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学习目标
一、了解汉字的起源 。
二、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三、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魅力。
一、汉字的起源
1、结绳造字说
2、八卦造字说
3、仓颉造字说
……
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八卦说 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裡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仓颉造字说
仓颉:
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仓颉庙
仓颉
文字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为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在原始画画记事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
科学考证:汉字起源于图画
图画说 現代學者認為:漢字真正起源於原始圖畫。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劃的圖形,很可能與文字有淵源關係。
二、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1、象形
特点: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像画画那样“依葫芦画瓢”。
鸟
女
2、指事
特点:多抽象事物。往往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符号来表示。
上、下、刃
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朝”字像日、月同现于草莽之中,表示太阳初升而月亮未落的早晨的情景。
“及”字从人,从又,像人的后面有一只手,表示追赶或赶上的意思。
“莫”字是“暮”字的初文,像日落于草莽之中,表示日暮。
“即”字像人靠近饭食就食,本义为靠近。
苗
采
囚
从
林
形声: 由形旁(义符)和声旁(音符)组成 。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 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
上形下声:爸、竿、宇
下形上声:架、型、姿
左形右声:洋、梧、伪
右形左声:战、鹉、攻
内形外声:闷、问、闻
外形内声:圆、囤、匣
总结:汉字的造字方法
象形: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鸟
指事: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符号。上下
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新字。休
形声:一半表意义,一半表声音。洋
独体字
合体字
猜一猜:
请同学们猜猜课本39页的古汉字各是什么字。
舟
书
下
豕
犬
凤
牛
羊
鹿
鱼
门
刀
川
月
其
箕
又
册
车
毓
育
乳
妇
射
女
立
翼
贝
龙
明
莫
暮
比
亦
汉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有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
三、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魚
魚
虎
虎
人
人
車
車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代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的一种文字,它的象形程度很高,笔画简单质朴,写法不固定,笔道的多少、方向和偏旁的位置也灵活多变。
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应用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金文的字形大小趋于一致,线条圆润而凝练,排列整齐,古朴厚重。
小篆
又名“秦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颀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隶书
隶书是由篆书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因为篆书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这些起来很费时间,所以在非郑重场合,人们把弧形笔道变成比较平直的笔画。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汉代普遍使用。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楷书
楷书的“楷”当“楷模”讲,“楷书”的原意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它形成于汉魏之际,进入南北朝后就代替了隶书的正统地位。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字体端庄,书写方便,成为书法史上一个最大的流派。
欧阳询《九成宫》
赵孟頫《胆巴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2014年四川卷)
请结合下面的《汉字进化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 变特点。至少答出两个特点;语言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40字,4分
1.笔画由繁变简。
2.字型由象形变为符号。
汉字书法欣赏:王羲之
《兰亭序》
《丧乱帖》
《乐毅论》
俊朗飘逸
日月笼中鸟
乾坤水上萍
成事在天
谋事在人
楷 书
鲁迅说过,汉字具“三美”:
意美 以感 心,一也;
音美 以感 耳,二也;
形美 以感 目,三也”。
1、视觉美:
字形游戏:
字形游戏:
(示例)北大校徽
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突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2、内涵美:
结束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无数智慧的中国人传承了这条情感纽带,延续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同学们,让我们学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承中国文化,发扬中国精神,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并努力吧!
汉字——中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