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6-24 15: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人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A 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 讨论停战问题 C 争取国内和平 D 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但仍转战陕北的主要原因是( )
A 主动放弃陕北 B 为了诱敌深入 C 寻找新的根据地 D 开辟新的战场
3、毛泽东称赞傅作义的行动,是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请你判断,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4、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南京国民政府存在了( )
A 8年 B 10年 C 18年 D 22年
5、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
A 开国大典 B 第一届政协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D **“八大”
6、新中国历史上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如右图所示,这一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 标志着全国取得了解放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8、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 镇压所革命 B 进行了土地改革
C 加入了人民公社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土地改革的意义是 ①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中共“八大”召开 ④抗美援朝胜利 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④②⑤③ D ①②④③⑤
11、有一支英雄的队伍,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它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
12、黄继光、邱少云是在什么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 )
A 剿匪斗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3、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实行民族平等 C 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 促进共同发展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什么时候最先提出的( )
A 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时 B 1954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C 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时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15、“我们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的讲话?
A 亚非会议 B 会见印度总理 C 日内瓦会议 D 访问缅甸
16、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是( )
①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④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⑤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其原因主要是(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C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这段流行语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大跃进” D “文化大革命”
2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党的好干部的代表是( )
A 刘胡兰 B 雷锋 C 焦裕禄 D 王进喜
2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多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个时刻是( )
A 1955年 B 1964年 C 1967年 D 1970年
22、在新中国的科技史上被称为“两弱元勋”的是( )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王进喜 D 钱三强
23、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整风运动时期
24、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过失误。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失误是( )
A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大跃进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25、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重大事件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日本首相访问中国,中日关系正常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2分,27题16分,共28分)
26、下面这几则1958年的新闻报道颇能体现当时中国农村的时代风采。
新华社8月12日讯: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
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记者康濯的文章《徐水人民公社颂》,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如下:“一亩山药一百二十万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小麦亩产十二万斤”、“棉花亩产五千斤”。文章的结尾是极热情的:“唱不尽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颂不完人民公社的灿烂前程。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以上材料均选自吴思的《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中新华社、《人民日报》关于我国粮食产量的报道是真实的吗?(1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道?(2分)



(3)你认为徐水人民公社能把社员们带向了这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仙境吗?(1分)结合所学知识,你估计实际情况怎样?(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规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二 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2分)是在什么背景下何时通过的?(3分)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1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2分)是什么背景下由哪次会议上通过的?(3分)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的第一条、第二条各规定了我国什么根本问题?(4分)



三、学以致用(本大题共2小题,28题12分,29题10分,共22分)
28、解放战争刚开始时,国民党的总兵力是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拥有美国援助的大量新式武器。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在抗战中缴获的日伪军的武器。蒋介石依仗自己的军事优势,声称只要3到6个月,就可以“速战速决”,打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可为什么只经过短暂的3年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就被推翻了?试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9、2007年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十周年纪念日。邓小平无疑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最具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之一。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的诺言。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并指出这些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学习邓小平的哪些精神?(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C 7.A 8.B 9.D 10.D 11. C 12.C 13.A 14.B 15.A 16.A 17.D 18.B 19.C 20.C 21.B 22.B 23.A 24.D 25.C
二、材料分析题:
26、(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分)
(2)不真实。(1分)其原因是,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浮夸风”,各地竞相虚报粮食产量,报纸也推波助澜。(2分)
(3)不能。(1分)估计不久,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影响,致使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言之有理即得3分)
2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分)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全国的隆隆炮声中、在紧锣密鼓的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中;1949年9月召开。(3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三大改造的进行中,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3分)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
(3)第一条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2分)第二条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
三、学以致用
28、(1)从国民党方面讲,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独裁专制统治、它发动的内战不得人心,是非正义性战争;军事上指挥不当,军心涣散,战斗力低下。(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2)从共产党方面讲,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毛泽东和党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方针、采用了正确高明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将士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符合历史潮流、是正义的。(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8分)
29、1947年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4分)1948年,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使长江中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为推翻蒋家王朝创造了条件。(4分)
略。(开放性答案,能结合自己实践,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同课章节目录