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声情并茂
——押韵与平仄
诗 歌
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与人物分
按形式分
按历史时期分
按表现内容分
抒情诗
叙事诗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
歌
按历史时期分
诗
词
曲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采集编制各种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吟”等名称。
绝句(五绝;七绝)
律诗(五律;七律)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诗
歌
按表现内容分
田园诗
山水诗
讽刺诗
史诗
牧 歌
颂 歌
歌咏、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
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
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
着重反映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歌颂当时的首领或英雄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歌;
哀歌
哲理诗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哀伤、哀悼之情的诗歌;
表现诗人的哲理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唐诗发展概况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初唐,指唐帝国建立至玄宗开元中。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2、盛唐,指开元到代宗大历这个时期。
“王孟”、“高岑”、王昌龄、“李杜”
3、中唐,指大历至文宗大和的50多年间。
顾况、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韩柳”、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
4、晚唐,即由大和至唐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押 韵
要点:
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同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同一个韵。
什么叫“合辙”?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什么是押韵?
解剖本诗形式 学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首联
颔联 对仗
颈联 对仗
尾联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看押韵:所谓的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
注:绝句如何押韵:
(1).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押
韵的居多。
(2).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
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
换韵。
(3).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
仄声字。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xiá
jiā
huā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
花木成蹊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tái)
(zāi)
(lái)
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 别 康 桥
一岁出场亮相,
十岁天天向上,
二十岁远大理想,
三十岁基本定向,
四十岁处处吃香,
五十岁奋发图强,
六十岁告老还乡,
七十岁打打麻将,
八十岁晒晒太阳,
九十岁躺在床上,
一百岁挂在墙上。
网络歌曲《弱水》
作曲:张超
演唱:阿罗
梨花树下 彩蝶一对 小桥弯弯的流水 白衣如雪 晚笛轻吹 离歌一曲何时归 为你惹尘埃是非 为你我不管错与对 为你付出所有也无悔
红尘若梦
百转千回 你的眼里流着我的泪 梨花如雪
胭脂成灰 雁来雁往雁南飞 满天星光
无人入睡 谁在江边等着谁 一片相思刻成碑 一生只为了这一回 一腔碧血换你一滴泪 你的安慰
随梦飘飞 我的眼里只有你的美
世间有三千弱水 我只求你这一杯 世间有千娇百媚 我只为了你心醉 今宵月色如水 留我独自徘徊 衣带渐宽我又为了谁 梨花如雪 胭脂成灰 雁来雁往雁南飞 满天星光 无人入睡 谁在江边等着谁 一片相思刻成碑 一生只为了这一回 一腔碧血换你一滴泪
你的安慰 随梦飘飞 我的眼里只有你的美 世间有三千弱水 我只求你这一杯 世间有千娇百媚 我只为了你心醉 今宵月色如水 留我独自徘徊 衣带渐宽我又为了谁 世间有三千弱水 我只求你这一杯 世间有千娇百媚 我只为了你心碎 今宵月色如水 留我独自徘徊 我在渡口痴痴等你归 今宵月色如水 留我独自徘徊 我在渡口痴痴等你归
押韵之作用有二:
(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关于平仄的规律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如: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例如: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Jīnshā shuǐpāi yúnyá nuǎn Dàdù qiáohéng tiěsuǒ hán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
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要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即,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如:毛主席的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1、3、5(字)不论,2、4、6(字)分明”
注:这里所说的“不论”,即指平仄从宽;而“分明”,即指平仄从严。有时在不“因词害意、因韵害义”的情况下,对“二、四、六”(字)的个别平仄还可放宽一点,但不宜过宽。
平仄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五言诗的平仄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中两种是基本格式。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办法是在五律的前面加上两字头,仄前加平,平前加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平仄格式
五
言
诗
平起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律诗重
复一遍
即可
仄起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
平起格
仄起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规律
只要在五
律前头加
上两字即
可,仄前
加平,平
前加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对仗
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例:吉星永照平安宅 五福常临积善家
对仗类型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对。诗律术语。指工整的对仗。即两句在词性、词类、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甚至同一词类中,还可能分若干小类,也分别相对严整。
例: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宽对
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在平仄、词性上可以适当放宽,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3.借对
对仗中的特殊类型,或称为假对。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中写到:“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出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借谐音来对。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
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诗歌排序”练习
第一步,找出“韵脚”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
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
第四步,律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即为“颔联”或“颈联”
第五步,诗有几个韵脚,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
一、选择填入括号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 )
B
二选择填空,使语意连贯、音节和谐。
远眺群山环抱,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白云缭绕,层林迭翠
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 ② )
三、请把左右两组诗句配成对
①野旷天低树
②会当凌绝顶
③鸟宿池边树
④大漠沙如雪
⑤黄沙百战穿金甲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春潮带雨晚来急
⑧一道残阳铺水中
⑨不破楼兰终不还
⑩燕山月似钩
⑾直挂云帆济沧海
⑿江清月近人
⒀半江瑟瑟半江红
⒁一览众山小
⒂僧敲月下门
⒃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请选出填入下边诗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 吴起白烟。 陶 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
A 东 公 田 B 东 公 耘
C 三 令 田 D 三 令 耘
C
【解析】平常说“东吴”较多,依据对仗原则,应选“三”与前句数目字“九”相对。“陶公(尊称)”和“陶令(县令)”都无大碍,但依据“粘对”规则,应选“令”与前句仄声字“下”相粘。最后,依据押韵原则,应选“田”与全诗的“韵脚”(音“an”)同韵。
五、请写出下联
1扫千年旧习,_____。
A树时代新风
B做时代新人
C树一代新风
C
2祖国江山好,_____。
A祖国气象新
B山河风光美
C大地气象新
C
《对仗与对称美》
练练: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填在相应的横线上(09安徽)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锦绣
座凝香 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下联
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新春对联:
上联 翠柳迎春千里绿 ,
下联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 芝兰绕阶座凝香。
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副对联:
今日高中尝苦辣
明朝大学品甘甜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苦追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笑傲群雄喜得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