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真题汇编】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易错点检测卷-苏教版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盐城·六年级期末)把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蓝色,使红色、黄色与蓝色方格数的比是3∶2∶5或1∶2∶3。这两种涂法中,( )方格数同样多。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无法确定
2.(2020·安徽滁州·六年级期中)如图。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
A.4∶2∶3 B.10∶4∶6 C.5∶2∶3 D.3∶1∶2
3.(2021·安徽·蚌埠市淮上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六年级期中)学校组织六年级春游,参加春游的学生人数在150~160人之间,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男生有( )人。
A.66 B.88 C.63
4.(2020·江苏常州·六年级期中)如果甲数比乙数多,可知甲数是乙数的( )。
A. B. C.
5.(2021·江苏连云港·六年级期中)A4纸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纸。A系列的纸张规格特点在于:A1、A2、A3、A4、A5等所有尺寸的纸张长和宽的比例都相同。在A系列纸中,前面序号的纸对裁后,可以得到两张后面序号相同大小的纸,比如A1对裁后,可以得到2张A2,A2对裁后,可以得到2张A3,依此类推。如图所示,涂色部分A4纸的面积和A1纸的面积比是( )。
A.1∶4 B.1∶8 C.1∶16 D.1∶32
6.(2021·江苏连云港·六年级期中)如果a是一个大于零的自然数,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7.(2021·江苏连云港·六年级期中)已知m和n互为倒数,则( )。
A. B.16 C.1 D.mn
8.(2021·安徽合肥·小升初真题)如图可以表示的算式是( )。
A.1÷ B.3÷ C.1÷ D.3÷
二、填空题
9.(2021·山西·大同市云冈区翰林学校小升初真题)从甲地走到乙地,小明需要12分钟,小东需要8分钟,小明和小东两人的速度比是( )。若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分钟可以相遇。
10.(2021·山西·大同市云冈区翰林学校小升初真题)把2∶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1.(2021·江苏扬州·小升初真题)有吨煤,若每次用吨,则可以用( )次;若每次用,则可以用( )次。
12.(2021·江苏无锡·小升初真题)长方形草地ABCD被分成面积相等的甲、乙、丙、丁四块(如图),其中长方形甲的长和宽的比是2∶1,那么长方形乙的长和宽的比是( )。
13.(2021·福建宁德·六年级期末)李星用7米长的铁丝做了8个完全一样的“九连环”。做一个“九连环”需要铁丝米,1米长的铁丝可以做个“九连环”。
14.(2021·江苏无锡·六年级期中)有三堆相同个数的围棋子,第一堆有是白子,第二堆白子数与第三堆黑子数同样多,这三堆棋子中黑子数与白子数的比是( )∶( )。
15.(2022·安徽·蚌埠市淮上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六年级期末)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照这样计算,1升汽油可以供这辆汽车行( )千米,行100千米需要( )升汽油。
16.(2022·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小明骑自行车分钟行千米,平均1分钟行( )千米,行1千米需要( )分钟。
三、口算和估算
17.(2021·江苏盐城·六年级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36-17= 0.14+0.6= 0.48÷0.2= 3.5×0.2=
四、脱式计算
18.(2020·安徽滁州·六年级期中)计算下面各题。
五、解方程或比例
19.(2020·安徽滁州·六年级期中)解方程。
六、解答题
20.(2021·江苏盐城·六年级期末)水果店运来多少箱梨?(用方程解)
21.(2021·江苏南通·六年级期末)三个小组去植树,植树棵树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每个小组各应植树多少棵?
22.(2020·安徽滁州·六年级期中)学校新到一批练习本,要分给四、五、六年级,已知四年级分的本数是五年级的,五年级分的本数是六年级的。已知四年级分到360本,六年级分得多少本?
