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语与时代的关系,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2.辨析新旧词语更替的原因。
3.理解新词语来源、基本特点。
4.新词语的规范使用。
【教学难点】
1.词语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2.词语与价值观念。
【课型】活动课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中的一个内容,看看语言是怎么发展变化的。
二、学生活动一:梳理各时期流行词,阐明语言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一)语言反映时代风貌
以下表中的几个时期为代表对近百年的流行词汇进行梳理。要求:对下列词语进行比较、筛选、推断,填入表格内。
师总结:词汇就像一台灵敏的测量器,记录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个时代的“流行语”负载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反映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
(二)语言折射出价值观的变化
语言不仅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两者还有深层的关系。下面以“五四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典型的词语为例来说明这一关系。
学生列举两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词语:五四时期:“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多党合作、依法治国、政务公开、私营、合资、经济特区。
师总结:这些思想、政治、经济领域的词语,曾经召唤了一代青年为之奋斗,曾经引领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意识、价值观、心态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二:辨析下列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语。
2、 旧词新用、仿拟而产生的新词语。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数字的新词语。
4.词语衍生和缩略形成的新词语。
学生活动三: 新词语出现的基本规律
新造词:利用原有的构词成分并按照通常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词语。
新意义:词语本身已经存在,只不过是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外来词: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词语
三、新词语的特点
(师举例,学生归纳)
1.新颖性(如艳照门、周老虎)
2.能产性(有一个词根,就能产出大量的相关的新词语)
(黑客)~客:黑客、博客、播客、晒客
(的士)~的:轿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
(网吧)~吧:吧台、吧女、氧吧、书吧、陶吧、网吧
3.不稳定性(有的一下子淡出人们的视野)
四、学生活动四:讨论如何规范使用新词语
材料一:“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这样滥用网络语言被大赛组委员“红牌”罚下,取消了参赛资格。(《重庆晚报》2007年12月12日报道)
材料二:从2006年3月1日起,根据新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因为它们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2006年3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讨论结果:
1.这些网络语言,私下交流可以用,但是在学校课堂、作文比赛、语文考试中要坚决抵制。
2.新词汇的大量涌现是好事,我们不必担心汉语言变得“不纯净”而过分排斥,因为无生命力的新语词自然会被淘汰。像上海这样判为“违法行为”,未免太严厉。
师总结:
1.轻薄用词哂未休,要规范用词。
2.文化宽容。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与其失之于严,毋宁失之宽”。若想不让我们的语言文化进入僵化停滞状态,就应该对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语词始终保持“文化宽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汉语极大的包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既要宽容,又不能失之以“轻薄”,正所谓“不成规矩,无以致方圆”。
五、作业
1.神童(神经儿童)天才(天生蠢材) 偶像(呕吐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 经理(经常被人修理)…… 这些是当今校园很流行的词语,是生硬地为旧词赋新义。对这类语言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说明。
2.探讨新词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