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复习四 阅读理解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复习四 阅读理解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17:31:0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复习四 阅读理解 苏教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的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吗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叉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急急忙忙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士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词。
逞强——   。
(2)用“   ”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3)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4)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答案】(1)显示、卖弄
(2)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吗要东躲西藏的。
(3)第二自然段:写陈红为躲避汽车摔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到医院治疗。
第三自然段:写陈红得知道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
(4)因为小伙子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他们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显示、卖弄(2)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吗要东躲西藏的。(3)第二自然段:写陈红为躲避汽车摔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到医院治疗。第三自然段:写陈红得知道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4)因为小伙子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他们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①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艰苦,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②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   
③累得没有一点儿力气和精神。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帮助他朋友克服了哪三个困难?概括一下写下来。
(3)本文记叙的方法是(  )
A.先总述后详述。
B.先概括叙述后分述。
C.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本义赞扬了徐霞客(  )(多选)
A.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C.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答案】(1)风餐露宿;气喘吁吁;筋疲力尽
(2)①鼓励朋友慢慢走。②替朋友背包袱,③给朋友鞋穿
(3)A
(4)A;B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风餐露宿、气喘吁吁、筋疲力尽(2)①鼓励朋友慢慢走;②替朋友背包袱;③给朋友鞋穿。(3)A;(4)A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本题考查文章的先总述后详述的写作手法。(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驼背上的母爱
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支骆驼运货队正艰难地跋涉着。骆驼队中有一匹雌性骆驼,它的身边紧紧依偎着一匹瘦弱不堪的小骆驼。
终于,小骆驼忍受不住日晒和酷暑,倒了下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骆驼妈妈停下脚步,泪水盈眶,发出阵阵哀鸣。最后,它索性卧下身来陪着自己的孩子。
要上路了,赶驼人过来拉它、撵它,甚至用鞭子抽它,可是骆驼妈妈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最后,赶驼人终于明白了,他取来一只大布袋,当着骆驼妈妈的面,将小骆驼的尸体装进袋里,然后放在骆驼妈妈的背上。
太阳还是像团火球一样灼热异常,沙漠还是像火焰山一样滚烫,可是骆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一点儿也不摇晃。
然而.酷热的天气很快使小骆驼的尸体腐烂了,一阵又一阵的尸臭散发开来,使得同队的人和其他骆驼难以忍受。更可怕的是,它极有可能使人和骆驼群染上致命的瘟疫。整个骆驼群中,唯有骆驼妈妈似乎闻不到,它背负着自己的孩子,依旧迈着沉稳的步子前行。
赶驼人不得不施计了。他趁骆驼妈妈熟睡的机会,用同样颜色的布袋装了沙子,手脚利索地掉了包.然后又将小骆驼的尸体迅速掩埋了。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赶驼人卸下了骆驼背上的货。他走到驼妈妈的身旁。领它来到道路边。掩埋了“小骆驼”。之后,骆驼妈妈悲伤地鸣叫着,守了整整一夜,才肯离去。
以后,每当骆驼妈妈路过这里时,它总要离开大路,走到这座草儿青青的“坟墓”边,哀鸣着站一会儿,舔舔坟上的青草,然后才肯离开——在骆驼妈妈的心中,这里躺着它可爱的孩子。
(1)“赶驼人终于明白了”,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赶驼人明白了什么。
(2)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太阳灼热,沙漠滚烫,可为什么骆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一点儿也不摇晃”。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坟墓”加上引号,这是因为   。
【答案】(1)明白了骆驼妈妈不肯走的原因,明白了只有让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在一起,骆驼妈妈才肯继续前进。
(2)因为骆驼妈妈知道它驮的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它要将它带出沙漠,带到它常住的地方去。
(3)“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只是骆驼妈妈认为埋的是小骆驼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1—3自然段)所在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在结合语境来分析,“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只是骆驼妈妈认为埋的是小骆驼。
