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复 习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数 与 代 数
知识版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数数一个一个地数,物体的个数用0~20各数表示。数的顺序2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0、1、2、3……19、20。从后往前数:20、19、18……3、2、1、0。比较大小按照数从前往后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按数的组成比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数的分与合一个数(0、1除外)可看作是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的,也可以分解成两个数。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读数、写数读数、写数都是从十位起。读数时,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几个和第几(数位)几个是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第几是表示物体的位置和顺序。数位: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用点数;在一个加数的基础上接着数;利用数的组成算出得数。(2)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4)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解决问题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认识钟表认识钟面细长的针叫分针;粗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2个数。认识整时、半时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教材知识荟【知识点一】2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例 数一数,用数字表示出来。 分析 用点数的方法数出苹果是4个;一捆小棒是10根,旁边有4根,共14根。解答 4 142.数的顺序例 按顺序填一填。681013分析 根据给出的数,可以看出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解答 5 7 9 11 12 143.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例 在里填上“>”“<”或“=”。3+59 10+512 18-515 9+817分析 先算出式子中的得数,然后和圆圈右边的数比较大小,可得出结果。解答 < > < =4.看图写数例 ( ) ( ) ( )分析 看计数器写数都是从高位写起。写数时,哪一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写几,如果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哪一位写0占位。解答 14 20 185.数的分与合例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分析 根据数的组成可知,6可以分成4和2;2和7组成9,4和3组成7;8可以分为2和6,7可以分成4和3,6和4组成10。解答 7 2 3 7;2 6 4 3(部分答案不唯一)
6.几和第几例 (1)图中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从左往右数,第4只小动物是什么 (3)把右边的2只小动物圈起来。分析 根据第几和几的含义解决此题。解答 (1)6只 (2)小狗(3)【练习】看图数一数,填一填。2.排排队。一共有( )只小动物,从前往后数,第2只是( ),第( )只是小羊,最前边的是( ),最后边的是( )。3.请你在里填上“>”“<”或“=”。2018 1610 10+616 15+31996+3 6-61 5+22+5 6+813答案1.7 5 8 162.7 小兔 4 大象 小狗3.> > = < = < = >
【知识点二】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1.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例 4+5= 10-7=分析 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时,可以用点数,也可以在一个加数的基础上接着数,还可以利用数的组成算出得数;计算10以内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算出得数。解答 9 32.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例 2+4+3= 10-5-2= 5+4-3=分析 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计算时,要先看清是加法还是减法。解答 9 3 63.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例 一共有多少个梨 分析 左边有11个,右边有4个,1加4等于5,10加5等于15,即一共有15个,也可以从11接着往后数:12、13、14、15,共15个。解答 11+4=154.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例 看图列式。=分析 这是利用数线图帮助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加法递增的特性和数的顺序,进而从多角度加强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解答 6+9=15【练习】1.请你在里填上“>”“<”或“=”。97+6 916-5 816-10 8-42+894+6 4+65+5 9-43+5 8+75+9
2.比比谁算得最快。8+9= 8-5= 6+7= 9+8= 6+9-3=9+0= 10-7= 8+4= 6+3= 6+8+5=5+8= 7+7= 1+9= 10+4= 5+10-4=8+8= 2+9= 10-5= 6+8= 13-3-4=3.看图列式计算。=答案1.< < > < < = < >2.17 3 13 17 12 9 3 12 9 19 13 14 10 14 11 16 11 5 14 63.8+9=17【知识点三】解决问题例 分析 (1)按位置分,左边5人,右边8人,合起来列式是5+8。(2)按男女分,将男生5人和女生8人合起来,列式是5+8。解答 5+8=13【练习】答案1.8+6=14或7+7=14 12-9=32.4+3+4=11
【知识点四】认识钟表例 在横线上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刻。
分析 钟表上,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如果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解答 9时 3时半 10时半9:00 3:30 10:30【练习】1.连一连。2.画出缺少的时针。8:00 1时半 4时 7时半答案1.2.
