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综合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综合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6 15: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综合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2.下面列举的语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3.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此时他应该 (  )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4.西贝同学用最大测量值为200 g,最小刻度为0.2 g,最小砝码为5 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67.8 g,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真实质量应是(  )
A.62.2 g B.67.6 g
C.67.8 g D.68 g
5.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时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饮料,测出其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饮料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分析正确的是 (  )
A.所测出饮料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饮料的密度且步骤完全规范合理
C.测出饮料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6.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如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者的密度关系为ρa>ρb>ρc
B.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 kg/m3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 m3,它的密度不变
7.某量筒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水。将一个体积为12 cm3的铁块与一个塑料块绑在一起放入量筒内浸没在水中,水面由28 mL升到了60 mL处,已知塑料块的质量为18 g,则塑料块的密度为 (  )
A.0.36×103 kg/m3 B.0.64×103 kg/m3
C.0.9×103 kg/m3 D.1.8×103 kg/m3
8.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铝=2.7×103 kg/m3,ρ铜=8.9×103 kg/m3)(  )
A.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9.某同学做完“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后,进行了操作总结和新的探索。没有量筒,只用天平、玻璃瓶、水,也能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先测出空瓶的质量和装满水时的总质量分别为32.2 g和132.2 g。再用这只玻璃瓶装满待测液体后,天平示数如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用手直接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移动平衡螺母
C.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8×103 kg/m3
D.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9×10 3 kg/m3
10.如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m甲'可能小于m乙'
B.m甲'一定小于m乙'
C.m甲'可能大于m乙'
D.m甲'一定大于m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是V甲∶V乙=2∶5,某同学将它们放到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发现天平依然平衡,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密度之比是    。
12.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所示。如果用烧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发现较长的一支蜡烛先熄灭,这是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气体    (选填“上升”或“下降”)。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在房间发生火灾时,人应该尽量        (选填“往高处走”或“贴近地面”)离开房间。
13.小可为测量如所示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盒中酸奶的密度为    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    mL。
测量步骤 ①测整盒酸奶 的质量 ②喝掉部分酸奶 后,测质量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 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238.7 g 151.3 g 227.3 g
14.一瓶中装有质量为0.4 kg、密度为0.8 g/cm3的煤油,若用去瓶中煤油的,则瓶内剩余煤油的体积为    cm3,剩余煤油的密度是      kg/m3。一瓶医用氧气的密度为9 kg/m3,病人用去了其中的,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
15.2020年2月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启用,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其总质量为60 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使用1 h后,总质量变为40 kg,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变为30 kg,则此时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氧气瓶的质量是     kg。
16.小明想测量柑橘的密度是多少,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240 g,则这个柑橘的密度是       kg/m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7.(14分)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甲所示,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10 cm3,则雨花石的密度是       
kg/m3;“适量水”的含义是  。
(4)若石块磨损,测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中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选填“>”“=”或“<”)ρB。
18.(8分)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如所示。
(1)测量前,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如图乙所示);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量筒中醋的质量为    g,醋的密度是         。
(4)小雨组的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少了量筒,但大家开动脑筋,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设计了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烧杯和水来测量醋的密度。请你写出小雨组测量醋的密度的步骤,用所测物理量写出醋的密度的表达式。(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四、计算题(共20分)
19.(4分)3D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应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学选用ABS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所示。
(1)已知体积为10 cm3的ABS塑料的质量为10.5 g,求这种材料的密度ρ。
