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6-21 22: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8张PPT。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学生的问题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初二下上完奥斯特实验实验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条南北向放置的直导线下方静置一个小磁针,当导线中通以由南向北的电流时,小磁针的北极指向 方向。 为降低难度老师求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模拟实验,并回答。错误率100%。观察发现:问学生有哪几个方位,没有一个不知道,但是站在教室里,学生却指不出东南西北。回答是因为记忆,指不出方向是因为不理解。问题的错处有这些:
错处有:1.工具找不到,没有导线,没有磁针,手足无措,一脸茫然,提示:用两支笔,一支代表导线,一支代表磁针;
2.学生分不清南北东西,尽管他们知道指南针指南北,但是真的需要自己来指示方向时,绝大部分同学在寻找南北在哪里;提示:看从窗户里射进的阳光,一些同学解决了,但还是有一批学生两眼无光。再提示,太阳在我们的哪个方位?回答头顶,再提示:冬天的风从哪个窗户吹进来的?那个,冬天一般吹什么风?北风。好不容易解决南北的问题,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磁感线的方向。
3.在教室里找不到东西方向了。空间方位也缺失了-------------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指不出东西南北?方位教学是一个难点,小学科学和日常经验已经告知大家,那么是不是不需要教学呢?实践证明不是这样的。观察者的位置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如图:原因分析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在地球仪上贴方向标和粘火柴梗的含义。课堂的进程并没有解决同学的方位感,当然空间方向模型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其真实的意图在于让学生模拟站在地球仪上的那个点,身临其境,火柴梗就是人。当我们想象自己就是火柴梗时,学生就进入了情景,教学过程也就变得比较顺畅了。当然在后面晨昏线教学时也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又不会辨别晨线的两侧的方位。原因: 没有建立完整的电路模型 明言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
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 默会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存于个人经验(个体性)、
嵌入实践活动(情境性) M. Polany :“缄默的知识”(1956),实践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智慧根源于默会的力量。OECD(1996)重点强调默会知识在新经济时代的特别重要意义。知识的冰山模型(J.Brown,2000) 两种知识的学习认识知识的背景,重视学生的疑难
方法的传授与知识并重(好习惯受用一生)
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突出活动与实验
问题:电子秤称的是质量吗?一 认识知识的背景,重视学生的疑难MgmgL1L2问题.为什么不能选地球为参照物学生的问题:机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心说”不就正确的吗?问题:为什么不能说“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汽车的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刹住,即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所以,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症结所在:不容易刹住≠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难易: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相同时间内物体速度(矢量)改变的大小。实验事实1: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相同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同;实验事实2:质量不同的物体,无论速度是否相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相同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不同。质量大的速度改变量小;质量小的速度改变量大。(牛二定律)问题: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为什么有时红色很快消失?而且还会出现白色沉淀?(来自演示实验的问题)◆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5%酚酞乙醇溶液 资料:2.0mol/L、1.0mol/L、0.5mol/L、0.25mol/L、0.1mol/L、0 .01 mol/L等六种 NaOH溶液各4ml于6个试管中,分别滴入1~2滴酚酞试液,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当NaOH溶液浓度小于0.1mol/L,即溶液pH小于13时,生成的红色酚酞才是稳定的. 1)NaOH溶液的pH应小于13( 0.1mol/L) 2)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宜加入过多的酚酞试液,以防止酚酞析出出现白色浑浊 。3)酚酞在浓酸中也会变色,如酚酞遇浓硫酸变橙色。 问题:压强计能用来测量液体压强吗? 如图所示,压强计的U形管内装的是水银。当金属盒放入烧杯的水中前,U形管内两水银面等高。当金属盒A放入水中H深度时,U形管内两水银面出现高度差h,则H/h等于______。用压强计测量气体的压强p=p0+ρgh 这是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物颗粒大小不同、固体表面是否光滑、以及固晶体表面形状不同,引起对光的吸收、反射、透射、折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颜色。问题.