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现代,应该如何看待儒学?这里涉及情感认同和理性分析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儒学,
一方面,应该有必要的情感认同,对儒学要有充分的敬意和尊重;另一方面,需要有理性分析的
态度,对儒学可能具有的理论限度,予以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如果仅仅强调理性的分析,缺乏情
感认同,则儒学容易被视为认知的对象,其价值内涵难以得到充分肯定;相反,如果单纯注重情
感认同而忽视理性分析,则可能走向传统的卫道的立场,对儒学的限度曲意回护。总之,既要避
免对儒学缺乏情感认同而走向简单否定,又要避免单一的卫道意识。
今天发展儒学,需要立足现实,注重时代的变迁。从时代的历史变迁看,人类社会已发生了
多方面的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文明之间的冲突、国际关系的争端所给出的中国回应。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儒学可以提供多重思想资源。如儒家从二程到王阳明,都肯
定“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万物一体”涉及两个方面,即人和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万物
一体”的观念出发,便应当尊重自然,避免对自然过度掠夺,由此走向人与物的统一。同样,基于
以上观念,应当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孟子提出“仁民爱物”,已概要
地阐明了以上二重关系:“仁民”也就是以仁道的原则对待他人,“爱物”则要求进一步将这一原
则引入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领域。这种观念对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重要的启
示意义。
从更形而上的层面看,儒家所具有的对天下的情怀,蕴含着意义的关切。心学提出“意之所
在便是物”,体现了对人作为主体与物理世界如何联系的独特理解:对人来说,世界所具有的意
义,离不开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和作用,其中内含意义的关切。这种关切对于理解和处理人与
【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语文第1页(共8页)】
221708D鄂州市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孟子则另辟蹊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基于以上观念…自然界关系的领域”,孟子“仁民爱物”思想与
“万物一体”还是有关系的。)
2.B(A项“并进一步发展”混淆时态,原文表述是“在可见的未来,这方面无疑将有进一步的发展”:C项“礼一直
以来就是秩序”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礼…在当今社会可以引申为秩序”;D项“民本思想成为…以人为
本执政理念的中心”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有利于当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形成”。)
3.D(根据原文,“意之所在便是物”的意思是“对人来说,世界所具有的意义,离不开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和作
用,其中内含意义的关切”。D项赞美石灰的高洁品质,体现了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符合文意:其他三项都
只涉及感受,即“意”,但无“物”的体现。)
4,①采用“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先逐层论述儒家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往后的政治建设、对精神文
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再总结说明儒学思想的复兴是时代所需,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②运用举
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等思想观念进行论述,说明“儒家思想能对现代生态文
明建设提供重要思想资源”,使文章更具有说明力。(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的情给分)
5.①综合理性分析和情感认同去看待儒学,避免对儒学缺乏情感认同和单一的卫道意识;②要立足现实,注重
时代的变迁,不可忽视儒学现代发展的历史背景;③对待儒家思想应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儒家
道德价值进行合理的改造:④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需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意对即可)
6.C(“人们已经发现了乡干部黄四和皮包男的真实意图”错,这时候村民们还没发现乡干部黄四和皮包男的真
实意图,梯田建好后,还有点儿半信半疑。)
7.B(“动作描写”错,应是神态描写。)
8.①小说先记叙造景计划所取得的效果,展现了皮包男和乡干部黄四向村民们描绘的美好的未来图景,这是
扬。(1分)后写村子遭遇灭顶之灾,这是抑。(1分)②小说欲抑先扬,前后对照,形成波澜,增强了可读性:
(1分)突出了皮包男、乡干部黄四的狡诈和村民的无知,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引人深省。(1分)(作用若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满分不超过4分)
9.①当幌子倒下后,骗局便暴露无遗,表明皮包男和乡干部黄四的造景计划是个骗局。②不懂得爱惜家乡的生
态环境,为牟利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村民们最终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③城市的扩张正蚕食着乡村的绿水
青山。(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10.B(原文标点为: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
贪冒如是乎?”)
11.A(“年号由汉文帝首创”错,应为汉武帝首创。)
12.D(对两人的观点理解有误,原文意思是:杜淹认为各部门的公文,恐怕有滞留丢失的,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
检查核定,不是“御史有责任检举揭发”:封德彝认为设分职,各有分工。御史自然应该揭发检举,不是“各部
门应该主动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定”。)
13.(1)帝王的诏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变化,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诚信的。(“所以”1分,状语后置、
判断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太宗尚且念他是有功之臣,没有处罚他,反倒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惜”“罪”各1分,倒装句1分,
句意通顺1分)
14.①唐太宗认为长孙顺德如果有人性,他收到赐绢后,能认识到收受贿赂是可耻的事情。那么这个法子比惩
罚他还能让他觉得耻辱;(2分)②如果他不知道是羞辱他,那他就是禽兽,即使杀了他也无用。(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627年)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阵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
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
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能比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国时制
【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217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