(2)若用该材料打印出来的作品的质量是42 g,求消耗该材料的体积V。
20.(6分)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所示。问:(ρ水=1.0×103 kg/m3)
(1)玻璃瓶的容积为多大
(2)酱油的密度是多大
21.(10分)如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底面积为50 cm2、高为10 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求该液体的密度。
(2)先将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再将一个体积为100 cm3的铝质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内,发现有一些液体溢出,小球沉入容器底,擦干容器外壁,测得容器、容器内液体和小球的总质量为716 g,则该小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ρ铝=2.7×103 kg/m3)
答案解析
1.A 2.D 3.A 
4.A 解: 实验中物体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可判断出左盘中所放砝码的质量是65 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是2.8 g。根据左盘中砝码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可知,铁块的质量:m=65 g-2.8 g=62.2 g。
5.D
6.D 解: 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 m3时,ma=1 kg,mb=2 kg,mc=4 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ρa===0.5×103 kg/m3,
ρb===1×103 kg/m3,
ρc===2×103 kg/m3,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为ρa<ρb<ρc,选项A、B错误;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的质量减半,b的密度不变,还是1×103 kg/m3,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 m3,它的密度不变,还是2×103 kg/m3,故C错误,D正确。
7.C 解: 由题意可得,铁块和塑料块的总体积:V总=60 mL-28 mL=32 mL=32 cm3,
则塑料块的体积:V塑料=V总-V铁=32 cm3-12 cm3=20 cm3,
根据ρ=得,塑料块的密度:ρ塑料===0.9 g/cm3=0.9×103 kg/m3。
8.A 解: 若两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ρ=变形可知:铝球的体积V铝=,铜球的体积V铜=,
因为ρ铝<ρ铜,所以V铝>V铜;
又因为两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的,也可能是空心的。
9.C 解: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向右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故A错误。
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B错误。
水的质量:m水=m总1-m瓶=132.2 g-32.2 g=100 g,
水的体积:V水===100 cm3,
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V水=100 cm3;
由图知玻璃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m总2=100 g+10 g+2.2 g=112.2 g,
待测液体的质量:m液=m总2-m瓶=112.2 g-32.2 g=80 g,
待测液体的密度:ρ===0.8 g/cm3,故C正确,D错误。
10.D 解: 因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所以,由m=ρV=ρL3可得:ρ甲=ρ乙,由图可知,L甲>L乙,则ρ甲<ρ乙。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的部分时,截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Δm甲=ρ甲ΔV甲=ρ甲h,Δm乙=ρ乙ΔV乙=ρ乙h。因Δm甲-Δm乙=(ρ甲-ρ乙)h<0,所以,Δm甲<Δm乙,即甲截去的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去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后,则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即m甲'一定大于m乙'。
11.1∶1 5∶2 12.小于 上升 贴近地面
13.1.15×103 200
解: 由步骤①②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
m=m1-m2=238.7 g-151.3 g=87.4 g;
由步骤②③可得,所加水的质量:
m水=m3-m2=227.3 g-151.3 g=76 g,
由ρ=可得,喝掉酸奶的体积:
V=V水===76 cm3;
酸奶的密度:
ρ===1.15 g/cm3=1.15×103 kg/m3;
由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盒中酸奶的质量为m总=230 g,
则酸奶的体积:
V总===200 cm3=200 mL。
14.200 0.8×103 3
15.ρ0 20
16.0.95×103 偏小 解: 柑橘排开水的质量:
m排=m总-m剩=360 g-240 g=120 g;
柑橘的体积:
V橘=V排===120 cm3;
柑橘的密度:
ρ橘===0.95 g/cm3=0.95×103 kg/m3。
实验中测柑橘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时,柑橘会带出一部分水,使实际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柑橘的体积变大,使密度测量值偏小。
17.(1)水平 左 (2)31.4 
(3)3.14×103 能浸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4)不受影响 (5)<
18.(1)左 (2)BCA (3)45 1.125×103 kg/m3 
(4)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②在烧杯内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③将烧杯内的水倒净擦干,再往烧杯内装满醋,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
醋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V醋=V水=。
醋的密度为ρ===ρ水。
19.(1)这种材料的密度:ρ===1.05 g/cm3。
(2)根据ρ=可得,消耗该材料的体积:
V===40 cm3。
20.由图知,空瓶的质量m1=25.4 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m2=47.4 g,瓶中装满酱油后总质量m3=51.8 g。
(1)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2-m1=47.4 g-25.4 g=22 g,
由ρ=得玻璃瓶的容积:
V=V水===22 cm3。
(2)瓶中装满酱油时,酱油的质量:
m酱油=m3-m1=51.8 g-25.4 g=26.4 g,
酱油的体积:V酱油=V=22 cm3,
酱油的密度:ρ酱油===1.2 g/cm3。
21.(1)由图乙可知,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100 g,
当液体体积为V液=200 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总=300 g,
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容器=300 g-100 g=200 g,
液体的密度:ρ液===1 g/cm3。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
V液'=V=Sh=50 cm2×10 cm=500 cm3,
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m液'=ρ液V液'=1 g/cm3×500 cm3=500 g,
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
则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V溢=V球=100 cm3,
溢出液体的质量:m溢=ρ液V溢=1 g/cm3×100 cm3=100 g,
擦干容器壁,测得容器、水和小球的总质量为716 g,
则小球的质量:m球=m总'-m容器-m液'+m溢=716 g-100 g-500 g+100 g=216 g,
小球中铝的体积:V铝===80 cm3,
因为V铝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铝=100 cm3-80 cm3=20 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