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却有不同的颜色? 金属的光泽,只有在整块且表面平滑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的金属除镁、铝外,多数呈灰色或黑色。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为什么表面变黑而不是出现银白色固体? 这是因为铜与硝酸银快速反应,析出粉末状银颗粒。粉末中晶体排列不规则,使可见光被自由电子吸收后难以反射出去, 故看到的是黑的。 为什么有时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为绿色、有时却出现蓝色?这与氯化铜溶液的浓度有关问题: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吗?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问题: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吗?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动力作用在滑轮的边缘;问题: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吗?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动力作用在滑轮的边缘;◆动、阻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F1一幅容易画错的图问题: “pH试纸只有14种颜色,是不是酸性溶液的pH达不到0?” (来自学生的问题)广范pH试纸 (pH 1-14)pH:1 mol/L盐酸 HCl质量分数约为3.6% 问题:有一个人乘坐电梯上楼,他手里提着一个提包。当电梯向上运动时,人对提包是否做功?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观点1 没有做功。理由是: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并没有消耗什么能量,所以,人对提包不做功。 观点2 有做功。理由是:人对提包的力向上,提包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移动。人究竟有没有为提提包而消耗能量?假如以电梯为参照物——不做功。不做功就不消耗能量。而是否消耗能量与参照物的选取无关。假如提包是放在凳子上,凳子消耗了什么能量呢?做功可以认为有,可以认为没有,而消耗能量却没有。如何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并非只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同时也是能量转移的量度!以电梯为参照物,电梯对人不做功,人对提包也不做功。(设匀速上升)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对人做功W=(G+G’)h 人的势能的增加ΔEp=Gh 人转移给提包的势能ΔEp=G’h功并非只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同时也是能量转移的量度!问题: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中产生的沉淀,为什么振荡会使沉淀消失?和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为什么? 改变滴加的顺序,实验现象会不一样。
如何用实验验证呢?这是因为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会和水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氢氧化铁。Fe3+ + 3H2O= Fe(OH)3+ 3H+ 这时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盐酸),故溶液呈酸性,而且氯化铁酸性较强。生成的氢氧化铁遇酸溶解,只有当氢离子反应完才会有沉淀累积。 灯丝为什么通常在开灯时烧断答案1:开灯瞬间,灯丝的温度较低,电阻较小,电流较大。所以,灯丝通常在开灯时被烧断。答案2:开灯瞬间,灯丝的温度较低,电阻较小,电流较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较多,灯丝的温度较高,所以,灯丝通常在开灯时被烧断。一个令人难堪的循环温度较低问题的症结——灯丝粗细的不均匀性◆通电时,CD段比AB段的电阻大,温度高。◆开灯瞬间,灯丝CD段较早达到正常发光时的温度,而其余部分温度较低,灯丝总电阻较小,电流较大。◆灯丝粗细的不均匀性原来已存在,但会越来越明显。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原因:力的分析方法;对静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判断。二 方法的传授与知识并重(好习惯与方法受益一生)关注试验中细微的现象,挖掘科学本质,借助适当的图像解释实验现象,丰富实验的内涵A 匀速 6牛 B 加速 6牛
C 加速 4牛 D 匀速 2牛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3-6秒过程中物体处于 ▲ 状态。第4秒末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牛受力分析的一般办法:一 明确受力的物体-----找准对象。二 画图(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掌握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重力、后弹力,再摩擦力,最后看有无电场力、磁场力或浮力等。 “受力”分析而不是“施”力分析,物体对外作用的力不画。三 物体受力情况(方向、大小)应与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应。静摩擦力需要特别注意物体运动的趋势问题:液体压力与液重的关系F=GF=G?p甲=p乙=p丙F甲=F乙=F丙G乙>G甲>G丙F甲=G甲F乙G丙如何解释乙、丙两图中,F≠G? 如图,一个两端开口的梯形容器浸入某种液体中,下端口压着一块薄板。现在薄板正中央上放上一重为G的物块,则薄板恰好不能被压离端口。若在容器中注入重为G的液体,则薄板能否被其上的液体压离端口?F=pS=ρghS=ρgV’=G’结论:液体对器底的压力等于以器底为底,以液深为高的直柱形液体受到的重力。液体对器底的压力跟哪个量存在着简单的关系?减小的压力哪儿去了?例:大气压教学片段. 选题说明: 生活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但自身对压力的感受不深;由于力的抽象,不可见性,学生对在气压中运用力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比较陌生;学生生活经验中关于气压作用的“吸”干扰,如饮料是吸上来的,水是抽上来的;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施力物体、力的效果、方向、大小心存疑惑,难以理解。水没有向下落,除重力外它还可能受到什么物体施加给它的力?引课:掉不下去的水G?吸大的气球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前气球不发生形变?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后气球会发生形变?压上去的水,果真如此? 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四.效果及自我分析:
