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汉语拼音。
二、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的规则。
三、提高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通过“朗诵诗歌,感受语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通过“查阅档案,辨字识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通过“质疑发现”活动,教给学生“符号标注法”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深入分析理解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母语是什么?(汉语)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精确、最生动、最优美、最动听的语言之一。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要学好母语,用好母语。那么,学好母语首先从哪里开始呢?(语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语语音的魅力。
二、活动一:朗诵诗歌,感受语音
我们先来朗读周有光先生的两首诗《采桑谣》和《捕鱼歌》。
大屏幕展示《采桑谣》
学生齐读《采桑谣》
教师要求:请大家给《采桑谣》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注音,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大家观察一下每一个字音节的声母,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注音,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教师提问。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让学生举例具体说明。
大屏幕展示:《采桑谣》每一个汉字对应的汉语拼音及汉语的22个声母。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诗的每一个汉字都对应着汉语的一个声母。
大屏幕展示《捕鱼歌》
学生齐读《捕鱼歌》
教师要求:请大家给《捕鱼歌》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注音,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大家再观察一下每一个字音节的韵母,又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注音,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教师提问。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让学生举例具体说明。
大屏幕展示:《捕鱼歌》每一个汉字对应的汉语拼音及汉语的38个声母。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对应着汉语的一个韵母。
教师总结:我们朗读完之后,发现这两首小诗描写的都是劳动的欢快场面,但细究却发现《采桑谣》是一首声母密码诗,《捕鱼歌》是一首韵母密码诗,记住了这两首诗就记住了汉语的22个声母和38个韵母。我们都知道,声母和韵母都是给汉字拼音的。那么,在汉语拼音之前,还有哪些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呢?今天我们来查阅字音档案,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大屏幕展示)
三、明确学习目标:
1、展示学习目标;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四、活动二:查阅“字音档案”,辨字识音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1:
从《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中截取的两段资料中,区分“语、言、文、字”这四个字的单字条下哪部分是为这些字注音的,哪部分是给这些字释义的,它们的注音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字典的注音顺利地拼出这些字的读音吗?请同学们仔细查阅字典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
大屏幕展示表格。
活动要求2:同学们4人为1小组,共同分析《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提供的材料,完成表格的内容。完成后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中心发言人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大屏幕展示填写参考答案的表格。
教师根据表格逐一归纳汉字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
2.反切法;
3.注音字母;
4.汉语拼音方案。
五、活动三:质疑发现
教师明确问题:
什么是直音法?
什么是反切法?
什么是注音字母?
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
教师明确要求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第19页的相关内容,迅速找到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用不同符号对问题进行标注,比如直音法的内容可用直线标注,反切法的内容可用波浪线标注,注音字母的内容用长方形框标注,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用椭圆形框标注等等。用不同符号进行标注可以迅速区分所读材料的内容,提高阅读的条理性和准确度。
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六、教师讲解分析汉字的四种注音方法。
学生再次齐读周有光先生的两首诗《采桑谣》和《捕鱼歌》。
七、布置作业:
1.朗诵并熟记《采桑谣》和《捕鱼歌》;
2.认真阅读《汉语拼音方案》,并熟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