教学反思: 2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低年级计算的基础,要快速口算,学生必须非常熟练。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熟练计算的程度,达到了本课复习的目标和效果。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来判断整时、半时。 不足点有: 1.在对孩子的奖励环节不是很到位。练习中,孩子没有练习本,没养成良好的习惯。 2.在教学中语气略显强硬,同时没有掌握教学调控和应变技能的应用。我的反思:
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
知识版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比较同样多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没有多余的,就说两种物体同样多。比多少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有多余的,就说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或者另一种物体比这种物体少。方法: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多少的比较比较大小的方法:(1)用观察法直接比较,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就大,反之就小;(2)统一标准进行比较,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被比较的物体先与参照物进行比较,再判断。比多少的方法:杯子中装物体的多少,除了看杯子中液体的高度,还要看杯子的粗细等。长短、高矮长短、高矮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都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轻重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1)借助跷跷板比较;(2)用手掂一掂;(3)难以直接辨别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测量。上、下的关系确定上下关系的标准:上是指位置在高处,跟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判断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来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下面。前、后的关系确定前、后关系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判断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参照物背对的方向是后。左、右的关系确定左右关系的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为右。判断方法:先确定好参照物,然后以自我为中心,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认识图形长方体特征:有6个面,相对的2个面相同,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的长方体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特征: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大小相等。圆柱特征:圆柱是直筒形状,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球特征:球没有平平的面,可以任意滚动。几何体的拼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用多种几何体拼摆时,要根据几何体的特征选择拼摆顺序,一般球放在上面,有平面的几何体放在下面,能立起来的立起来。
教材知识荟【知识点一】比多少例1 哪种水果最多 哪种水果最少 分析 可以数一数每种水果的多少,再比较;也可以逐一连线,一一对应,哪种剩余的最多,哪种水果就最多,反之则最少。解答 苹果最多,菠萝最少。例2 哪杯水多 分析 第一组两个杯子同样粗,第一个杯子中的水位低,水就少,第二个杯子中的水位高,水就多;第二组两个杯子水位一样高,但第一个杯子粗,水多。解答 第一组②号多,第二组①号多。【练习】1.在多的后面画“√”,少的后面画“△”。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3.同样多的三杯水,分别喝掉一部分后,杯子中剩余的
水有多有少。哪一杯喝掉的水最多 画“√”。
答案1.△ 2. ○ √ 3. √
【知识点二】 长短、高矮、轻重例 比一比。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1)公共汽车比小汽车高;把右边的绳子看成相同的2段,左边的绳子有相同的4段,左边的绳子长。(2)4个苹果和1个菠萝一样重,因此1个苹果比1个菠萝轻。解答 (1)△ √ √ △ (2)△ ○【练习】1.高的画“√”,矮的画“△”;重的画“√”,轻的画“△”。 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3.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① ② ③
【知识点三】 位置例1 看图填一填。红灯在黄灯的( )面;绿灯在黄灯的( )面;黄灯在红灯的( )面;红灯在绿灯的( )面;最上面的是( )灯,最下面的是( )灯。分析 先确定好参照物,红灯和黄灯相比较,黄灯作为参照物,红灯在黄灯的上面;绿灯和黄灯相比较,还是黄灯作为参照物,绿灯在黄灯的下面;黄灯和红灯相比较,红灯作为参照物,黄灯在红灯的下面;红灯和绿灯相比较,绿灯作为参照物,红灯在绿灯的上面;红、绿、黄三灯比较,红灯在最上面,绿灯在最下面。解答 上 下 下 上 红 绿例2 看图填一填。小猴的前面是( ),小鹿的后面是( )。从前面数,小兔排第( ),它的后面还有( )只小动物。分析 先确定告知的动物,然后再确定其他动物。小动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解答 小鸟 蚂蚁 4 2确定左右。雨伞的左边是( ),右边是( )。
菠萝的右边是( )。分析 一般确定物体的位置以我们自己的左右为左右,但如果图中是人物图,就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左右。解答 鱼 苹果 小猴
答案 1.下 上 1 2 3 2.后 前 前 后【知识点四】 认识图形( )个( )个( )个( )个例 数一数,填一填。分析 先根据图形的特征判断是什么几何体,然后再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以免出现遗漏。解答 4 4 2 2【练习】1.连一连。
