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舌尖上的中国糖类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探究一葡萄糖的性质探究葡萄糖的性质1.生理氧化
试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先写出葡萄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己知每1mol 葡萄糖被氧化放出2804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葡萄糖为固态,水为液态)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 葡萄糖的检验探究葡萄糖的性质 进行课本P75的实验2和实验3,记录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
如何配制银氨溶液?
如何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探究葡萄糖的性质【葡萄酒的功效和作用】1、可增进食欲;2、有助消化,防治便秘;3、美容抗衰老;4、利尿,防止水肿;5、可预防乳腺癌; …...
3.葡萄糖可以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酒精探究葡萄糖的性质探究葡萄糖的性质探究二糖类化合物的组成及性质1、糖类具有怎样的特征?
2、为什么称糖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
3、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 [阅读课本P74表3-5]思考问题: 探究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上述糖类分子中H、O个数比恰好是2:1;
这些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m (H2O) n这个通式。绿色植物光合反应的产物
由C、H、O元素组成糖类化合物的组成1.糖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溶于水溶于水不溶于冷水不溶于水白色晶体白色晶体白色粉末白色纤维糖类不一定有甜味有有没有没有糖类化合物的性质探究三糖类的水解1.向大试管中先加入4ml淀粉溶液,再加入约1ml稀硫酸,用酒精灯加热3分钟,放入小烧杯的冷水中冷却。
2.在小试管中按实验3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3.向大试管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取2 ml混合液倒入氢氧化铜悬浊液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糖类的水解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探究淀粉的水解糖类的水解 在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我们知道淀粉在一定条件下(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1.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
B.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可以放心食用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谨慎
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B考考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所以糖类中存在水分子。( )
(2)所有符合通式Cm (H2O) n的有机化合物都是糖类.( )
(3)所有的糖类都符合通式Cm (H2O) n。( )
(4)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叫糖( )
(5)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考考你
3.某课外活动,通过如下实验来探究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该淀粉能否水解。
取少量米饭粒,加水搅拌,取上层液体少量,滴加碘水,呈蓝色,另取少量液体,加1mL稀硫酸煮沸5min后加入新制Cu(OH)2,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于是他得出结论:米饭中含淀粉,但不能水解。请同学们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考考你课后探究 现在农民收割以后,很多人都在田里把秸杆焚烧,这样既造成空气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公路的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帮助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饭前吃糖降低食欲
睡前吃糖,易形成酸性物质,形成龋齿
饱食后再吃糖,会使人发胖,促发糖尿病
牙病者吃糖会诱发牙痛
糖吃得过多,一部分转化为丙酮酸,使血
液显酸性,人体为了保持弱碱性,要动用
钙等碱性物质去中和过量的酸,可能导
致人体缺钙。
洗澡时要大量出汗和消耗体力,吃糖可防止虚脱
运动时,糖比其他食物更迅速地提供能量
头晕恶心时,吃糖可提高血糖
呕吐腹泻时,因脱水,营养不足,喝少许加盐
的糖水,等于口服营养液糖类的实验探究学案
探究一
〖实验2〗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3〗 “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应”。
学生完成教材75页实验2~3,记录、讨论完成如下表格: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探究实验2 :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
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 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静止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葡萄糖可以发生
反应。
探究实验3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 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 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葡萄糖可以与
作用。
探究二
1.[阅读课本P74表3-5]思考问题:
a.糖类具有怎样的特征?
b.为什么称糖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
c.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
2.观察糖类的颜色、状态。讨论完成记录表格。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状态
水溶性
是否有甜味
交流与讨论: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的性质与特征反应。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2)淀粉的水解反应。
【教学方法】
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合作学习、探究实验、分组讨论、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组图片,提出三个问题来引入课题——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
学生观看,思考
通过师生交流,拉进师生距离,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中学过的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解决图片1提出的问题,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得出葡萄糖的第一个性质:
生理氧化
回忆旧知识,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下,完成:
探究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3,葡萄糖与新制的氢
师生交流、讨论实验现象、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讨论合作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实验探究、合作、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进一步掌握葡萄糖的性质实验现象。
根据葡萄酒功效的知识图片,引出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酒精的性质。
学生回答、倾听、记忆
学习新知识
[阅读课本P74表3-5]思考问题:
1、糖类具有怎样的特征?
2、为什么称糖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
3、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四种物质的颜色、状态,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糖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总结,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探究三淀粉的水解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合作、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设疑:
问题探究: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进行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出实验方案
学会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知识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
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学会总结
课后探究:现在农民收割以后,很多人都在田里把秸杆焚烧,这样既造成空气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公路的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帮助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