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学做一个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学做一个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20: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做一个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演讲词中的语言表达艺术
领会语言技巧,并能合理灵活地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演讲词中的语言艺术,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演讲词中的语言艺术,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PPT展示对联“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这副对联应该有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教学环境当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谁的教育名言呢?——陶行知
(作者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毛泽东评价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有很多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名言,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等等。但其实他还有一层身份是“演说家”。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1925年在南开中学做的一次演讲——《学做一个人》。
知识回顾
演讲,是说话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
既然演讲是语言的艺术,那干巴巴的演讲肯定是吸引不了观众的,也不可能产生实际的效果。所以就很需要语言表达的技巧了。今天我们就借助陶行知先生的这篇著名的演讲词来看看演讲稿应有的语言特色是怎样的。
初读感知
既然是一篇演讲词,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演讲”一番。大家不妨结合我给的提示思考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有些什么特色呢?(PPT展示“语言特色”)
(读罢,评价)
4、分组讨论
我想经过刚才的思考同学们内心都有一些答案了吧,那我们不妨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整合一下。
这是1925年底,陶行知应邀到南开中学演讲的演讲词,所以他所面对的听众主要是一群中学生,为了让大家能够听懂听明白,所以他的语言以“简洁,通俗”为主。
比如,开篇就说“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这样直接说出演讲的主题,让大家能一下抓住这个演讲的核心。再如,作者举出自己写的那首白话诗,就很口语化。“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能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当然一篇演讲词也不能完全都是口语,我们还是要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的。
“多用短句,整散结合”
从全文来看,作者基本都没有用结构复杂的句子,因为演讲一听而过,它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人就句子的意思去深入地理解,所以必须明白晓畅,这样就必须多用短句。
设问:开篇就提出问题,便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对比:在阐述“不是整个的人”时列举了五种人,又列出“整个的人”应具备的三种要素,二者对比着讲,让听众对关于“整个的人”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较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反复:首尾呼应式的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引发了听众的反思,意味深长,让听众受到震动。
5、感悟魅力
播放演讲视频《教育的意义》,同学们欣赏,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演讲者所用到的演讲语言的技巧。
尝试写作
梁启超先生曾有一篇《少年中国说》,里面写着“少年强,则国强”。而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也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请同学们以“做当代有为青年”为话题写一篇短小的演说稿。
演讲展示
参考:
做当代有为青年
青年,多么有力的字眼,他如初升的红日,最富朝气,如高飞的雄鹰,最具冲劲,如奔涌的激流,最具力量。他引领者时代的潮流,代表着时代的精神,一步一步,将责任走在脚下。
世纪伊始,我们将学成并开始走向社会,我们将担负的是国家民族复兴的使命。既然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退一步,碌碌此生,于国家无望;进一步,且不说辉煌壮烈,起码于此生无愧,为国家能尽己之一力。
若退,且不论家国天下,于己,何来安身立命之本?不劳作,我们何以生存?要幸福,不奋斗何以达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人最有朝气、最富于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青年有责任、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有更热烈地挥洒你的青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一抹别样的风采,这才是当代青年之所为。
五、板书设计
①语言简洁通俗
②口语化
语言特色
③多用短句
④反复、排比、设问、对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