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17:55:22

文档简介

南平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3分)C(A项,“弱冠”的“冠”音应为ɡuàn;B项,“卮酒”的“卮” 音应为zhī,“无理漫骂”的“漫” 应为“谩”;D项,“自戕”的“戕” 音应为qiānɡ,“功亏一蒉”的“蒉”应为“篑”。)
2.(3分)B(①③⑤为名词作状语,②⑥⑦⑨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使动用法)
3.(3分)D(A项,依靠/趁机;B项,亲近、亲附/赞成;C项,被/看见;D项结构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3分)A(①“师旅”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③“行路” 古义: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今义:走路。④“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⑤“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⑥“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⑧“从而”古义:接着;今义: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②⑦⑨均古今同义)
5.(3分)A(①⑤判断句,②定语后置句,③④宾语前置句,⑥⑦被动句,⑧状语后置句,⑨省略句,完整为“竖子不足与之谋”)
6.(3分)C(“端正好”“滚绣球”都是曲牌名而非宫调名)
二、课内外阅读(61分)
(一)《红楼梦》专题阅读(9分)
7.(3分)B(“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预示的是香菱的命运)
8.(3分)
【要点】
描绘一幅落英缤纷、蝶飞蜂舞的少女醉眠图;(1分)醉眠花间、睡语说酒令等细节突出了湘云天真娇憨、率真浪漫的个性美;(1分)充满生机的美景烘托了湘云的美丽动人,景与人完美融合,富有诗情画意。(1分)
(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9.(3分)
【示例】
宣传语:痴人痴梦奇女子 至纯至美真性情(1分)
理 由:内容上,突出主角“奇”“真”的特点,吸引眼球;(1分)形式上,采用工整的句式,朗朗上口。(1分)
(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不给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0.(3分)A(表述绝对化)
11.(3分)B(A项,“就应该让女主角抛弃‘热搜感’极强的‘金句’”,于文无据;C项,主要原因表述错误;D项,表述绝对化)
12.(6分)
【要点】
①过度倚重热搜,传播效果未必能尽如人意;②应当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用心提高作品的质量;③作品应该贴近生活,展现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23分)
13.(3分)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14.(3分)C(庚子,文中是记日)
15.(3分)D(“要求所有的县”有误)
16.(14分)
(1)(5分)只要魏种你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
(译对大意,3分;“走”“置”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2)(5分)有关官员要好好考虑这个道理,那么士人就不会被遗落,官府就没有被废弃的政事。
(译对大意,3分;“义”“遗滞”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3)(4分)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难事,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译对大意,2分;“鄙”“亡”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17.(3分)D(“避虚就实”有误)
18.(6分)
【示例】
①想象(或虚写)、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2分)②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寓情于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4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9.(8分)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答对一处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该处0分;字迹辨认不清,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0.(3分)B(A、C、D项都存在错误。“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精妙绝纶”:精致巧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有一大批”、“不少”优秀作品相继问世,用“精彩纷呈”更符合语境。“沉寂”:消息全无。“沉默”:不说话。“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歌词有段时间并非流行语,被大众忽视忘记。“沉寂”更符合语境。“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盘根错节”:比喻事物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处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再次成为流行语与相关优秀作品关系密切,但并不复杂,用“密不可分”符合语境。“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表象”: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新时代我国文艺创作走向成熟的客观现象之一是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青春焕发,“表征”更符合语境。).