23.(2022·江苏·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六年级阶段练习)一袋大米,先用去,又用去1.4千克。两次一共用去2.8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24.(2022·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六年级期中)把一批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人一起加工。过一段时间后,甲完成了自己任务的,乙已加工的和丙未加工的相等,三个人共加工了32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4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根据比的意义可知:当红色、黄色、蓝色方格数的比是3∶2∶5,即红色方格占3份;黄色方格占2份;蓝色方格占5份;根据比的应用:总数÷总份数=1份量,之后再分别乘各自的份数求出各自的数量;同理当红色、黄色、蓝色的比是1∶2∶3的时候,求出一份量,再乘各自的分数,之后找出方格数量一样多的即可。
【详解】
当比是3∶2∶5时
30÷(3+2+5)
=30÷10
=3(个)
红色:3×3=9(个);黄色:3×2=6(个);蓝色:3×5=15(个)
当比是1∶2∶3时
30÷(1+2+3)
=30÷6
=5(个)
红色:1×5=5(个),黄色:2×5=10(个),蓝色:3×5=15(个)
所以两种涂法中蓝色方格数同样多。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熟练掌握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量。
2.C
【解析】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三个三角形等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得: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底的比,据此解答。
【详解】
(4+6)∶4∶6
=10∶4∶6
=5∶2∶3
故答案为:C
【点睛】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底的比,掌握这一点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析】
【分析】
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分成3+4=7份,再根据求倍数的方法,求出在150~160中7的倍数,即六年级春游的人数,再用六年级春游的人数×,即可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
3+4=7(份)
在150~160之间是7的倍数的数是154;
春游人数是:154人
男生人数有:154×=66(人)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与比的关系,因数与倍数的求法,以及按比例分配问题,进行解答。
4.C
【解析】
【分析】
假设乙数是1,那么甲数就是1,然后用甲除以乙即可解答。
【详解】
假设乙数是1,那么甲数就是1。
1÷1=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5.B
【解析】
【分析】
把A1的面积看作单位“1”,则A2就是A1的;A2=1×;A3是A2的,A3=A2×,A3=1××;A4是A3的,A4=A3×××,即1×××,求出A4的值,再根据比的意义,用A4∶A1,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
设A1=1,则A4=1×××
A4∶A1=(1×××)∶1
=(××)∶1
=(×)∶1
=∶1
=(×8)∶(1×8)
=1∶8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求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
6.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是大于0的自然数,假设a=1,求出各选项的值,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
假设a=1
A.1×=
B.1÷=1×=
C.1×=
D.1÷=1×=
<<<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以及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7.A
【解析】
【分析】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m和n互为倒数,mn=1,然后把除法变成乘法计算即可。
【详解】
mn=1
÷
=×
=
=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倒数的意义,以及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8.B
【解析】
【分析】
观察图可知:把1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就是1的,图中共有3个1,即3,要求的是3里面有多少个,即3÷即可。
【详解】
表示的算式是:3÷=9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图表示的含义,理解已知和所求,再根据除法的包含意义求解。
9. 2∶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相同路程的前提下,求出时间比是12∶8=3∶2,那么速度比就是2∶3,把路程看作单位“1”,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就是相遇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
1÷12=
1÷8=
∶=2∶3
1÷(+)
=1÷
=(分)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的意义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应用。
10. 17∶10 1.7
【解析】
【分析】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即为比值。
【详解】
2∶
=(2×8)∶(×8)
=17∶10
17∶10
=17÷10
=1.7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11. 6 8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用÷即可解答;
(2)每次用,就是将这些煤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每次用1份,一共可以用8次。
【详解】
(1)÷=×8=6(次)
(2)根据分析可知,若每次用,一共可以用8次。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与区分,关键在于带单位是实际数量,不带单位是分率。
