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0《端午粽》第二自然段
难点名称 掌握叠词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叠词是既能够产生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起强调作用,又能减轻语言的压力,但如果不规范使用就会造成笑话,在形容事物时,学生不懂得变化,经常会出现错误。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叠词虽然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点,但对于刚刚接触叠词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的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训练让学生理解ABB和ABAC叠词的变化和正确使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屈原故事,再次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由外婆包红枣粽引出本课新学内容第二自然段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师领读第二自然段,生跟读,边读边想: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粽子的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讲解,第二自然段共三句话,分别写了粽子的样子、香气、和味道。 3.了解粽子的样子,学习第一个句子。 (1)形象讲解粽子的样子,并学习叠词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子。 (2)读好叠词和第一个长句子,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3)拓展积累并初步认识叠词的运用:出示图片练习,生说叠词。 4.了解粽子的香气,学习第二个句子。 (1)出示掀开锅里粽子图片,师引导学生说粽子的香气是“一股清香”。 (2)分男女生读第二个句子,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了解粽子的味道,学习第三个句子。 (1)出示剥开粽子的图片引出第三个句子,引导生说说粽子的味道是什么?(又黏又甜) (2)集体读好这个长句子,师引导找出叠词“又黏又甜”,并学习ABAC 式叠词。 (3)拓展积累叠词:出示“大树、苹果、胖小子”图片,引导生说叠词。
小结 孩子们,通过课文第二自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外婆包的红枣粽的样子、香气和味道,还学会了AAB和ABAC式的两种叠词的运用,那外婆还给我们包有其他味道的粽子吗?我们下一节课再接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