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06 13: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秋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铝丝用于制作电线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D. 氧气供给呼吸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抱薪救火 C.汽油挥发 D.铜丝折弯
3、将燃着的火柴分别伸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甲熄灭、乙变旺 B.甲变旺、乙熄灭
C.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海水晒盐 B. 点燃蜡烛 食物的腐败
C. 汽油的挥发 光合作用 D. 铁的生锈 干冰汽化
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CO2比较:呼出气体中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完全相同 说明A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7、下列有关爆炸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日光灯管爆炸 B.煤气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8、擦玻璃时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0、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1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的火焰只在呼出的气体中会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12、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13、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14、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
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6、化学课上老师演示了下列实验:①取少量的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将胆矾研碎;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使其全部溶解;③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①中胆矾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变化。步骤③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变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根据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________色的,加水后都能得到________色溶液,且所得溶液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的事实,可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
17、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19、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先向石灰石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他可以根据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推测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再根据从烧杯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断定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其理由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新物质____________。
20、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 ______中出现的浑浊多,说明 ______中二氧化碳多。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中 ______,在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少。
21、(1)下图为过滤装置,
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 A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如图所示),发现碟子底部变黑,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掉的石蜡;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022秋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铝丝用于制作电线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D. 氧气供给呼吸
【答案】C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抱薪救火 C.汽油挥发 D.铜丝折弯
【答案】B 
3、将燃着的火柴分别伸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甲熄灭、乙变旺 B.甲变旺、乙熄灭
C.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答案】B 
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海水晒盐 B. 点燃蜡烛 食物的腐败
C. 汽油的挥发 光合作用 D. 铁的生锈 干冰汽化
【答案】C
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CO2比较:呼出气体中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完全相同 说明A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A B.B C.C D.D
【答案】D
6、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B.
7、下列有关爆炸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日光灯管爆炸 B.煤气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答案】B
8、擦玻璃时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答案】C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10、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答案】D
1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的火焰只在呼出的气体中会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答案】C
12、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答案】B
13、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答案】A
14、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
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
【答案】A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二、填空题。
16、化学课上老师演示了下列实验:①取少量的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将胆矾研碎;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使其全部溶解;③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①中胆矾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变化。步骤③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变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根据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________色的,加水后都能得到________色溶液,且所得溶液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的事实,可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
【答案】(1)物理 化学 生成了其他物质 (2)蓝 蓝 蓝色沉淀
17、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加入饱和石灰水的量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很快变浑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8、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答案】高于 伸入空气中的燃着的小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中的燃着的小木条很快熄灭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收集的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或木条的粗细、长短相同,或伸入集气瓶中时木条的倾斜角度相同等)
19、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先向石灰石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他可以根据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推测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再根据从烧杯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断定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其理由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新物质____________。
【答案】有大量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20、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 ______中出现的浑浊多,说明 ______中二氧化碳多。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中 ______,在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少。
【答案】(1)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 呼出气体
(2)小木条正常燃烧 小木条熄灭 氧气含量
21、(1)下图为过滤装置,
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
A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玻璃棒,烧杯
(2)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盛装滤液的烧杯不洁
三、实验题。
22、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合理即可)
23、某研究小组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冷碟(如图所示),发现碟子底部变黑,为了研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石蜡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熔点低,不溶于水,常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有炭黑生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燃烧掉的石蜡;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小江同学将碟子底部的黑色固体收集起来,点燃后发现黑色固体能燃烧,生成了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猜想与假设] 黑色固体是生成的炭黑
【交流讨论】 (1)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2)石蜡是白色固体,不是黑色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