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21:07:45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2年7月1日上午8:30一11:00]
乐山市高中2024届教学质量检测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民族复兴
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文化地位与作用如此重要,呼唤着文化自信。
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
的,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
标识。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
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
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结合时代要求集成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
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
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追求。文化自信反映了一个成熟的政党和充满生机的国家在理
论和信仰上的忠诚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人
民和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豪因而自信的又一精神力量源泉。在风雨如磐、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中,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浴火重生,靠的就是信仰坚定,就是敢为人先、不
怕牺牲、大公无私、革命必胜的信念信心。“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
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红色精神谱系。以红色精神为灵魂的革命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
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代永远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教育、
科技、哲学、社会科学、体育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证明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成就和实
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乐山市高中 2024 届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A.“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有误,原文第 1
段可知条件关系颠倒。B.“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误,由原文第
2段“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华
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可知,“历代
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文化创造力”的表现。D.“文化
的地位已经非常突出”有误,见原文第 5段“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
越突出”,表明文化地位非常突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选项将其当作了一个已
然的结果。)
2.D(文章是“总—分”的结构。首段是总起的段落,后四段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社会大变革、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3.C(张冠李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论及的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而“建国后
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原文第 4段涉及“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容。)
4.B(A 表述不正确,原文是“突破性”进展。C.“行业薪酬低”无中生有。D.
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或许会是新的篇章”。)
5.C(“锁定了”成熟工艺,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若是”表明是“假设”。)
6.①“芯片”技术不足。②“芯片”人才不足、流失严重且结构性失衡。③一窝
蜂地上马“芯片”企业容易导致今后产能过剩。(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
7.B(“不满”“批判”说法错误)
8.①父亲肩负生活重担,母亲操持家务,孩子过早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因此是艰
辛、沉重的;②父亲的尽责,母亲的慈祥,孩子的懂事,缕缕炊烟又给予了他们
生活的温情;③在这样几千年的传统生活中,少年走出山村,为全中国的家庭幸
福而奋斗,表达了作者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
之成理亦可)
9.①内涵:(1 分)“炊烟”一方面是普通农家标志;(2 分)另一方面它蕴含温情,
象征美好生活,是伟人温暖的港湾和信念的源泉。
②作用:(1 分)“炊烟”是本文行文的线索,(1 分)文章围绕着寻找“炊烟”展
开,形散神聚,(1 分)“韶山”这一限定词暗含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意思相近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D(“文武不备”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意为“法令与刑罚不完备”,其后需要断
开,排除 A、C两项。“官”作“未曾乱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项。
原文加上标点为: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
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11.C(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B(“连耕田的农具都大家共用,不归私有”错,“田器不归”意为“耕田的农
具都不必再带回家中”,印证前面说的“道不拾遗”。)
13.(1)市场混乱了,百姓无法安心从业,秩序很不稳定。(“乱”“安”“次行”
各 1分,句意 1分。)
(2)你追捕凶犯而没有抓到,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处理政事吧。(“不及”“当”
“其”各 1分,句意 1分。)
(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
法是妄造的。(2分)
14.A(诗人留别的原因并不是要回家务农,从第二联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迟迟不
归的怪怨来看,好友间的彼此思念才是根本原因。)
15.指舍弟。(1 分)全诗共两层,都围绕“还”字展开。前二联写还山原因,后
二联设想还山后情景。(2 分)诗人设想自己还山后,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
携手林下对弈,就只能在“东溪”寂寞地“闲卧对鸬鹚”了,突出不忍分别的心
情。(3 分)
指诗人自己。(1 分)整首诗通过转述山中来信的内容,讲了“留别舍弟”的两
层意思:一是到了耕种之时要回去务农了,二是好友杜陵叟怪我迟迟不回。(2
分)三、四两联是故友怪我还山迟的理由。诗人没还山,故友杜陵叟无人陪酒、
对弈,只好对着水中的鸬鹚寂寞地躺着,苦苦地思念我,点出我不得不从速还山
的留别之意,同时无奈离开弟弟的抱歉之情也隐含其中。(3 分) (解答此题要
抓住题干中的“结合全篇脉络”。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6.(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17.A(①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和颜悦色:形
容态度和蔼可亲。此处强调批评不真诚、不讲原则,第一空应选“一团和气”。
②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适可
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此处语境强调批评要切合实际,
而非“适度”,第二空应选“实事求是”。③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
子里。形容待人真诚。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此处强调批评家与作家
文艺家之间彼此交心,真诚交流,第三处应选“推心置腹”。④秉笔直书:原指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泛指公正、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不弄虚作假。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来或拿出来,毫无保留。此处强调批评应与实际吻合,
直言不讳,第四处应选“秉笔直书”。)
18.D(画横线的句子存在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句子在对“批评家”作陈述时,
又插入另一陈述对象“作家艺术家”,中途易辙。二是语序不当,应将介宾短语
“以敬重之心”放至谓语动词“待”前;且应先说“以敬重之心待之”,再说“乐
于接受批评”。)
19.A(A 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引号均表示对特定词语的强调。B选项是
反语,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C选项是特殊称谓,表示人物的绰号。D 选项表示
直接引用。)
20.①以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或“这与一个中国神话故事有关”) ②因此后人
把这天定名为谷雨 ③但人们创造文字的意义值得肯定(或“但它对我们有重大
意义”) (每处 2分,酌情扣减。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抵御自然灾害,净化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材料。(一点 2分,答对
3点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2.参考 2022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法令是用来引导民众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奸邪的。法令与刑罚不
完备,而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修身行善,那是因为为官者不曾胡作非为啊。
官吏若能奉公尽职依理办事,也可以使国家大治,又何必要动用严刑峻法呢?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孙叔敖担任楚相三个月,施行教化,引导百姓,老百
姓都安居乐业。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
用起来很不方便,全都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混乱了,百姓无法安心从业,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样乱了多久
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了。”孙叔敖说:“别说了,我现在就让市场恢
复原状。”五天后,上朝时,楚相对庄王说:“前些时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
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了,百姓无法安心从业,秩序很不稳定’。我
请求立即下令恢复原来的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恢复了
原来的状况。
子产,是郑国的一位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
国政混乱,上下不亲近,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向郑昭君进言,任用子产为国相。
子产担任国相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再手提肩负重物,儿童也不
再需要犁田耕地。两年之后,买卖没有人再预先算计价钱。三年过去,可以夜不
闭户,路不拾遗。四年之后,耕田的农具都不必再带回家中。五年后,士民无需
再服役当兵,国丧期间,朝廷不用下达政令也秩序井然。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
后去世,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像孩子一样悲啼,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
老百姓又将依靠谁呢?”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凭借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奉公守法,按原则行
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自觉端正言行。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
益,享受很大福利的人不得再去牟取小利。有位客人送鱼给国相,他不肯接受。
客人说:“听说您喜爱吃鱼,送些鱼给您,为什么不肯收呢?”公仪休回答说:
“我正是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
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不能收下。”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
避事。有一次巡行各地,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上凶犯(一看),竟是自己的
父亲。他放走了父亲,回来后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
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
又是不忠;我罪该处死。”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有抓到,不该论罪伏法,你
还是去处理政事吧。”石奢说:“不袒护自己的父亲,不算是孝子;不奉行君主的
法令,不算是忠臣。大王赦免我的罪责,这是主上的恩惠;伏法而死,则是做臣
子的职责。”于是他不接受楚王的赦免命令,自刎而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