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节 迷幻陷阱 --“误读”和“异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节 迷幻陷阱 --“误读”和“异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22: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教学设计
一、总体要求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考纲要求】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学习目标】
1、了解汉语中“误读”与“异读”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习惯和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字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重点难点】
1、了解汉语中“误读”与“异读”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巩固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图片导入法,由汉字“礼”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态美、意义美、读音美——字正腔圆)
有人说汉字是世界最美的文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幅图,这是汉字“礼”在不同时期的写法。这虽然只是汉字大家庭的沧海一粟,可是,每一个汉字都像一颗宝石凭借其璀璨的光芒折射出汉字宝藏独特的美。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一字入手看看汉字到底美在哪里?
美在形态:无论是隶书的笔触圆润,还是行书的牵丝映带,一笔一画尽是美感;
美在意义:甲骨文的礼是一个人手捧玉钏,敲着鼓祭祀神灵,所以礼的本义和祭祀有关。
美在读音:字正腔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读不准字音,闹出了不少笑话,现在老师希望同学们这节课都能化身为文字医生,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问诊、把把脉,看看他们问题出在哪里。
(二)自主预习,讨论交流(通过学生课堂活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给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展示病情】
1、第一位病人是一位朗读者:播放音频《再别康桥》
提问1:同学们听听看哪些音读错了?为什么会错?
2、第二位病人是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闹出了不少笑话:请同学上台讲述教材引子笑话《读半边》
提问2:这位老先生又是什么原因笑料百出呢?
3、第三位病人是一位白字先生: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书中课堂活动相声《白字先生》。
提问3:这位白字先生为什么会读错?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通过合作探究模式,让同学们自己找原因、总结方法,教师作为领路人,给予适当的补充。)
【寻找病因】
请同学们总结下什么是“误读”,造成“误读”的原因是什么?(教材29页)
【开具处方】
针对“误读”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症下药】
小组合作,完成书上29页上面词语注音。
(四)学以致用,总结提升(利用同样模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异读字的学习)
利用上面的模式讲解什么是“异读”,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了解异读字的审音和规范。
(五)课堂小结,知识拓展(让同学们对汉字有正确的审美意识,正确读音,杜绝和预防破坏汉字美的行为。)
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图片展示一句话作为结语:“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的根——余光中”,这不是说告诉我们不能接受外来文化,只是让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六)清理过关,课堂检测(强化学生辨别字音能力)
课后题一、二、三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