通过一个题组的实验现象的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让学生利用旧知识分析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利用实验现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冲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利用力的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确定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运动的原因,进一步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实验组的办法让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学习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习惯。问题: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如何安排第三册第四章电路探秘的教学。
第一步.认识生活中的电路元件------类比实验室器材-----认识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电路-------建立有形的电路模型第二步:通过水压及水流------类比建立电压与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的成因并会画电流的路径-----建立无形的电路模型第三步:运用画电流的路径的方法------认识电路的结构-----学会复杂电路的识别与功能分析------尝试电路的设计-----模型的运用。应用:保护地线小彩灯的连接有关现象:取下一只小彩灯,整串灯将不再发光;一只灯丝烧断,其他灯仍然发光。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等效电路1.按题目要求将断开的开关拿走(断),将闭合的开关用导线连接
2.将电流表等同于导线,将电压表拿走(断)
3.依据电流路径画出等效电路。
4.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5将电压表,电流表逐个还原到电路中,识别测量的内容。
如图所示,R为滑动变阻器,R1、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电流,纵轴表示电压.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将电压表V1、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两条图线分别画在坐标系中,如图b所示.则根据图线可知电阻R1= 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欧,电阻R2= 欧.在变形的杠杆中运用杠杆模型 ◆杠杆并非限于硬棒,一切可绕某固定点转动的刚性物体,都可视为杠杆。■考虑自重;■变换支点;■ 模拟运动,寻找支点。 如图是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均匀圆轮,现要在轮缘上作用一拉力,使轮能滚上高为h的台阶,则拉力应作用在哪一点,沿哪个方向拉,才能最省力?最小拉力多大?杠杆的变形 ◆杠杆并非限于硬棒,一切可绕某固定点转动的刚性物体,都可视为杠杆。 ◆有些问题中,所给的物体并没有转轴,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转轴,使物体转化为杠杆,从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如图是一均匀薄板,半径R=30厘米,现从圆形板上挖出一个半径r=15厘米的内切圆板,试求剩余的薄板的重心C与大圆圆心的距离。解法1:设想在O点将薄板支起,再将小圆板放回,则薄板(杠杆)得平衡。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着为12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长为1.2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为0.8m,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N。肩膀受力为 N .当AO距离变小时则A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将 。杠杆的变形 ◆杠杆并非限于硬棒,一切可绕某固定点转动的刚性物体,都可视为杠杆。 ◆有些问题中,所给的物体并没有转轴,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转轴,使物体转化为杠杆,从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有时,问题中的物体并非“硬”(例如包含柔绳),难以将它看成杠杆。这时,我们可在头脑里使之刚化,即设想它变硬,然后再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 如图,吊灯重为8牛,用两段柔线悬挂。已知线AB与天花板间的夹角为45°,线BC与竖直墙垂直。试求线AB和BC的拉力。 解:先撤掉线AB,用力F1代替,将BC硬化,以C为支点 再撤掉线BC,用力F2代替,将AB硬化,以A为支点杠杆的变形 ◆杠杆并非限于硬棒,一切可绕某固定点转动的刚性物体,都可视为杠杆。 ◆有些问题中,所给的物体并没有转轴,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转轴,使物体转化为杠杆,从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有时,问题中的物体并非“硬”(例如包含柔绳),难以将它看成杠杆。这时,我们可在头脑里使之刚化,即设想它变硬,然后再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 ◆有的问题中,平衡的系统可能包含多个物体,显得十分复杂,这时我们可以将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使之简化。