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世界选择北京》
学科(版本) 语文(人教版) 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章节 第三章阅读6
学段、年级 学时 1
教材分析 就报道选题来讲,事件通讯当然要报道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件。作者抓住这样重大的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新闻性是非常强的。通讯和消息不同,报道这样重大的事件,要有深度、有广度,要抓住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反映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些需要作者在写作时认真考虑,精心构思。这篇事件通讯,主题意义明确,材料组织精当,叙事线索清晰,深入挖掘内涵。学习这篇新闻通讯,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基本知识,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新闻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和比较,以写出事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理解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教学对象分析 《世界选择北京》是一篇优秀的新闻事件通讯,表达方式符合新闻通讯的特点,学生拿到教材就浏览一遍后,能清晰的知道新闻通讯传达的信息。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这个通讯事件背后的时代背景及主题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对通讯题材的接触还不够丰富,因此对通讯特点的总结和理解存在一定困难,故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通讯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通讯的鲜明的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运用精当的材料谋篇布局,体会新闻通讯真实性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鉴赏语句,体会新闻通讯文学性和评论性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今形势,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通讯的鲜明的主题,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难点:体会通讯真实性与文学性批评性。
教学方法 情境法、朗读法、比较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交互一体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使用及分析(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阅读到铺天盖地的新闻,快速的从新闻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才能帮助我们高效的学习和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新闻类别——事件通讯。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2.播放新闻报道视频 图片创设情境导入。(图片直观动态,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吸引学生兴趣。)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爱国热情。(视频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有声有色,直观生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通过这一视频,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申奥成功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1.PPT展示图片。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想回忆,进入本片通讯内容。3.播放视频,视频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直观的感官冲击手段,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研读讨论 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本篇事件通讯的内容及结构层次。2.学生上台展示思维导图。 1.合作讨论。2.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情节梳理和逻辑建构。 1.多媒体交互一体机展示讨论结果。以学生生成为主,讨论并解决学生切实需要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和阅读兴趣。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是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运用中的体现。3.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果:多媒体时代,不仅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学生们也应是信息化技术的受益者。而且学生们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很容易也喜爱自己动手,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提问点拨 开头运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方式?为什么这样写?明确:倒叙形式及作用小标题按照什么顺序开展内容?明确:通讯的常见结构 教师适时点拨,明确疑惑,深入探究文本结构。
研读讨论 1.总结通讯的特点?明确:真实性、选材精当、文学性和评论性2.找出三个小标题中呐喊和口号,并分析其内涵。 1.合作讨论。(合作探究研讨是新时代青少年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合作研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诵读体会情感。(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让学生读出呐喊和口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联系实际训练提升 1.阅读新华网通讯,完成训练题2.观看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视频 联系实际、训练提升(北京奥运会申请成功距离现在的学生已有十多年了,因此又选择了一则有关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新闻通讯作为训练,拉近距离,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多媒体展示习题答案,清晰规范。
课堂小结 齐读自创小诗《中华雄起》 学生齐读教师自创小诗《中华雄起》在诵读声中结束本堂课,爱国热情高涨,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被充分激发 多媒体展示自创小诗,美观清晰
板书设计 通讯特点:真实性 选材精当 文学性和评论性
教学总结 运用PPTPPT的运用,对比传统教学来看,信息化教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范围,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反而提升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老师不再只是讲授,还有指导、计划、统筹等。实行信息化教学,老师需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课上课下,老师的关注点也改变成从学习知识到注重学习能力培养。PPT在课堂上的运用,使得被动接受的学生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采用信息化教学,对学生而言最大的方便是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很好的信息能力。PPT教学不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实现教学过程,而是借助多媒体电子设备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个人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观念更贴近时代气息。二、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将其思考的问题全方位系统化的进行描述,形式灵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个人的思考,是学生主体个性化的呈现。本节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通讯结构,有利于学生读懂内容,理清通讯脉络,把握通讯中心及重点,体味通讯主题,了解通讯特点。三、播放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直观具象,指引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并能与教学内容结合密切。但是个别内容目前没有更好的信息化技术展示,比如“思辨性”的体现,通讯特点的总结,还可以更深入的探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