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写意蔬果
毛笔
毛毡
调色盘
镇纸
课前准备
宣纸
墨汁
国画颜料
笔洗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就技法而言有工笔和
写意两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家是怎样用笔用 墨的
墨
焦 浓 重 淡 清
墨分五色
笔法
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行笔时笔锋处于墨线中心。
侧锋:笔杆倾斜于纸面,笔锋和笔肚接触纸面在笔的一侧运行。
写意
中国画(技法)
工笔
简练豪放
描绘精细
写意特点
用笔大胆
用笔概括
抓住特征
表现不细腻
简练豪放
造型概括
走近大师
苏葆桢
著名国画家,师从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等大家,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大学教授(原西南师范大学), 硕士生导师 ,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其父系清末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书画。
墨色变化丰富
画面中的墨色变化丰富,叶片和叶脉的干湿浓淡对比鲜明。
……
用笔讲究变化
在叶子和果实的表现上,侧锋用笔,中锋勾勒藤蔓,用笔讲求提按转折
《硕果丰收》 苏葆桢
笔蘸胭脂淡墨画葡萄,留出高光
分出葡萄的疏密浓淡和前后关系,浓墨勾枝干
笔锋蘸绿墨画叶,浓墨勾叶脉叶筋骨
走近大师
吴昌硕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老缶、大聋、石尊者等。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叶片由浓到淡的墨色变化,侧锋用笔,浓墨勾勒叶茎用笔简练豪放。
藤黄加赭石画枇杷,颜色单纯,画面以水墨为主。
《掇英图册——枇杷》 吴昌硕
走近大师
《葫芦蛐蛐》齐白石
画面疏密有致
“十”字形构图
留白给想象空间
藤黄加赭石画葫芦
侧锋画叶子
中锋勾藤蔓
布局构图
笔墨色彩
走近大师
《葫芦蛐蛐》齐白石
齐白石
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湖南湘潭人。齐白石也和 张大千并称“ 南张北齐”。齐白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19—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 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书
诗
画
印
跟着老师学
葫芦是爬藤植物,叶柄纤细,有和茎枝一样的毛被,顶端有2腺体,果实初为绿色,后变白色至带黄色,上细下宽,但不同品种有差异。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弯缺开张,半圆形或近圆形。
构思好构图,画面的疏密变化,画面的留白。
想
葫芦结构,画面构图
跟着老师学
1.用大笔饱蘸藤黄再蘸赭石,由上而下画出葫芦外形。
2.大笔蘸墨用侧锋画出叶片,稍干时中锋用浓墨勾叶脉。
3.干笔浓墨勾藤蔓。
在作品的创作中要注意画面的构图布局,画面的完整也少不了落款和印章。
画
绘画步骤及要点
跟着老师学
画
举一反三
通过刚刚学的画葫芦用笔用墨的方法,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画出其他种类的蔬果。
学生作品欣赏
注意
没有疏密
墨色单一
临摹画家作品
临摹小贴士
1.可以只临局部,也可以有自己的变化。
2.注意用笔和用墨,用色
3.注意画面完整。
4.体现国画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