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漫步在无人区
理查德·克雷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场景特写的特点,体会新闻特写新闻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平实语句中蕴含的丰富 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对文中重点词句及细节的品悟,挖掘文本背后作者寄寓的思想和情感,挖掘本则新闻的意义。
写作背景
1970年9月约旦当局驱逐巴解组织后,巴解总部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一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1978年3月以色列以报复巴解游击队法塔赫为由,出兵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这篇特写就写于此次战争的间歇期间。
作者深入位于以色列阵地和法塔赫最靠近前线的一个哨所之间的战争腹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观察、体验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战火中失去亲人
通过预习课文,漫步在这片被战火焚烧过的无人区,作者感受最深是什么?
解析:死一样地寂静笼罩着无人区
二、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痛哭的孩子
请以“无人区”为关键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是以什么细节(场景)刻画出“无人区死一般的寂静”的。
1、阅读全文,请大家
找出巴以双方士兵的
语言、神态、心理描
写,体会蕴含其中的
情感。
三、深挖细掘,赏析感悟
(逃难的平民)
真实对话和直接引语。
①巴军官
“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语言描写
恐惧(神态描写)
表现顽强突
出复仇心理
②以士兵
“上级不让我们讲话” “别吭声了”(语言)
愁容满面 神态
表现以方的谨慎和尴尬
③记者往返巴以
阵地时
巴士兵:
“不行,请不要向前走”
“……他们见谁都杀”
以军官:
“你还要回去”
“你真是发疯了”
双方都将对方当做敌人
反映双方仇恨和隔阂
2.结尾嘎然而止,有何深意?
以方军官的言下之意,进去就是送死,可见“无人区”的恐怖;但正义的追求,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往返火线之间,将事实报道出来。
战火中的家园
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内 容 手 法
描绘画面细节:死一样的寂静 抓住景物细节
真实对话 巴方:恐惧、复仇 神态、语言
直接引用 以方:抱怨、尴尬 语言 神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时至今日,巴以冲突
仍未停止,观看下面
一段视频,说出你的
感受。
(亲吻受伤的婴儿)
反思历史
尊重生命
珍爱和平
战争是“恐怖中的恐怖,各种罪恶中的魁首”。——诺贝尔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