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说“屏”》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22 16: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屏”》课堂实录
广西北海三中高衡
师:同学们,老师从两千多公里外的南方来到美丽的鄂尔多斯,跟随老师一起来的有一件神秘的物品,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拿出屏风)
师: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眼前的屏。
生1:这件屏由四幅山水画组成。
生2:这件屏很美丽,它上面有四幅不同的山水画。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更美丽的屏。
(打开ppt,展示多幅美丽的屏的图片)
我们在学过的哪篇古文里,提到过屏风,《口技》,怎么说的,“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大家想想在这场口技表演中,屏障起什么作用?(遮挡别人的视线)今天,我们来欣赏几副屏。
师:刚才几幅屏的画面的确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大家知道嘛在我国,屏的使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很遗憾,留存下来的实物却很少,但是屏在古代诗词歌赋当中,却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为什么屏总能牵动历代词、诗人他们的幽幽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陈从周先生笔下的那富有诗意的屏,听听作者怎样来说屏。
师:下面我们来评讲一下同学们做的讲学稿预习导学的情况,老师一共收上来讲学稿50份,得A的只有几个,大部分都得B,几个是C,从这次情况来看,同学们不够认真对待讲学稿,但我还是非常期待我们同学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题,下面几个字的读音是我们同学错得最多的。
(把错得多的字,做成ppt,投影在屏幕上)
师:预习导学部分的第三题是考察同学们有关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同学们在这道题存在几个问题:1、把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混淆了;2、作诠释和下定义没有区分开来。
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
对比 作比较
比喻 打比方
引用 引用(引资料)
作诠释:对说明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如: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下定义: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全部内涵。
如:屏风是一种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挡风的,功能和美感结合的生活器具。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学习、理解课本知识,首先应当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因此,我现在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朗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出节奏”。
师:请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来读2-4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五段。在听读过程中,快速思考讲学稿学习研讨部分的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得不错,下面请几个同学来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3:说明对象是屏风。
生4: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5:不同意,认为是空间顺序。
师:那到底是空间顺序还是时间顺序呢?我们先把问题搁置在这里,我们继续分析课文,等我们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文章到底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师:好,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这篇文章都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生6:分类别、引资料、作诠释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用3-5分钟的时间,完成讲学稿学习研讨部分的第2题,然后请同学来黑板上写:我了解到了屏的______。在小组合作前老师提出三点要求:1、先在课文上圈画出关键词;2、然后小组讨论;3、最后请小组派出代表来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在黑板上写:屏的作用、屏的大小、屏的设置、屏的种类、屏的使用、)
师:屏的作用,你从课文中哪些话语中提炼到这些信息?
生7:我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提炼出信息。
师:请朗读一下。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哪篇古文里,提到过屏风也有这种分隔作用的。
生齐声回答:《口技》
师:怎么说的?
生8:“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师:回答得很好。
师:接下来,屏的大小,你从课文中哪些话语中提炼到这些信息?
生9:我从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提炼出信息。
师:同学来看一下,刚才这小组找的那一句能否概括了第4段的主要内容呢?
生10:我认为不能,第四段的最后一句才能概括第4段的主要内容。
师:回答得很好,所以我们同学要注意了,并不是所有说明文里面,每段的第一句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师:下面我们回到前面遗留下来的问题,这篇课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
生10:学生齐声回答:逻辑顺序。
师:同学们,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可是读了文章,你是否也像作者那样喜欢上了屏风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我们读来不觉枯燥。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______这个句子,因为它________”的句式回答问题。
生11:我最喜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因为它引用了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生12:我最喜欢“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因为它写得好,有文学韵味。
生13:我最喜欢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得作用。因为“屏”还能让人们能感到有一点休息的作用。
师:文中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一段,细心品读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作者对屏怎样的感情?
生14:我从第一段的这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的“销魂”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对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15:我从第一段的这句“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中的“不禁”,可以看出作者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屏的喜爱之情。
师:在文章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对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外,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6:还流露出遗憾之情。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话语提炼出这种情感?
生16:第五自然段的这句“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师:面对这种遗憾,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
生17:传承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师:那中国传统特色的器物有哪一些?
生七嘴八舌:扇子、青花瓷、剪纸、国画、丝绸……
师:今天我们从这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想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去思考:1、从这篇文章中,我了解了什么?2、你觉得写一篇说明文要注意那方面呢?请把这两个问题记录在学习研讨的课堂小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