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教学目标
1、掌握同音字和同音词的定义
2、了解同音现象产生的原因
3、了解同音现象的不同应用并辩证看待
教学重难点
辩证看待同音现象的应用
树立规范用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进行听写测试
我要五香干豆腐--------我要五箱干豆腐
快到机场来---------快到鸡场来
通过不同答案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明确同音字词耳听其“音”有时会造成误会——耳听为虚,眼见其形就能落实,听其音还要察其形,因为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刚才的“听写测试”我们同学被耍全是同音字词惹的祸。
生活中有很多同音现象,被戏弄的可不止我们。当年,鼎鼎大名的和珅和尚书就中招了,中了谁的招呢?大家请看:
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物?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办,看尾巴尖呀,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尚书是狗。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
可见,如果我们巧用同音现象,我们也可以成为铁齿铜牙。
二、了解同音字词
(1)概念明晰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同音现象,谁能给同音字词下个定义呢?
明确:同音字,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
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2)同音字词的成因
一是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200多个,大大少于其他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词语。例如词典中第一个语素以“f-”为声母的双音节同音词就有“发愤-发奋”、“发言-发炎”、“凡是-凡事”、“反映-反应”、“废话-费话”、“分红-分洪”、“复合-复核”、“副本-父本-复本”、“富有-赋有”等。
二是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发生了变化才相同。例如读“lì”的词当中,“例、利、力”在中古时期就不同音,由于历史音变而同音了。再如读“huà”的“话、化、画、划”,读“yàn”的“艳、验、雁”在中古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现在都成了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现代的一些方言中仍保存着不同的读音。
三是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词义分开了,也就成了两个词。例如,“背”,原指脊背,以后物体的后面或反面也叫“背”。后来这个词发展出表动作行为的意义,指“背部对着”(如“背山面海”),从这个意义又产生出“违反”义(如“背信弃义”)。这样,“背”的表名词的意义(脊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同它的表动作行为的意义(背部对着,违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一般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就成了同音词。
三、树立规范用字意识
1、同音字多么?
游戏:同音接龙(给出四组音节,每两组学生合并成一组,要求尽可能多的写出读这个音的汉字)
[fù] [yù] [zhì] [yì]
明确:普通话中共1200个音节,但汉字却比这数目多得多,平均每个音节要负载8.3个汉字。所以同音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以“lì”为语音形式的词和语素就有五十多个。合成词由语素构成,自然也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同音合成词。同音词多存在明显的缺点,像现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就很少没有重码的,这就会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其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也就是社会自觉地对同音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
2、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语意不同的词,这就要求我们严格的区分同音词的意义。
游戏:同音词造句(给出四组同音词,要求造四句话,每句话都必须出现一组同音词,且意思可以区分)
功夫——工夫 公式——攻势
深渊——伸冤 大家——大家
明确:从这四组词中我们了解到同音词既有同形的也有异形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切入点,区分同音词的意义。
3、同音字词在生活中很普遍,大家能列举出哪些同音字词在生活中的妙用呢?
明确:
同音词妙用一——歇后语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黄鼠狼觅食——见机行事
孔夫子搬家——净输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同音词妙用二——脑筋急转弯
布和纸怕什么?
答案:布怕一万,纸怕万一。 原因: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兔子和山羊比赛吹气球,谁输了?
答案:羊。原因:扬眉吐气(羊没吐气)
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
答案:压它一下。 原因:鸦雀无声(压雀无声)
同音词妙用三——对联
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同音词妙用四——诗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和“留”谐音意思是挽留友人)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藕”和“偶”谐音“我”的意思,“丝”谐音“思”)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谐音“怜”,表达“爱怜”之意)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和“情”同音,是感情之意)
同音词的妙用五——同音文
说说下面一篇文章的含义
赵元任《熙戏犀》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
4、同音字词带来的麻烦
(1) 同音歧义
示例: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张某——章某
消除歧义的方法:增加词语,限定语境,利用上下文略作解释等方法。
如:快到机场来,飞机快要起飞了——快到鸡场来,给母鸡注射疫苗。
我的自行车没有锁上——我的自行车没有装锁。
我姓张,弓、长张——我姓章,立、早章。
(2)同音误写
如:出其(误写为“奇”)不意
出奇(误写为“其”)制胜
以逸待(误写为“代”)劳
金碧(误写为“壁”)辉煌
消除误写的办法:不受习惯搭配的影响,音义结合,以义定形。
四、课堂延展
广告人的情书
亲爱的:
当衣衣难舍的深情化作天长地酒的思念,我只想咳不容缓的低问一句:“是否鳖来无恙?”年轻的心渴望一明惊人,渴望着像钙世无双的一戴添骄那样,创建喝喝有名的丰功伟液。 我爱你无胃不治的关怀,爱听你随心所浴的谈笑,也爱你默默无蚊的眼神。 ……
爱你的广告人
讨论:对广告语中用同音字词篡改成语的现象进行讨论。假如你是广告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收集整理生活中常见的易错同音字词,进行比较记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聆听故事,游戏接龙,小组展示,探讨交流,练习反馈等实践活动,了解了生活中的同音字词现象,掌握了同音字词的相关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规范、正确使用汉字,热爱、尊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