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20: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生通过现实事物的特征,结合杨花、子规、明月的描写理解其象征意义。
3. 读懂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1.解读文题: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龙标:今湖南黔阳,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唐时甚僻。
资料补充: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作品有《王昌龄集》。
写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李白已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好友。
齐读课文,标注字音。
(1)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李白的口吻朗读文章,记得将作者对好朋友的深厚的同情和慰藉朗读出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细读感悟
(1)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哪个字?

(2)李白捧出的是一颗“愁心”,诗中的哪些景物让你读出了这颗“愁心”呢?
杨花:暮春时节,随风飘散,漂泊之感
子规:常鸣“不如归去”,离别之恨,羁旅之苦
五溪:贬所荒凉偏远,旅途艰难
明月:拟人,明月善解人意,寄托愁思
细读感悟
(3)诗人因何而愁?
对朋友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4)根据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诗歌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细读感悟
(3)根据文章,思考诗人因何而愁?
对朋友远赴偏远之地的牵挂
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为友人前途、命运而担忧
深入探讨,解读文意
赏析诗歌的方法:
沿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营造的意境氛围或某种手法(某些词句)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
例: 第一句写景,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无缝!
请大家依照范例,对文章后三句进行赏析。自主赏析后,可以与小组讨论,看看谁写的好,并派代表将本组的成果写在黑板上与大家分享。
研读课文,感受情感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 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运用了拟人 的表现(修辞)手法,
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 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 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3. “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 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4、“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 哪些事物 有什么作用 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 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李白写下的送别诗,还有很多,大家齐声朗读以下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结合本诗的学习,看看下面两首李白所写的送别诗在内容主题和写作手法方面有何异同。
(一)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内容上——两首诗都表现了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李白在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均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和对友情的赞美。
手法上——两首诗均先叙事,后抒情,均做到了情景结合。
《赠汪伦》反映的就是李白与旅途中结识的一位普通的村夫汪伦之间的离别之情。前两句叙事,写送行场面,后两句抒发感慨。结构紧凑,情景相生。作者由眼前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联想到好友对自己的深情,情由景生,景中含情,愈发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二句叙事,写出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及孟浩然的目的地。表面上看后二句纯粹写景,但景中含情。孤帆远影已经消失在碧空之中,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时光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李白依旧岿然屹立。深情如流水,伴君到天涯。这些均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课后作业
在背诵全文的基础上,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假如你是王昌龄,再收到李白的这封信后,你会怎么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