21.(2分)
【示例】
①“展现了不同角度的”改为“展现了不同时期的” 或“从不同角度展现了”
②“不懈奋斗”改为“不懈奋斗的故事”或“不懈奋斗的事迹”
(每改对一处1分。)
22.(3分)
构成:将“打动了青春的观众”“点燃了青春的热情”“掀起了青春的风暴”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
(1分。意思对即可)
表达效果:①增强语势,强调了红色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对青年观众产生的积极影响;②强化感情,突出了作者对红色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的褒扬情感。
(2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3分)
【示例】
如果没有疫苗
接种疫苗后
记忆功能
(每写出一处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每一处扣1分。)
四、写作(60分)
24.(60分)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20岁时,被举荐为孝廉,并任郎官,后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升任顿丘县令,被朝廷征招,授为议郎。汉灵帝光和末年,升任为济南国国相,济南国辖有有十几个余县。县官大多攀附权贵国戚,贪污受贿,名声败坏,太祖因此上奏朝廷罢免其中八个县官;又严禁过分祭祀鬼神,作奸犯科的坏人都逃跑,济南郡国境内平静安定。建安二年,张绣投降,事后又反悔,重又反叛。曹公与之交战,曹军被打败,曹操被流箭射中,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死。曹公就带领军队退回舞阴,张绣带领骑兵前来抄掠,曹公打败了他。曹公对诸位将领说:“吾让降张绣等人投降,错误在没有马上扣押人质,以至于此。我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各位看吧,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许都。建安四年四月,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当初,曹公推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反叛,曹公说:“唯有魏种不会背叛我。”当听闻魏种逃跑,曹公愤怒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攻下射犬后,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建安五年春,公将亲自东征刘备,将领们都说:“与您争夺天下的人是袁绍。现在袁绍正前来讨战,您却撇开他前往东方,如果袁绍乘机从背后进攻,如何是好 ”曹公说:“刘备是人中豪杰。如果现在不攻打他,他必将成为后患。袁绍虽有远大志向,然而洞见事情迟钝,必定不会出兵。”郭嘉也鼓励曹公,于是曹公向东攻击刘备,打败了刘备,活捉他的将领夏侯博。刘备逃跑投奔袁绍,曹军俘获刘备的妻子、儿女。曹公回师官渡,袁绍最终没有出兵。建安八年秋七月,颁布政令曰:“自战乱以来,已有十五年了,年轻人看不到仁义礼让之风尚,我非常担忧这种状况。现在我命令各郡国要讲习儒家经典,有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官,选拔当地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希望圣贤的学说不被废弃,而对天下有益。”十九年,颁布政令说:“有德行的士人未必能进取有为,能进取的士人未必有德行。士即使有短处,怎么可以废弃不用呢!有关官员要好好考虑这个道理,那么士人就不会被遗落,官府就没有被废弃的政事。”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魏王在洛阳去世,终年六十六。朝廷谥号为曰“武王”。史官评说:太祖运筹帷幄,施展谋略,征讨天下,设立官职,授给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各自才干,克制情感,施用计谋,不计旧怨。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超出当世的豪杰啊。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铿锵(kēnɡ) 青蒿(hāo) 弱冠(ɡuān) 技经肯綮(qìnɡ)
B.卮酒(zhì) 诽谤(fěi) 诬蔑(wū) 无理漫骂(màn)
C.钳制(qián) 籼米(xiān) 嫉恨(jí) 在庾之粟(yǔ)
D.自戕(qiān) 攻讦(jié) 惊愕(è) 功亏一蒉(kuì)
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夜缒而出 ②晋军函陵 ③辇来于秦
④素善留侯张良 ⑤日将暮,取儿藁葬 ⑥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⑨浴乎沂,风乎舞雩
A.①③/②⑤⑥⑦⑨/④/⑧ B.①③⑤/②⑥⑦⑨/④/⑧
C.①③/②⑤⑦⑨/④⑧/⑥    D.①③⑤/②⑦⑨/④⑧/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不如因善遇之 吾与点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①加之以师旅 ②用之如泥沙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④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⑥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⑧然后从而刑之 ⑨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④⑥⑧ B.①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⑧⑨ D.②③④⑥⑧
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此物故非西产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③大王来何操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⑤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⑥百姓之不见保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⑨竖子不足与谋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⑨/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⑨/⑧ D.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6.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乘:一千辆兵车。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豫游:出游,游乐。古代帝王秋天出巡称为“豫”,春天出巡称为“游”。
C.宫调:古代音乐的调式。《窦娥冤》中“端正好”“滚绣球”都是宫调名。
D.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二、课内外阅读(61分)
(一)《红楼梦》专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櫈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哝哝说道: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櫈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漫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
7.下列对湘云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史太君家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父母便双亡,于是成了孤儿,由叔婶养育。