故答案为:(1)明白了骆驼妈妈不肯走的原因,明白了只有让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在一起,骆驼妈妈才肯继续前进。 (2)因为骆驼妈妈知道它驮的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它要将它带出沙漠,带到它常住的地方去。 (3)“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只是骆驼妈妈认为埋的是小骆驼。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复习四 阅读理解 苏教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的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吗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叉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急急忙忙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士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词。
逞强——   。
(2)用“   ”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3)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4)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①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艰苦,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②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   
③累得没有一点儿力气和精神。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帮助他朋友克服了哪三个困难?概括一下写下来。
(3)本文记叙的方法是(  )
A.先总述后详述。
B.先概括叙述后分述。
C.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本义赞扬了徐霞客(  )(多选)
A.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C.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驼背上的母爱
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支骆驼运货队正艰难地跋涉着。骆驼队中有一匹雌性骆驼,它的身边紧紧依偎着一匹瘦弱不堪的小骆驼。
终于,小骆驼忍受不住日晒和酷暑,倒了下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骆驼妈妈停下脚步,泪水盈眶,发出阵阵哀鸣。最后,它索性卧下身来陪着自己的孩子。
要上路了,赶驼人过来拉它、撵它,甚至用鞭子抽它,可是骆驼妈妈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最后,赶驼人终于明白了,他取来一只大布袋,当着骆驼妈妈的面,将小骆驼的尸体装进袋里,然后放在骆驼妈妈的背上。
太阳还是像团火球一样灼热异常,沙漠还是像火焰山一样滚烫,可是骆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一点儿也不摇晃。
然而.酷热的天气很快使小骆驼的尸体腐烂了,一阵又一阵的尸臭散发开来,使得同队的人和其他骆驼难以忍受。更可怕的是,它极有可能使人和骆驼群染上致命的瘟疫。整个骆驼群中,唯有骆驼妈妈似乎闻不到,它背负着自己的孩子,依旧迈着沉稳的步子前行。
赶驼人不得不施计了。他趁骆驼妈妈熟睡的机会,用同样颜色的布袋装了沙子,手脚利索地掉了包.然后又将小骆驼的尸体迅速掩埋了。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赶驼人卸下了骆驼背上的货。他走到驼妈妈的身旁。领它来到道路边。掩埋了“小骆驼”。之后,骆驼妈妈悲伤地鸣叫着,守了整整一夜,才肯离去。
以后,每当骆驼妈妈路过这里时,它总要离开大路,走到这座草儿青青的“坟墓”边,哀鸣着站一会儿,舔舔坟上的青草,然后才肯离开——在骆驼妈妈的心中,这里躺着它可爱的孩子。
(1)“赶驼人终于明白了”,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赶驼人明白了什么。
(2)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太阳灼热,沙漠滚烫,可为什么骆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一点儿也不摇晃”。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坟墓”加上引号,这是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显示、卖弄
(2)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吗要东躲西藏的。
(3)第二自然段:写陈红为躲避汽车摔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到医院治疗。
第三自然段:写陈红得知道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
(4)因为小伙子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他们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显示、卖弄(2)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吗要东躲西藏的。(3)第二自然段:写陈红为躲避汽车摔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到医院治疗。第三自然段:写陈红得知道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4)因为小伙子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他们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答案】(1)风餐露宿;气喘吁吁;筋疲力尽
(2)①鼓励朋友慢慢走。②替朋友背包袱,③给朋友鞋穿
(3)A
(4)A;B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风餐露宿、气喘吁吁、筋疲力尽(2)①鼓励朋友慢慢走;②替朋友背包袱;③给朋友鞋穿。(3)A;(4)A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本题考查文章的先总述后详述的写作手法。(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答案】(1)明白了骆驼妈妈不肯走的原因,明白了只有让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在一起,骆驼妈妈才肯继续前进。
(2)因为骆驼妈妈知道它驮的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它要将它带出沙漠,带到它常住的地方去。
(3)“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只是骆驼妈妈认为埋的是小骆驼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1—3自然段)所在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在结合语境来分析,“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只是骆驼妈妈认为埋的是小骆驼。
故答案为:(1)明白了骆驼妈妈不肯走的原因,明白了只有让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在一起,骆驼妈妈才肯继续前进。 (2)因为骆驼妈妈知道它驮的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它要将它带出沙漠,带到它常住的地方去。 (3)“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只是骆驼妈妈认为埋的是小骆驼。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