2.数一数,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共有( )个。答案1.2.5 5 3 4 10教学反思: 长短、高矮、轻重对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学生复习起来较为容易,效果也较好。不论是位置与顺序还是图形都是关于空间观念的复习,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复习时,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来复习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复习的重难点,但也有个别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对方位不敏感而出现失误,因此还需要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进行巩固练习。我的反思:
第3课时 统计与概率
知识版块要点梳理具体内容分类含义和方法含义: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方法:一种是人为的分类,它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同一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在不同的类别里。教材知识荟【知识点】分类例 给会飞的动物涂上红色,给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涂上绿色。分析 会飞的动物是带翅膀的,如小鸟;在水里的是会游泳的,如鱼。解答 会飞的有:小鸟、燕子、蜻蜓;能在水里生活的有:鱼、螃蟹、青蛙、海豚。(涂色略)【练习】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2.把不同类的圈出来。3.可以怎样分 答案2.3.提示:可以按图片的形状分:三角形一类,正方形一类,圆一类;也可以按照水果品种分:苹果一类,梨一类,桃一类。教学反思: 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学好分类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复习时,不宜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也不宜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分类的含义,而应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我的反思:
总 复 习
数 与 代 数
题型结构分析题号题型建议1填空题本题比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2填空题根据基数和序数的关系自行推导。3填空题此题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4涂色题此题难度不大,学生自主完成。5连线题此题难度不大,学生自主完成。6比较题此题难度不大,学生自主完成。7填一填本题较为简单,学生独立完成。8涂色题此题难度不大,学生自主完成。9计算题此题难度不大,学生自主完成。10计算题先涂色,再独立完成。11解决问题此题略有难度,小组之间合作完成。12解决问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13计算题题目较容易,学生自主完成。14计算题题目简单,学生自主完成。15问答题题目灵活度较大,小组合作完成。16画图题题目略有难度,学生找规律,自主完成。17选择题题目略有难度,学生自主完成。18连线题题目难度不大,学生自主完成。
习题立体分析第1题,复习按照一定的规律数数。包括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以及正着数和倒着数等。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并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复习数的组成,要明确个位、十位上的数所代表的意义。第4题,复习运用左右表示物体的位置。第5题,先算出结果,再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第6题,通过计算或直接判断填上合适的符号。第7题,本题答案不唯一,不要求学生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出,学生只要能填出一个即可。第8题,要求准确计算,并进行涂色。第9题,通过看图列出加法算式。第10题,通过涂色并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如何得到运算结果。第11题,根据图意列式计算。鼓励学生先说明题意,特别是对于右图的理解,再解决问题。第12题,通过观察一组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编数学故事,再列式计算。第13题,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其中的规律,再进行计算。第14题,先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图上画一画。第15题,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列算式计算。第16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根据前3个图形的规律,接着画下去。第17题,引导学生观察跷跷板上的小动物的位置高低,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比较三只小动物谁最轻、谁最重。第18题,先看图说出钟面上的具体时间,再连一连。
图形与几何
题型结构分析题号题型建议1填空题本题比较容易,学生独立完成。2连线题根据图形特征自行连线。3填空题此题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4填空题根据物体方位,自主完成。习题立体分析第1题,本题将“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结合在一起。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说一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的具体位置,并填空。第2题,通过连线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第3题,通过辨认和计数,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第4题,进一步巩固方位上下、左右。
统计与概率
题型结构分析题号题型建议1分类题此题分法较多,可小组合作完成。习题立体分析第1题,此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颜色、图形的形状、水果名称等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