不要脱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主题,在组织语言时要言简意赅。可运用整句,可使用一定的修辞,可具有警句的风格。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一,三;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克服困难、不靠外援,独立研究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内容。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铸就辉煌。
示例二:一,二;原因:因为这两则材料都介绍了在核武器研究中,我国科技取得的超凡成就。栏目名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赶超大国。
⑵69个春夏秋冬,祖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我们为祖国的辉煌成绩而骄傲!作为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用我们的刻苦勤奋,创造荣光,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活动设计。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中心词“自力更生”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寄语。答题时应注意,围绕“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报效国家”等关键词拟写,表达要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效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