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6 11: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了孙中山 (  )
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彻底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领导的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活动是 (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3.2022年是辛亥革命111周年。根据下图信息,补全空缺处的内容 (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劳动音》
4.在“两会”上,“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向污染宣战”“养老并轨”等10个民生热词,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希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的人,他的这个主张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下表是孙中山的部分事迹。根据论从史出原则,可以得出 (  )
时间 事迹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895年10月 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遭到清政府通缉,流亡海外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政治纲领
1907年12月 亲赴越南河内,筹划领导广西起义
A.孙中山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孙中山的革命道路顺利平坦
C.孙中山提出了反帝的主张
D.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6.右图是1911年4月27日(阴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写下的绝命书,表示他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安庆、绍兴起义
7.1911年10月13日,《申报》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武昌、汉阳、汉口均为革命党占据……”《申报》报道的事件是 (  )
A.安庆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8.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该学者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开启政治近代化进程
D.建立君主立宪制
9.“被推翻的清王朝既是封建统治势力的总代表,又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人民战胜了这个卖国的封建的专制政府,就一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
A.结束了专制制度
B.推动了革命发展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废除了社会陋习
10.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关于辛亥革命的时间轴。其中①处应填 (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1.杨度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上联之所以说袁世凯“共和误民国”,是由于他 (  )
A.向清政府告密,导致辛亥革命失败
B.镇压了武昌起义
C.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制
D.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由此可知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
A.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3.下面是1912年3月到1913年7月中华民国内阁总理任职情况表。从表中可推知 (  )
内阁总理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卸任原因
唐绍仪 1912年3月 1912年6月 人事任命与袁世凯冲突
陆征祥 1912年6月 1912年9月 被参议院弹劾失职
赵秉钧 1912年8月 1913年7月 因宋教仁案称病去职
段祺瑞 1913年5月 1913年7月 镇压二次革命去职
A.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以有效推行
C.说明了内阁具有内侍性质
D.国民党开始出现腐化趋向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共同点的是 (  )
A.都是武装斗争
B.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都由孙中山号召或者领导
D.都是针对北洋军阀政府
15.右面漫画形象地描绘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由漫画可知军阀割据 (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创造了条件
D.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5分)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下层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分)
(2)孙中山把材料二的内容阐发为什么 这一纲领的阐发有什么意义 (6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6分)
17.(24分)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请根据探究活动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一 【浴血共和——构建知识体系】
(1)下面的思维导图中,①②分别是孙中山创建的哪两个革命进步团体或政党 请解释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6分)
(2)下表为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概况,请写出序号③④代表的起义名称,并简述④对应起义的意义。(6分)
名称 时间 人物 意义
③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绍 兴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④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活动二 【建立共和——提取有效信息】
(3)你从下面的情境中可以提取到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6分)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文本人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12月25日他抵达上海后,革命党人决定组织中央政府。29日,17省代表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并设置临时参议院。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活动三 【维护共和——感受曲折历程】
(4)根据示意图中A和B所反映的史实,简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历史进程。(6分)
18.(16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卑劣的手段·暗杀】
材料一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方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 ”并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幕后指使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1)材料一中的“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 (4分)
【卖国的独裁·称帝】
材料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摘录内容:
“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日本在南满洲……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针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的态度如何 为什么说“二十一条”是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4分)
【正义的回击·革命】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3)结合材料三回答,孙中山由此发起了什么战争 讨伐的对象是谁 (4分)
【历史的教训·沉思】
材料四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4)军阀割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非选择题
16.(1)


(2)






(3)






17.(1)



(2)




(3)





(4)











18.(1)


(2)




(3)


(4)





教师详解详析
自我综合评价(二)
1.A 2.A 3.B 4.D 5.D 6.C 7.D
8.B
9.B [解析] 根据材料“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推动了革命发展。A、C、D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B。
10.B 11.D 12.A
13.B [解析] 在1912年3月至1913年7月间,有四任内阁总理因为各种原因而卸任,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责任内阁制”没有很好地贯彻推行,故选B项。四任内阁总理的卸任,并不完全是由于袁世凯的独断专行,排除A项;题干表格没有反映“内阁”这一机构的性质,排除C项;题干表格中四任内阁总理之所以卸任,主要原因都与袁世凯有关,且题干中并未提及国民党,排除D项。
14.D [解析] 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矛头都指向北洋政府。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排除。
15.D
16.(1)③①②。
(2)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意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1)①兴中会;②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③萍浏醴起义;④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没在国内;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4)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的军队受挫,不少省份纷纷宣布独立。1917年,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组织护法军政府,借助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
18.(1)人物:袁世凯。原因:他怕暴露自己专制独裁的野心。
(2)态度: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原因:日本通过“二十一条”,可以全面控制袁世凯政府。
(3)护国战争。袁世凯。
(4)连年不断的军阀纷争、割据与混战,使战火遍及大半个中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灾难,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