B.金陵十二钗各有各的判词,如“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暗示的是湘云的一生。
C.作者喜欢以花写人。芍药又名将离,寓意多情与离别。小说以芍药花象征着史湘云美丽多情却又难逃零落的悲剧命运。
D.湘云爱笑。第一次出场就是以笑声示人,在大观园的家宴上,因刘姥姥的逗乐,湘云笑得“掌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
8.“史湘云醉卧芍药裀”被誉为《红楼梦》中最美的场景之一,请加以赏析。(3分)
9.学校话剧社根据《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排演课本剧《湘云醉眠》,准备制作一张海报,请你帮忙拟写一句宣传语(不超过20字),并说明理由。(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在近些年的国产影视剧中,出现了多部因太过关注能否登上热搜最终在口碑和收视率上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种为了热搜而创作的剧集,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倒挂。
这些作品为了能在社交媒体营销中占得先机,在剧作上刻意增加了有利于热搜传播的“金句”和“高光时刻”。但由于违背了创作规律,过分重视热搜效应,一些作品产生剧情脱节、人物行为逻辑不自洽等问题。例如某些以婚姻、家庭、职场为主题的电视剧,让女主角不断输出“金句”台词,以期塑造其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但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如果都通过台词来表现,就会使创作显得苍白无力,那些看起来“热搜感”极强的台词则太像微博热评的拼贴集锦,反而影响了剧情本身的连贯性。
影视作品有热搜焦虑,主要原因在于媒介生态的变革、传统媒体角色的变化。从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后来出现的广播、电视,人们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习惯了线性传播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观众主要从主流媒体获取信息,影视创作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来赢得媒体和观众的认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逐渐过渡到非线性的、互动性的观看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节点、速度,观众便不仅仅是观众,而是成了用户。
当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用户,都成了传播节点,共同担负起制造、传播内容的职责。在这一生态中,影视作品要想更频繁地触达用户,热搜是重要途径之一。
面对热搜焦虑,创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作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原创性。当下的媒介生态逼迫创作者在创作中前置对热搜的关注,导致影视创作过度倚重热搜、“金句”。但我们应当意识到,热搜应该是优秀创作的结果,而不是优秀创作的原动力。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2018年出版的小说,那时并不能预见到4年后哪些话题可能成为热搜。这部作品在创作之初没有把热搜与“金句”作为创作原动力,而是把脚扎到泥土里,实实在在地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最后成就了作品,也成就了无数次的热搜。这才是高质量创作与热搜之间健康、良性的关系。
影视创作最终要触达的是观众,热搜只是在高质量的艺术创作之后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和获得的传播效果。创作终究要回归生活本身、遵循艺术规律,如此,影视作品才能沿着有机、良性、高质量的路径发展。
(摘编自司若、黄莺《影视剧的“热搜焦虑”怎么破》)
材料二:
以往,一些主旋律电视剧被视为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近年来,众多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剧收获了大量关注和点赞。在各大院线,《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作品引发观影热潮;而小荧屏不输大银幕,《大江大河》《觉醒时代》《山海情》等作品一再领跑收视率榜单。
令人欣慰的是,主旋律影视剧不再只是中老年观众的心头好,而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必选项。正如《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所说:“年轻观众从来不会排斥主旋律,他们排斥的是悬浮的、不接地气的、粗糙的、不严谨的作品。”曲高和寡并非主旋律影视剧的固有标签,只要改变悬浮、不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和刻板、僵化的形象,选取亲和、平民化的视角,主旋律影视剧照样可以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塑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的“人”,是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启示之一。过去,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塑造的英雄角色总是绝对完美、无所不能,人物形象脸谱化、概念化。如今,主旋律影视剧中的人物变得立体鲜活、真实可感、可望可及。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在北京筹到了《新青年》杂志的投资后,高兴得像个孩子,跑到雪地中打滚;在《山海情》中,联谊会上,远赴福建打工的秋红惦记家中孩子,把一个个气球放瘪后塞进口袋……这些细节让观众看到了“立体的人”,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故事的鲜活性。
主创团队拍得用心,观众才能看得入心,是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启示之二。《叛逆者》改编自“人民文学奖”获得者畀愚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有大量留白,行文冷峻克制。导演周游没有对原著照本宣科,而是带领团队花费了近两年时间重新梳理剧本,尽力做到最好。
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是对“唯明星”“唯流量”制作的纠偏,有利于引导更多创作者和演员沉下心来,回归艺术本身。另一方面,主流价值观也正在通过优秀主旋律作品,在年轻观众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期待涌现出更多既接地气又有看点的主旋律影视精品,成为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
(摘编自王琦《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积极启示》)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者如果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登上热搜,就会违背创作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倒挂。
B.在信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时代,观众主要从主流媒体获取信息,难以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节点、速度。
