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短评两篇》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短评两篇》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18: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评两篇》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课 题 短评两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体会新闻评论情理结合、语言准确生动并富于鼓动性的特点; 2.能够抓住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 3.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教学重点 能够抓住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主要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 播放《新闻周刊》,导入新课。 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 视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知 二、回忆旧知,谈谈新闻。 1、新闻的特点和分类。 2、什么是新闻短评?它有哪些特点? 三、朗读文本,分析内容 朗读两篇新闻短评,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两篇短评所依据的新闻事实分别是什么?是怎样提出各自的新闻事实的? 2、《奴隶与盗贼》是一篇时评,文章虽短,讽刺揭露却入木三分。反复朗读几遍,注意根据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感情,然后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3、《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一文语言极富特色。试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然后归纳本文的论点。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 (3)如果在台上只背“台词”,和自己的行动是两码事,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 四、关注现实,分析评论 课件展示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近两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火爆,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到《朗读者》,从电视荧屏到网络视频,掀起了一阵观众追捧的热潮。 网络上对这些节目的评论都很高,曰“《中国诗词大会》是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涵养当下生活”;而《朗读者》则是“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据说,这些文化节目被网友誉为在“娱乐至死”的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2. 4月7日,北京朝阳区一ofo共享单车维修点“车满为患”,长约上百米的道路旁堆满了数千辆等待维修的故障单车,有些地方的车堆超过2米高。维修点工作人员介绍,该处自2月初开始,每天都会接收成百上千辆故障单车,这个维修点还只是北京数个类似站点的“冰山一角”。除了爆胎等一般故障外,更多的是号牌被刮花,座椅、车锁及脚蹬丢失,甚至还有车轮丢失或整车损毁等人为损毁的情况。修车师傅说根本“修不过来”。 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联系高考,写作指导 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联紧扣(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课堂小结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有一副对联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彰显了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去体会世间百态,针砭时弊,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回答问题。(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论) 学生朗读两篇短评,思考问题。 先思考再小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学生思考讨论这一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了解新闻基础知识,温故知新。 整体感悟,体会短评特点。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新闻评论必须以一定的新闻事实为依托的特点。)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学习其论证过程的严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语言的深层含义。) 以小组合作研究方式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正式成立,却深陷舆论漩涡。反对者直言,这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入侵”,“浙江教育不搞落后的应试,要搞素质教育”;支持者说,欢不欢迎衡水中学模式,“是由当地家长的需求说了算”。一所高中会得到如此截然相反的社会评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题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