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的范围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是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节。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知识,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从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出发,通过猴子看桃、行驶的汽车看到的大楼范围等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等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从熟悉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难点 能应用观察的范围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1.猜一猜,数学中三种线的名称。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2.过两点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揭示:过两点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导入新课师:五年级的时间,大家应该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课件出示: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在这首古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登山临水时的感受。 师: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就像成语“一手遮天”“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它们中也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齐读。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利用古诗引入新课,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猴子看桃师:秋天到了,树上的桃子成熟了,掉了一地,可馋坏了小猴。你瞧,它正爬在树上向里面张望呢!课件出示:师:小猴爬到A处,它能看到地上所有的桃子吗?为什么?师:那么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一点在哪里?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反馈:把小猴的眼睛与墙上的顶点连接起来。师:为什么要画直直的线呢?师揭示:这条直直的线就是小猴的视线。小猴的眼睛是“观察点”,阻碍小猴视线的是墙,所以墙的顶点是“阻碍点”。连接“观察点”和“阻碍点”,并延长与地面相交于一点,记作点A′。点A′就是小猴在A处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师:图中哪一部分是小猴能看见的,哪一部分是小猴看不见的?师揭示:A′点右面的部分是小猴能看到的范围,A′点和墙之间的部分是看不到的范围,也就是观察的盲区。师:连接观察点与阻碍点的连线,可以确定观察的范围。请你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C′。师:比一比,小猴看到桃子的数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师:有怎样的关系?具体说说。师小结:小猴爬的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 现在明白诗人王之涣为什么要说“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二、行驶的汽车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件出示:客车行驶到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吗? 师:在图中尝试画一画。展示反馈:我可以把位置①和建筑物A之间连一条线,这条线就好像是司机的视线。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师: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猜一猜。师: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利用画一画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展示:司机不能看到建筑物B了。师:通过观察行驶中的汽车,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司机看到的范围与观察点的位置有关。观察点的位置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点的位置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小。三、寻找生活中的现象。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反馈:日食和月食、影子、一叶障目…… 学生猜一猜:看不到全部的桃子,因为小猴爬的有点低。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展示。学生:线不会拐弯,都是直的。学生指着图自由说说。学生尝试画一画,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反馈:我发现小猴爬得越高,看见的桃子越多。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明白了。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展示反馈。学生尝试猜一猜:我猜被建筑物A挡住的更多了。学生画图,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独自观察,并与同伴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学生自由说说。 先让学生猜一猜,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积极性。通过尝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感受 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范围的一些知识,所以本环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点与与观察的范围,充分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提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说一说,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 1.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 (1)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2)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 )。2.判断。 (1)通常情况下,离障碍物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大。(2)同样的电线杆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 (3)从窗外向外看风景,离窗越远,看到的景物越多。 3.小丽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请你作图说明。4.拓展应用:如图,如果猫停在A点位置往右边看老鼠,请画出猫能看见老鼠的活动范围。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观察的范围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