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课标要求: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出了空气的成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 从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
实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
实验准备: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详见教材P23)、500mL量筒、100mL量筒、10mL量筒、500mL烧杯、红磷、水、火柴。……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力操作算机、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总结: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实验活动探究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在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30mL空气。 (2)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交替推两 个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 (3)停止加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请将实验结果填入下列表格中反应前注射器内空气气体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气体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交流与反思】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把铜丝做成螺旋状 2.实验中:①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 ,会产生怎样的结果?②如果铜丝的量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③如果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 那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3.此实验同时说明氮气具有什么性质?思考:按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还有何不足?红磷可否用木炭等其他物质代替?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工业上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 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的 不同,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和氧气。该过程属于 变化。2.用线段分别将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与它们的用途连接起来氧气 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 合成氮肥氮气 制造多种电光源 支持燃烧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74页观察统计数据阅读课本76页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止。学生观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回答掀起高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作出结论:不能用燃烧后产生气体的可燃物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学生交流实验心得[自学讨论]:阅读课本78页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谈个人收获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及注意事项空气的组成 以儿时耳熟能详的谜语,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知道物质溶解时是否会伴随能量变化?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通过实验增强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疑难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了解重点知识及学习要求
反馈矫正: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指(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 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
A.氧气 B.氮气 C.氖气 D.空气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1:4 B 5:4 C 4:1 D 5: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通常保持稳定5、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 二氧化碳 B 稀有气体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6、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 种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填“能”或“否”)由是_______ 。
布置作业:1、助学课时1。
板书设计: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34%
二氧化碳 0.03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02%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了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上升约五分之一。
结论:
①红磷(P)+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就需要在讲课前,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知识,如压强等。还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失败的某些可能原因。气密性不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都会导致倒流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实验结束分析、结论,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