12.9∶2
【解析】
【分析】
甲的长和宽的比是2∶1,假设甲的长为2,宽为1,则甲的面积就为2×1=2;因为甲、乙、丙、丁的面积相等,所以长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为2×4=8,由此可以算出DC=2,因此,乙的长就是4-1=3;这样又可以算出乙的宽=2÷3=,据此得解。
【详解】
假设甲的长为2,宽为1,则甲的面积就是:2×1=2,
长方形ABCD的面积:4×2=8,说明DC=2,AD=4,
乙的长:4-1=3,乙的宽=2÷3=,
则乙的长和宽的比是3∶=9∶2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甲的面积和长方形ABCD的面积,进而求出乙的长和宽,再写出对应比得解。
13.;
【解析】
【分析】
根据公式:总长度÷个数=每个九连环用铁丝的长度,即7÷8=(米);
用总长度÷每个九连环用铁丝的长度=个数,即1÷算出结果即可。
【详解】
7÷8=(米)
1÷=(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平均分相关公式准确列式是解题关键。
14. 8 7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第二堆白子数与第三队黑子数相同,那么第二堆白子数+第三堆白子数就是一堆棋子的数量;第二堆黑子数+第三堆黑子数等于一堆棋子的数量;第一堆有是白子,黑子占的分率1-=;三堆白子数一共+1,黑子数一共+1;再根据比的意义,用黑子占的分率∶白子占的分率,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黑子占+1;白子占+1
黑子数∶白子数=(+1)∶(+1)
=∶
=(×5)∶(×5)
=8∶7
【点睛】
本题考查比的意义,关键是明确第二堆白子数与第三堆黑子数同样多,说明白子数量和黑子数量一样多。
15. 12.5 8
【解析】
【分析】
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所行里程除以所用油的升数,即得1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多少千米,用所用油的升数除以所行里程,即得行1千米用汽油多少升,再乘100可得行100千米需要汽油的升数。
【详解】
÷=12.5(千米)
÷×100=8(升)
【点睛】
完成本题要注意所求问题,确定好除数与被除数。
16.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距离÷时间,用÷,求出平均1分钟行多少千米;再根据时间=距离÷速度,用1÷1分钟行驶的速度,即可解答。
【详解】
÷
=×
=(千米)
1÷
=1×
=(分钟)
【点睛】
本题考查距离、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根据三者的关系解答问题。
17.19;0.74;2.4;0.7
;;;9
【解析】
【详解】
略
18.7;;
;;
【解析】
【分析】
,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把除法换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把除法换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把除法换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把除法化成乘法,原式化为:××,约分,再进行计算。
【详解】
=
=7
=
=
=××
=
=
=××
=
=
=××
=
=
=××
=
=
19.x=;x=40;x=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乘即可解出方程;
(2)方程两边同时乘,再同时乘即可解答;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再同时乘即可解答。
【详解】
解:x=×
x=
解:
x=32×
x=40
解:
x=
20.180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水果店运来x箱梨;苹果比梨的多20箱,用梨的箱数×,再加上20箱等于苹果的箱数,列方程:x+20=140;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
解:设水果店运来x箱梨。
x+20=140
x=140-20
x=120
x=120÷
x=120×
x=180
答:水果店运来180箱梨。
【点睛】
根据方程的实际应用,利用运来的苹果箱数和梨箱数之间的关系,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21.一组植树32棵,二组植树28棵,三组植树36棵
【解析】
【分析】
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把96棵树平均分成(9+8+7)份,再求出9份、8份、7份分别是多少棵。
【详解】
96×=36(棵)
(棵)
(棵)
答:一组植树32棵,二组植树28棵,三组植树36棵。
【点睛】
此题是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答规律,先求出总份数,用它作公分母,再分别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22.600本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把五年级分得的本数看作单位“1”,它的是四年级分得的本数,已知四年级分得的本数是360本,求单位“1”,用四年级分得的本数÷,求出五年级分得的本数;再把六年级分得的本数看作单位“1”,它的是五年级分得的本数,求单位“1”,用五年级分得的本数÷,求出六年级分得的本数。
【详解】
360÷÷
=360××
=480×
=600(本)
答:六年级分得600本。
【点睛】
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23.5.6千克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第一次用去2.8-1.4=1.4(千克)。已知第一次用去原来总重量的,则用1.4除以即可求出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详解】
2.8-1.4=1.4(千克)
1.4÷=5.6(千克)
答:这袋大米原来有5.6千克。
【点睛】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24.768个
【解析】
【分析】
把这批零件的总数看成单位“1”,甲、乙、丙各领了总零件数的,甲完成了零件总数的×,乙和丙完成了零件总数的×,它们的和就是完成了总数的几分之几,它对应的数量是320个,用除法就可以求出零件的总数。
【详解】
甲完成了总零件数的:×=
乙和丙完成了总零件数的:×=
320÷(+)
=320÷
=7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768个。
【点睛】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以及单位“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找准对应关系,再利用数量关系求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