然后再确定一个合适的支点,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解:把整个装置整体看作一杠杆,以B为支点,欲使C点作用的力最小,则力F应垂直于BC作用于C点。则据杠杆平衡条件,有三 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突出活动与实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教材对学生活动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恰恰是揭示科学本质最有效的途径。学生的活动需要教师的示范与引导。1实验改进:大气压书本实验的局限性:不透明,不直观,里面究竟有什么猫腻?抽气时间长,密封性能不佳,效果比较差;仪器铁铸,笨重,不利于学生实验。计算大气压的值难度较大。实验仪器的改进:
大气压演示仪:两块有机板(1cm)厚,一个橡皮圈(直径可以随意),有机板各安装一个把手(便于拉动),一块有机板中心开孔(0.5cm直径),安装橡皮管(连接抽气设备用),利用真空压缩袋的手动抽气仪抽气,效果很好。原因分析:橡皮圈比较薄,便于将中间的空气抽完,大小可以调整,方便控制压力的大小;透明显的直观,器材简单易取,便于使用和制作。让实验器材生活化,消除科学实验的神秘感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硫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利用硬质试管(两端开口)作燃烧室,在B 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燃烧生成的废气,利用D的水流创设低压环境,让气体主动的从左到右流通(亮点),在左端的气流入口处,可以用集气瓶装氧气,将导气管深入进去集气瓶中(演示硫在纯氧中燃烧),也可以直通空气。实验改进:CO还原CuO实验 过程:对橡皮塞进行简单的处理: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固定在橡皮塞上。在另一个集气瓶中装满CO或H2,先在酒精灯上加热让铜丝氧化,再迅速的将红热的铜丝插入到装满还原性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黑色很明显的变成红色。效果显著。平均速度的测量 装置: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约1米长),内部装水,留1厘米左右的一段空气柱,再将另一端封闭,固定在木板上,并在木板上刻度。利用空气柱在水中上升的速度比较慢的特点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时也可以利用倾斜角度的不同来控制气泡上升的速度。构思巧妙,易于实验和测量,取材方便,简单。蒸腾作用:利用U型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枝条进行削减,利用橡皮管连接U型管及枝条的基部(装满水,不留空隙),利用红墨水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经检验,利用吹风机在90秒内就可以让右边U型管的液面下降1格,常态下每5分钟右边U型管下降1格,不需要利用书本上的实验(水银等这些)。 1牛的液体能产生5牛的浮力吗?常见的观点: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1牛的液体全部被排掉也只是1牛,怎么能产生5牛的浮力呢?◆定性分析法甲 乙 丙◆实验法2.布置学生课外实验,把实验带回家很多学生刚开始喜欢学习化学的一个理由就是“科学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对实验的需求高涨,感觉惊奇,注意力集中。值得我们很好的利用。习惯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在老师的监督控制下做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也通常都是“验证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失去新鲜感后就容易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实验有特殊的魅力,学生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因此,实验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同时,激发兴趣,理解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本质,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家庭实验是学校课堂实验的延伸,新课程教材中也安排了很多有趣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浮沉子实验
水火箭实验
植物吸水和失水实验
直流电动机安装实验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实验
观察植物的根的实验
种子萌发的实验
制取土壤浸出液的实验
溶解实验
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纸盒烧水实验
磁铁悬浮实验
纸杯托水试验
吹不掉的乒乓球
可乐瓶的气压与浮力试验---------------------反馈:家长支持,学生主动形成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出乎意料。学会了实验报告的撰写。
学生实验报告展示:3.组织课外实验展示活动,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合理的利用学校组织的科技节等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学生的创新型实验。原则:科学性,生活化,趣味性,创新性。做到有组织,早谋划,重点突出,易成功,勤指导,多督促。面粉也会燃烧叶脉书签我也会做比谁的水火箭飞得高谢谢!不当之处,敬请指正!2012.7.03应用4:荡秋千活动中的能量转化◆如果人在荡秋千时,只是站着或坐着,则秋千将会越摆越低。◆如果人在荡秋千时,另有人有节奏地推动秋千,则秋千可能会越摆越高。◆如果荡秋千的人随着秋千的摆动,有节奏地站立和下蹲,时,则秋千也可能会越摆越高。◆当人从A处下摆时,人下蹲,使至B’能有更大的动能(速度);◆人在最低点迅速站起时,由于惯性,速度大小几乎不变,但却获得更大的机械能(由人体内化学能转化而来),从而使上摆到更高处C’;◆荡秋千时,人有节奏地下蹲和站立:下摆时下蹲,至最低点迅速站立。如此重复进行,可以越摆越高。应用6:大气使天亮的时间提前题目:如果没有大气,天亮的时间将要提前还是推迟?
