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印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印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6 13: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印度
1.右图是摩亨佐·达罗遗址,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 (  )
A.雅利安人创造的
B.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
C.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
D.佛教的起源地
2.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除印度半岛最南端外基本实现统一。这是 (  )
A.哈拉帕文明时期
B.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C.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D.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3.在印度,这一等级的人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掌握这个国家的军事和行政权力。这一等级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下列涉及“种姓制度”的台词,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着军政大权,却做不到唯我独尊”
B.“我是一个武士,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富裕的大商人,却屈居第四等级”
D.“我是一个吠舍,我不能参与军政大事”
5.马克思曾评价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种姓制度 (  )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不利于维护统治
C.没有维护下层种姓的权利
D.保护上层种姓利益
6.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 (  )
A.“众生平等”的思想
B.“忍耐顺从”的思想
C.因果报应的思想
D.低种姓渴望有救世主
7.下面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下列关于该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创立于公元6世纪
B.它提出“众生平等”
C.它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D.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1)材料一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有什么突出特点。
(2)材料二是哪个宗教的教义 请举出一位在中国信仰这个宗教的著名人物。
(3)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与材料二所说的宗教的诞生有何联系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与地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
序号 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A 楔形文字和太阳历
B 空中花园和金字塔
C 摩亨佐·达罗文明遗址和佛教
D 线形文字和四大发明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归纳其共同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反映了种姓制度
B.都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
C.都反映了分封制度
D.都维护了奴隶主利益
答案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材知识·必会】
印度河 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朝 种姓 婆罗门
刹帝利 贵贱分明 不得通婚 公元前6世纪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中国新疆
【基础巩固·必练】
1.B 
2.B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权力。故选B。
4.C 
5.A  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故马克思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A符合题意。
6.A 7.A 
8.(1)种姓制度。有严格的等级性。 (2)佛教。玄奘、鉴真等。(举出一位即可)
(3)联系: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思维进阶·选练】
1.C  A地区为尼罗河流域,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不是这一地区的文明成果;B地区为两河流域,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不属于这一地区;D地区是黄河流域,线形文字不是这一地区的文明成果。C地区是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遗址和佛教都是这一地区的文明成果。
2.D  左图反映的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右图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都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