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18: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22页“小链接”,概括动态消息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对两则消息的对比分析,能够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比较分析两则动态消息,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对新闻体裁并不陌生,在高一时,学生就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等课文,对新闻报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对不同新闻媒介及新闻体裁的特点、新闻要素、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层面上,他们的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辅助工具:优教云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结合课本18—19页、22页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是什么
消息与其它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
消息的结构有几部分 分别是什么
动态消息是什么
动态消息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初读文本、梳理文意
(一)学习要求:
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勾划出两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尾。
2.分析两则消息主体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3.思考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互联网助学
利用优教云平台,学生自主阅读课件,梳理两则消息的层次结构。
三、品读文本、思考探究
因该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提炼、整合、概括信息和比较阅读、对比
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
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完
成文本解读、信息概括、要点整合、方法积累等学习任务。
【思考与探究】
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何异同。
1.标题
形式不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
句式不同——被动句/陈述句
作用不同——揭示意义、传递情感/陈述新闻事实
2.导语
要素不同——时间、事件/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
价值(意义)
作用不同——引起阅读兴趣/介绍新闻事实、揭示意义
3.主体
结构形式相同——倒金字塔结构
逻辑顺序不同——认知习惯与认知心理/时间顺序、认知习惯
4.结尾
作用不同——补充其他新闻/阐述影响
四、再读文本、总结提升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报道了第23届奥运会开赛第一天我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金牌等可喜成绩的事实,突显了这一事实的历史意义,流露了记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报道了青岛市市南区道路保洁权拍卖竞标的全过程,突现了这一事实的意义:改革必然带来可喜的效益和活力,透露出记者对这一新事物的赞许和期待。
五、归纳整理
1.标题的形式及作用
2.导语的作用
3.主体的概括
抓住叙述对象,概括主要事件
4.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蕴含的情感
六、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探究”。
2.参照本节课探究方式,预习《综合消息两篇》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