A.提前 B.推迟 C.不提前也不推迟A空气的密度越大,对光的折射率越大。应用7: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通常出现在雨后,或是有阳光和水雾的地方?
为什么要背着阳光才能看到彩虹?
彩虹的颜色为什么外面是红色,里面是紫色?
彩虹的各种颜色来自面一水滴吗?
外面怎么也有一道虹,它的颜色排列为什么不同?虹的形成出射光最强
红光: θ=138°;紫光: θ=140°霓的形成虹的形成◆虹和霓的对比应用9:鸟儿为什么不会被电触死拓展19:有关液面升降的浮力问题◆冰放在液体中 如图,在一杯纯净的水中漂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成水时,杯内水面如何变化? 设用LGJ型钢芯铝绞线输送22万伏的高压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是95 毫米2,容许通过电流为325 安。如果小鸟两爪间距离是5厘米,这段5 厘米长的导线电阻只有1.63×10-6欧,由公式U=IR可算得,这段导线两端的电压不会超过5.3×10-3 伏,这就是加在小鸟身上的电压。如果鸟儿身体的电阻是10000欧,那么通过鸟儿身体的电流仅0.53微安。 如图,在一杯纯净的水中漂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成水时,杯内水面如何变化?常规解法:比较冰原来排开水的体积和熔化成水的体积。非常规解法:冰熔化后液体密度ρ不变→h不变。取整体为研究对象,F=G(不变),拓展19:有关液面升降的浮力问题◆冰放在液体中 如图,在一杯纯净的水中漂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成水时,杯内水面如何变化? 变式2:如果将水换成盐水,又如何? 变式1:如果冰块中有气泡,又如何?常规解法:比较冰原来排开盐水的体积和熔化成水的体积。 变式2:如果将水换成盐水,又如何?非常规解法:冰熔化后液体密度ρ↓→h↑。取整体为研究对象,F=G(不变),拓展19:有关液面升降的浮力问题◆冰在液体中熔化 如图,在一杯纯净的水中漂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成水时,杯内水面如何变化? 变式2:如果将水换成盐水,又如何? 变式3:如果冰中嵌有木块,漂在水面上,又如何? 变式1:如果冰块中有气泡,又如何?变式3:如果冰中嵌有木块,漂在水面上,又如何?常规解法:比较冰(和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和(冰熔化成水的体积+木块排开水的体积)非常规解法:冰熔化前冰熔化后F(=G)不变→液体压强p不变→h不变拓展19:有关液面升降的浮力问题◆冰在液体中熔化 如图,在一杯纯净的水中漂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成水时,杯内水面如何变化? 变式2:如果将水换成盐水,又如何? 变式3:如果冰中嵌有木块,漂在水面上,又如何? 变式4:如果冰中嵌有石块,漂在水面上,又如何? 变式1:如果冰块中有气泡,又如何?变式4:如果冰中嵌有石块,漂在水面上,又如何? 常规解法:比较冰(和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和(冰熔化成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冰熔化前冰熔化后非常规解法:F(=G)不变→液体压强p↓→h↓思想实验法:以想象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拓展21: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吗?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拓展21: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吗?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动力作用在滑轮的边缘;拓展21: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吗?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动力作用在滑轮的边缘;◆动、阻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F1一幅容易画错的图拓展33:怎样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蒸发能够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的快慢跟温度的关系;
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蒸发的快慢跟液面气流速度的关系;
蒸发导致液体的温度降低;
蒸发的快慢跟空气湿度的关系;
密闭容器中液体不因蒸发而减少。应用10:小彩灯的连接有关现象:取下一只小彩灯,整串灯将不再发光;一只灯丝烧断,其他灯仍然发光。应用11:保护地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