C.近年来,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引发观影热潮,成为年轻人的必选项,改变了以往剧作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D.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走红,与剧中展现的鲜活故事、生动细节以及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视剧如果想要塑造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就应该让女主角抛弃“热搜感”极强的 “金句”。
B.在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走向去中心化在当下,充分借助热搜效应,能让影视作品更频繁地触达用户。
C.电视剧《人世间》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作品在创作之初没有把热搜与“金句”作为创作原动力。
D.只有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才能使主流价值观在年轻人身上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弘扬。
12.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当下部分影视剧制作“唯明星”“唯流量”“过分重视热搜效应”这类现象的看法。(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仪郎。光和末,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建安二年,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四年四月,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五年春,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 ”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擒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公还官渡,绍卒不出。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生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庙号。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并非每个皇帝都有。
B.孝廉,自汉武帝始设立的选拔人才以任用官员的科目。明清时也为举人的雅称。
C.庚子,我国古代常用天干与地支配合来记时,既可记年也可记月日。文中是记月。
D.谥,即谥号,封建时代朝廷依据谥法在帝王、公卿等死后依其事迹给予的称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年轻有为,才干出众。他担任济南相时,严厉打击不法官员,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B.曹操重视人才,量才而用。他对魏种背叛十分愤怒,但擒获魏种后,依然再次重用他。
C.曹操深谋远虑,识见超人。他力排众议,首选征讨刘备,局势的发展果然如其所分析。
D.曹操重视教化,兴办学校。他担忧社会风气败坏,颁布法令,要求所有的县开设学校。
16.把下列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内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5分)
(2)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5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②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③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③巴陵:现湖南岳阳,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介绍了兄弟重逢的背景,包含三层意思,即离别之久、社会动乱、分手于幼年。
B.颔联抓住典型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相见时的神情变化。
C.“别来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D.“语罢暮天钟”避虚就实,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18.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诗人登山临水,放眼远眺,连用两个比喻句“ , ”描绘了眼前景色。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2021年是中国红色题材文艺创作 的一年。有一大批党史题材优秀文艺作品频频问世;与此同时,新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创作也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不同角度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砥砺前行的百年历程,书写了一代代中国优秀青年不懈奋斗。
相当多描绘青春中国风采的作品,打动了青春的观众,点燃了青春的热情,掀起了青春的风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经典歌词在 多年之后再次成为流行语。这当然不全是这些作品影响的结果,但毫无疑问与它们有着 的关系。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青春焕发,是新时代我国文艺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 ,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的有力表现。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妙绝纶 沉默 密不可分 表象
B.精彩纷呈 沉寂 密不可分 表征
C.精彩纷呈 沉默 盘根错节 表象
D.精妙绝纶 沉寂 盘根错节 表征
2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2分)
①        改为        
②        改为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
23.请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疫苗通过训练人的免疫系统来产生抗体,可在人们接触有害疾病之前就提供保护,免受这些疾病的危害。 ① ,人类就会面临麻疹、脑膜炎和破伤风等疾病导致的严重病症和残疾风险。
疫苗接种利用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来建立对特定感染的抵抗力,并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② ,人的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能够识别入侵的病毒或细菌,产生抗体,记忆有关疾病以及对抗方式。如果人在未来暴露于相同病毒或细菌,免疫系统便会在人患病之前迅速摧毁它。正因为人的免疫系统有 ③ ,所以,一旦接种一剂或多剂疫苗,通常会在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中保持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亮相,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国的美好,用中国式的浪漫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理念。
纪录片《无穷之路》用镜头记录下中国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把这个时代最美好的风景分享给大家。
95后女孩唐子曦以一颗浪漫的心在城市各种角落即兴绘画,分享美好,“治愈”了许多人!她说:“我心中有很多美好的画面,我想把它们点缀到生活当中,给大家带来欢乐!”
请结合材料,以“分享美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