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末综合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31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
A.菜畦(wā) 酝酿(niànɡ) 亢奋(kànɡ) 忍俊不禁(jīn)
B.迸溅(bènɡ) 澄清(chénɡ)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
C.琐屑(xiè) 地壳(ké) 萌发(ménɡ) 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 阔绰(chuò) 招徕(lái) 销声匿迹(nì)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
油光可鉴 胭脂褪尽 险象叠生 水波鳞鳞
B.引经据典 人迹罕至 天翻地覆 相形见绌
C.英雄气慨 鸡毛掸子 原弛蜡象 锲而不舍
D.津津有味 仙露琼桨 眼花缭乱 怨天忧人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 )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B.我们走到红军当年干革命的前线阵地、抗日报国的指挥前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些革命志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如何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的。
C.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
D.良妃娘娘刚走进辛者库,众奴便向良妃娘娘请安。良妃娘娘对众奴说:“都起来吧,不要因为本宫的到来而打扰了你们的天伦之乐。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走在大街上,你会眼前一亮:这里有与众不同的“新新人类。”
B.他问我怎么去了西藏
C.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发表了《孔乙己》、《药》……等小说。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名著阅读(7分)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我”指
(2)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当天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
“他”指
(3)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他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他”指
(4)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她与拉车的他同住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受苦难生活给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杀了。 “她”指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判断对错
A.孙悟空由一块仙石变化而成,他手持金箍棒,神通广大,能七十二变;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勇敢机智,百折不挠,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深受读者的喜爱。(吴承恩《西游记》)( )
B.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施耐庵《水浒》) ( )
C.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他去投奔外祖父。外祖父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幼的阿廖沙。所幸外祖母慈祥善良,热爱生活,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高尔基《童年》) ( )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空缺处,正确顺序是( )(2分)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
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___;它可能是一片海,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曲,___;它可能是一座雕像,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①让你领悟激越 ②让你明白雄健③让你体会壮阔 ④让你感受巍峨
A.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7.读对联,猜名人。(每空填一人名)(2分)
①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些一生。颂
②萃父子兄弟于—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 父子。
8.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9.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本报北京 4月21日电 世界数字图书馆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该图书馆是在互联网上以多种语言形式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始资料。
据介绍,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使用者可以用阿l伯文、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7种语言查询,按时间、地点、主题和捐助机构等内容提供搜索和浏览服务。
10.综合性学习(8分)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搽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以下任务。
【汉字起源】(2分)“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理由是?
【汉字调查】(2分)从对同学做的调查统计表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汉字传承】(4分)
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图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阅读(20分)
(一)散步 龙应台 (8分)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⑿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图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 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2分)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 我把这些海报拾起,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2分)
4、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二)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12分)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1分)
(2)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2分)
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①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②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③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古诗文阅读(14分)
(三)(4分)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 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1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3分)
(四)(10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2分)
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作文 35分(衢州市调研卷中作文题)八下语文期末综合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31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
A.菜畦(wā) 酝酿(niànɡ) 亢奋(kànɡ) 忍俊不禁(jīn)
B.迸溅(bènɡ) 澄清(chénɡ)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
C.琐屑(xiè) 地壳(ké) 萌发(ménɡ) 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 阔绰(chuò) 招徕(lái) 销声匿迹(nì)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
油光可鉴 胭脂褪尽 险象叠生 水波鳞鳞
B.引经据典 人迹罕至 天翻地覆 相形见绌
C.英雄气慨 鸡毛掸子 原弛蜡象 锲而不舍
D.津津有味 仙露琼桨 眼花缭乱 怨天忧人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 )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B.我们走到红军当年干革命的前线阵地、抗日报国的指挥前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些革命志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如何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的。
C.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
D.良妃娘娘刚走进辛者库,众奴便向良妃娘娘请安。良妃娘娘对众奴说:“都起来吧,不要因为本宫的到来而打扰了你们的天伦之乐。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走在大街上,你会眼前一亮:这里有与众不同的“新新人类。”
B.他问我怎么去了西藏
C.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发表了《孔乙己》、《药》……等小说。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名著阅读(7分)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我”指
(2)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当天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
“他”指
(3)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他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他”指
(4)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她与拉车的他同住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受苦难生活给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杀了。 “她”指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判断对错
A.孙悟空由一块仙石变化而成,他手持金箍棒,神通广大,能七十二变;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勇敢机智,百折不挠,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深受读者的喜爱。(吴承恩《西游记》)( )
B.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施耐庵《水浒》) ( )
C.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他去投奔外祖父。外祖父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幼的阿廖沙。所幸外祖母慈祥善良,热爱生活,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高尔基《童年》) ( )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空缺处,正确顺序是( )(2分)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
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___;它可能是一片海,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曲,___;它可能是一座雕像,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①让你领悟激越 ②让你明白雄健③让你体会壮阔 ④让你感受巍峨
A.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7.读对联,猜名人。(每空填一人名)(2分)
①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些一生。颂
②萃父子兄弟于—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 父子。
8.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9.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本报北京 4月21日电 世界数字图书馆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正式启用。该图书馆是在互联网上以多种语言形式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源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始资料。
据介绍,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使用者可以用阿l伯文、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7种语言查询,按时间、地点、主题和捐助机构等内容提供搜索和浏览服务。
10.综合性学习(8分)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搽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以下任务。
【汉字起源】(2分)“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理由是?
【汉字调查】(2分)从对同学做的调查统计表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汉字传承】(4分)
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图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阅读(20分)
(一)散步 龙应台 (8分)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⑿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图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 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2分)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 我把这些海报拾起,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2分)
4、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二)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12分)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1分)
(2)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2分)
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①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②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③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古诗文阅读(14分)
(三)(4分)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 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1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3分)
(四)(10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2分)
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作文 35分(衢州市调研卷中作文题)语文 答案
一、基础 1--4 D B B D 5、贝多芬 保尔 武松 小福子 √ x √ 6、C
7、陶渊明 苏轼 9、世界数字图书馆正式启用
8、例: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是一种习惯。( 答题要求:前句为面临的反面的不良处境或表现,后句应从正面提出应对策略。句式要求,应与例句一致)
【汉字起源】本意:摘 理由: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
【汉字调查】“火” “方” “忆”三个字笔画顺序很容易写错,特别是“忆”字。从中可见不少初中生书写笔顺不规范。
【汉字传承】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古老的汉字将逐渐消失,中华文化会由此走向衰败?
示例: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阅读
(一)1、(2分)“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2分)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动作的仔细,认真,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
(2分)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
4、(2分)示例: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二)1、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懂绍兴本地话。(1分)
网友认为的原因:孩子缺少讲绍兴话的环境;绍兴话比较土,外地人不容易懂。(2分)
学者的解释: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使用方言的机会也就不断减少,因而年轻一代对方言了解的也越来越少。(2分)
(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点即可)
示例:
①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绍兴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的观点。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 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第二,生活中用绍兴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三、古诗文阅读
(三)1、A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知、解、斗”等字的使用。(必须提到拟人手法)
(四)1、(1)A (2)B 2、D 3、C 4、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